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學發展代表人物簡介
自印度禪傳入中國時起,至現在已經兩千多年,這個過程中不斷的與中國文化相互融合,逐漸形成了屬於中國自己特有的中國禪學。下面梳理一下對於中國禪學傳播做出重大貢獻的幾位始祖的主要貢獻及一些聖跡。
達摩:佛陀第二十八代傳人,師從二十七代祖師般若多羅法師,本名菩提多羅,成年後更名為達摩多羅,達摩結束了佛教派系林立的局面,使佛法得到統一,佛教得以重振。達摩師父在圓寂之前,讓他在印度弘揚佛法得到真諦後,就到中國傳授佛法。所以,在梁武帝普通七年,達摩來到中國,開始了中國傳法之路,中國禪學由此登上歷史的舞台,在嵩山面壁九年里,他在石洞中寫下了《易筋經》和《洗髓經》,關於他的事迹典故主要有一蘆渡江,面壁九年,只履西歸。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
慧可:二祖慧可,俗姓姬,名光,號神光,宣揚達摩留下的《楞伽經》,下面是慧可禪師與達摩的一段經典對話:
慧可禪師問道:「諸佛法印,可得聞乎?」
祖師道:「諸佛法印,可非從人得。慧可禪師:「我心未寧,乞與師安。」祖師:「將心來,與汝安。」慧可禪師:「覓心了不可得。」
祖師:「我與汝安心竟。」
慧可恍然大悟,原來並沒有一個實在的心可得,也沒有一個實在的「不安」可安,安與不安,全是妄想。後因辯和法師陷害,將他迫害至死。唐時,成安縣修建元符寺,以示對慧可的紀念。
立雪斷臂一說就來自於慧可向達摩求法時,達摩祖師說要等到天降紅雪,方可傳法與慧可,慧可立即明白,當即拿到砍下手臂,由此,雪變成紅色,達摩被慧可的執著所感動,遂傳法與慧可禪師。
僧璨:三祖僧璨曾經是位居士,關於他的身世,歷史上沒有詳細記載。僧璨四十多歲時就染上很厲害的風疾,病痛的折磨使他感覺到自己罪障深重,必須徹底懺悔,於是,前來拜見二祖。
僧璨道:「弟子身纏風恙,請和尚懺罪。」
二祖道:「將罪來,與汝懺。」
僧璨答:「覓罪不可得。」二祖道:「與汝懺罪竟,宜依佛法僧住。」僧璨又問:「今見和尚,已知是僧。為審何名佛法?」二祖道:「是心是佛,是心是法,佛法無二,僧寶亦然。」
僧璨聽了慧可的開示,當下豁然開朗,明了自己的懺悔之地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就像佛法僧處,心即是佛,心即是法,所尋的佛法,應當在自己的心裏面。
僧璨對佛法的傳播做出了重大貢獻,他改變弘揚佛法的方式,受眾不在局限於上層貴族,而是開始廣泛接納底層民眾。由在都市城廊建寺院轉為在深山僻壤佈道場。另一個就是將「頭陀行」改為公開設壇傳法,變「不立文字為著經傳教。
他著有《信心銘》,以詩體寫成,146句,四字一句,584字,該書用簡潔的文字闡明義理,從歷史與現實,祖師與信徒,教義與修持的結合上,大開方便,應機施肥教。被尊稱為「鑒智禪師」。
道信:四祖道信本名司馬道信,生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當時上至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都普遍信佛,當時由於戰亂,多數人出家只是為了解決溫飽問題,佛法傳播有限。道心就出生於這樣一個時期,聞道在那皖公山有高僧傳法,聰明的道信便去拜見僧璨。
僧璨問他:「是什麼束縛了你?」
道信答:「無人縛。」
僧璨問:「既然無人束縛你,那你還求什麼解脫?」
道信當即大悟,原來真正束縛住我們的只是自己的內心。如果內心不自在,不解脫,向外求解脫是沒有意義的。僧璨見道信很有慧根,便在道信26歲時間將衣缽傳與道信。道信在禪的發展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提倡「擇地開居,營宇立象」,固定了傳授禪法的道場,在禪法思想上,形成了戒行與禪修結合,楞伽與般若諸經相融,知解與踐行相扶,漸修與頓悟相連,坐禪與作務並舉的禪風,禪理和禪法,從而把禪宗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是中國禪宗歷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被尊稱為「大醫禪師」「妙智正覺禪師」。
關於他的往事,著名的有「治癒皇太后」、「廣濟抗旱」、「降服強盜」。道信是中國歷代寺院中,第一個被皇帝封為既通佛學又通醫學的一代高僧。被尊稱為「大醫禪師」「妙智正覺禪師」。
弘忍:五祖弘忍七歲時被道信所遇見,道信嘆曰:「此非凡通也······苟預法流,二十年後,必大作佛事。」在徵得家人同意後,遂跟隨道信出家。
道信與弘忍相遇時有那麼一段精彩的對話:
道信問:「你姓什麼?」
弘忍道:「姓是有,但不是常姓。」四祖接著問:「是什麼姓?」弘忍答:「是佛性。」四祖繼續追問:「你難道沒有姓嘛?」弘忍答:「姓空,故無。」
弘忍性格比較沉默寡言,但他對於禪理卻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修佛之人必須明白,人的身心本身清凈,不生不滅,沒有分別。一顆自性圓滿清凈的心靈,便是自己終生的老師,勝過念誦十方諸佛。」修禪要法在於「守心第一」,守心是涅槃的根本,入道的要門以及三世諸佛的始祖,沒有人不守真心便能成佛。被後世尊稱為「大滿禪師」。
惠能:六祖惠能,本家姓盧,得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了東山法脈並建立了南宗,弘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教法門。被尊稱為「大鑒禪師」中國禪的發展將迎來最為輝煌的時期。
推薦閱讀:
※如何寫好古體詩,近體詩詞?
※莊周夢。
※關於魯迅有哪些趣事?
※《刺殺騎士團長》:是時候告別林少華的矯情翻譯和江郎才盡的村上春樹了!
※吳均《山中雜詩》描寫了一個什麼樣的山中生活?
TAG: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