王道與霸道
其實神性和魔性的意識表現不僅僅局限於個人的意志展現或假想中被施加了妖術的木偶,作為集體意志成果的文明本身也同樣具有友好和不友好的兩面性,文明的兩面分別表現為王道和奴役。王道從沒有完全擺脫奴役的陰影,我們知道這一事實,哪怕是在炎黃二帝治理天下的時候,「九黎族」的民眾身為戴罪之人,也是處在被奴役的地位上的。雖然我們曾經設想,當普天之下再無蠻荒之地及野蠻之人的時候,華夏文明便可以徹底拋開奴役的惡行,成就大同盛世,就像我們設想個人通過長期艱苦的心性修養和意志鍛煉,必能練成神聖不朽的精神存在,是有點太過天真和想當然了。自王國時代起,奴役的對象便開始從入侵中華的蠻族部眾轉向國內的普通百姓,損害文明者、抗拒統治者、擾亂秩序者、漠視王法者、殘暴者、淫亂者、破產者……越來越多的百姓有淪為奴隸的可能,直到最後「百姓」幾乎成了賤民的別稱。我們不知道該怎麼改變這種狀況,儘管歷代學者一再地反思、再三地審視,還是沒能確切地找到究竟從哪裡開始偏離了原定的方向,而且放眼世界,我們也看不到同時期的其他文明有誰能在這方面做得更好,有些文明甚至都不考慮放棄奴役或被奴役的生活方式,他們實際上所在意的只是如何能擁有更多的財富過隨心所欲的日子,全不在乎社會整體上的政治平衡。對我們來說,奴役是一種難以捨棄的現實選擇,即使知道王道才是永恆的文明真諦,仍然需要承認奴役的事實存在,王道與奴役二者,始終是如影隨形。
需要說明的是,文明與奴役的關係並不完全類同於意識和魔性的關係。靈性意識是自然產生的生命機能,魔性作為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天然決定的,不能為人力隨意更改,如果更改了那恐怕就不是靈性意識了,而是另外的某種東西,比如自動運算系統或人工智慧等等。同樣地,生命以個體形式存在也是天然決定的,所以作為整體存在的國家意志也就不再是自然生命,而是人類文明。文明是全部由人的意志造就的東西,因此其性質和組成也將完全由人的意志決定,如果人們不希望文明中包含某種被認為不好的東西,那麼這種東西就可以不屬於文明的組成部分。當然,文明不能只是一個單純停留在口頭表達上的概念,還要有務實的成分,在務實(整體意志尋求自身實現)的過程中,某些理論上不屬於文明組成部分的東西,可能恰恰成為了文明在現實中的必需品,對我們而言,奴役很不幸地就成了這樣的一種必需品,類似的必需品還有戰爭、皇帝、官僚、賦稅、地主、貨幣……
自然,現實存在的任何東西都必須符合陰陽太極的基本認知規則,否則那東西就會成為一種無法感受和定義的東西,也就不再現實了,文明亦不例外。在我們的早期設想中,當野蠻從人世間消失,王道文明一統天下的時候,為避免文明的概念逐漸變得模糊甚至被隨同野蠻的記憶一起遺忘,文明將會從內部重新獲得定義,這便是由王道和霸道組成的文明內部結構。野蠻是文明的外部對立概念,奴役則不屬於文明的組成部分,文明是所有人的總體意志或整體意志,而對於每一個人來說,無論身處何種文明環境中,個人意識中的魔性一面都不會消失,王道文明要求每個百姓都能良好地收伏、抑制住自己的魔性意識,務必使其不能恣意地在意志中呈現出來,但王道文明要求的是自製和自律,而不是思想或精神機能方面的控制以及改造(我們當時也不會認真考慮那樣的事情),所以魔性意識對個人意志的影響肯定會永遠存在下去,儘管這種影響受到德行規範的約束會變得非常有限,甚至是某種隱性的影響。在魔性影響下的權力意志可能會呈現為「霸道」的作風,具體來說,假如有一件事情,大多數人對此事持有共同的看法,唯獨有一人的看法與眾人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那麼這個人是應該保留自己的意見支持大家的看法呢,還是擺出一副「寧教我負天下,莫教天下人負我」的姿態,強硬地堅持自己的看法呢?
王道的基本原則要求所有人必須把意志聯結成一個整體,當出現意見分歧的時候顯然採用「少數服從多數」的方法是比較自然且簡便的,但事實上有時候的確會出現某些重要的細節被多數人忽略的情況,「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並非不可能。即便不考慮實際對錯,個人對自己意見的堅持並不一定會造成對他人的實際傷害或奴役,也不一定會導致整體意志的崩解,文明本身也是支持不同個體之間進行充分的意見交流的(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整體意志的完整性),所以即使是不重視個體存在的王道文明也沒有理由反對每個人表達自己的意見,只要那意見不能被證明是全然基於個體偏見作出的,因此霸道、強硬的姿態雖固然是魔性意識的體現,但絕不是反文明的表現(炎帝和黃帝也曾因意見不合而訴諸武力),文明亦不能單單因其體現出了部分魔性意識而禁止這種堅持己見的行為。文明的整體意志是由無數個人的意志組成的,每個人的意志背後都無可避免的包含神性和魔性意識的表現,所以在魔性意識影響下產生的霸道行徑毫無疑問是文明的組成部分,當然前提是這種霸道的行徑不會對文明的整體意志造成實質性損害,否則那就不是霸道,而是野蠻了。
王道主張以整體、以大局為重,霸道執著於貫徹個人認為正確的意志,兩者有明顯的區別,卻同是文明的組成部分,個人(個體)與大局(整體)的有機結合就是文明得以存在的根本,也就是文明的真定義。由於霸道畢竟算不上友好的表現,我們在德行規範中一般是將之作為負面的言行給予評判的,像對待魔性意識一樣試圖盡量壓抑其實際表現,只有韓非子發現了霸道在統一國家意志方面可能起到的重大作用,他創建的法家學派把霸道在國家行政方面能夠產生的積極作用發揮到了極限,我們因此而得以建立中央集權的封建文明國度。理想情況中的霸道應該是為堅持真理而展現出的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縱然有失友好的態度,亦無愧於文明精神。一團和氣確實是我們的追求,可同時我們也不厭與錯誤和偏見進行毫不妥協的鬥爭,這種鬥爭將是如同民間武術那樣健康的較量、和平的交鋒。
推薦閱讀:
※中國的史料對周邊國家歷史研究有多大作用?
※喜馬拉雅FM用「文史專家」這個標籤介紹郭德綱,大家怎麼看?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獨立製表師?他們都有哪些代表作?
※既往不咎|儒學辨義 論語 八佾篇第三 21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鍵盤大俠你收手吧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