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傢具的一些榫卯結構
1.抱肩榫:抱肩榫是有束腰傢具的腿和束腰、牙條相結合時使用的榫卯。有束腰的方桌、條桌、方几、長條幾多採用。腿是在束腰的部位以下,切成45度斜角,並鑿成三角形榫眼,以便與牙條的45度斜尖及三角形的榫舌相拍合。斜肩上或留或後裝上上窄下寬的燕尾掛銷,與開在牙條背面的槽口套掛,有些掛銷可使牙條和束腰結實、服帖地和腿足結合在一起。注意掛銷上口要向內稍許傾斜,這樣牙條裝上去越拉越緊,反之則會離縫。既左右拉不開,又前後不脫離。
2.插肩榫:插肩榫也是案形結體使用的榫卯,外觀和夾頭榫不同,但在結構上差別不大。它的腿足上端也頂端出榫和案面結合,上端也開口,嵌夾牙條,但腿足上端外皮削平出斜肩,牙條與腿足相交處剔出槽口,當牙條與腿足拍合時又將腿足的斜肩嵌夾起來,形成平齊的表面,故與夾頭榫不同。插肩榫的牙條在受重量下壓時,可與腿足的斜肩咬合得更緊,這是與夾頭榫有所不同的地方。這種造法由於腿足開口嵌夾牙條,而牙條又剔槽嵌夾腿足,使牙條和腿足扣合的很緊,而且案面壓下來的分量越大,牙條和腿足扣合得越緊,使他們早前後、左右的方向上都錯動,形成穩固合理的結構。插肩榫是案形結構的主要造法之一。
3.粽角榫:傢具的每一個角用三根方材結合在一起,外形近似一隻粽子的角而得名。粽角榫運用在桌子、書架、柜子等傢具上,整個美觀是它的特點,不過榫卯過分集中,若用料小了,難免影響堅實。
4.楔釘榫:楔釘榫是用來連接弧形彎材的一種十分巧妙的榫卯。圈椅的扶手,部分圓形桌几的面和托泥用此法做成。楔釘榫基本上是兩片榫頭合掌式的交搭,但兩片榫頭之端又各出小舌,小舌入槽後便使兩片榫頭緊貼在一起,管住它們不能向上下移動。此後更在搭口中部鑿成長方孔,將一枚斷面為長方形的頭粗而尾細的榫釘貫穿過去,使兩片榫頭在向左向右的方向上也不能拉開,於是兩根弧形彎材便嚴密地接成一體了。
5.龍鳳榫:將不夠寬的薄板加寬時,就用到了「龍鳳榫」。將薄板的一段刨出斷面為半個銀錠形的長榫,再將其相鄰的薄板開出下大上小的槽口,用推插的方法將兩板拼合,可不使其從橫的方向拉開。拼合粘牢之後,在其上開一個上小下大的槽口(帶口),裡面穿嵌的是一個一面是梯形長榫的木條(穿帶),穿帶的梯形長榫一面稍寬一面稍窄,為了使其穿緊,長榫都是從寬的一邊推向窄的一邊。穿帶兩邊出頭,留做榫子。
6.霸王棖:桌子四足之間不用構件連接,而設法把腿足和桌面連接起來,這樣不會有棖(桌面下的橫檔)礙腿而能將桌面的承重直接分遞到腿足上來這一結構部件稱「霸王棖」。霸王棖的上端托著桌面的穿帶,用鎖釘固定』下端撐在腿足的中部靠上的位置,使用扣榫。桌子下端的榫頭向上勾,做成魚尾扣。腿足上的榫眼下大上小而且向下扣。榫頭從榫眼下部的大處插入,向上一推,便勾掛住了。下面的空隙再墊木塞,棖子就被關住,拔不出來了。棖名「霸王」,因其有很大的撐托之勁,寓有舉臂擎天之意。
7.走馬銷:是「栽銷」的一種,就是用另外一塊木板做成榫頭栽到構件上去,而不是就構件本身做成的榫頭。它一般安裝在可裝可卸的兩個部件之間。其做法是榫銷下大上小,榫眼的開口是半邊大半邊小。榫銷從榫眼開口大的半邊插入,推向開口小的半邊,就扣緊銷牢了。如要拆卸,還必須退回到開口大的半邊才能拔出。它和霸王棖有相似處,只是不用墊塞木榫而已。走馬銷一般用在暗處的夾縫中,明處看不見。羅漢床圍子與圍子之間及側面圍子與床身之間,多用走馬銷。南方工匠師稱之為「扎榫」,它一般用在可裝可拆的兩個構件之間,榫卯在拍合後推一下栽有走馬銷的構件,它能就位並銷牢;拆卸時有必須把它退回來,方能拔榫出眼,把兩個構件分開。因此有「走馬」之名。
推薦閱讀:
※愛格板和克諾斯邦板究竟哪個好?
※如何在網上選購傢具!
※家居百科丨木德木作:冰箱到底擺放在哪裡合適呢?
※「木德木作」獲千萬元級Pre-A輪融資,以前店後廠模式切入定製家居市場
※你說你愛法式chic,那麼這些傢具你可以照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