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評論(75):問港人母語的確是無聊│脫苦海
問港人母語的確是無聊
說香港是一個國際化的城市,相信沒有人會有異議,事實上香港也有大批非華後裔,比如英國人丶法國人丶德國人丶印度人丶巴基斯坦人丶尼泊爾人,只要他們拿了香港身份證,就是香港人,反對派為何不問一問,他們的母語是不是廣東話?
香港是一個移民城市,在戰後聚集了大江南北的人,甚至在廣東人中間,也有不同的母語,如:潮州話丶四邑話丶客家話丶雷州話丶鶴佬話丶蜑家話,說「廣東人的母語是廣東話」,只不過是偷換概念,因為廣府話只是廣東人眾多語言的其中之一。
數年前中學教師施安娜寫了一篇《廣東話是母語而非方言》,大家可以在網上找到,雖然內容絕大部份與標題無關,但相關的內容有:
關於香港的教學語言政策,不得不追溯至1982年國際顧問團報告書,其中關於教學語言的說法對於後來的相關政策有很大影響,報告書中指出「母語是教與學的最佳語言」,認為粵語是香港學生的「心中的語言」,有助於學生的學習。
普通話並非大部份香港學生的母語,以推行普教中為長遠目標,是否要改變學生的心中語言?改變其母語?對於接近97%本地人口採用的語言,稱其為方言,而要加以改變,那是對於本地語言和文化的不敬。
其背後的邏輯是:
母語是最佳教學語言
→粵語是香港學生的「心中的語言」→普通話並非大部份香港學生的母語→普教中是對於本地語言和文化的不敬
大家看一看一些名詞的定義:
母語:「一個人自幼習得的語言,通常是其思維與交流的自然工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方言:「某種語言的變體,但有時也可以指地方上使用的語言。……多數人同意,實際上,判別語言和方言的標準往往是政治性的,如果某種語言完成標準化的程序,我們通常將其稱之為「語言」;如果某種語言沒有完成這個程序,則我們通常將其稱為「方言」(本質上可以被視為是一種「非標準化方言」)。」──維基百科
地方話:「一個國家或地區所使用的語言。在廣義語言學裡,地方話被用來形容相對於官方標準語言和世界語言的語言。它也常被視為世界語言的非標準方言。」──維基百科
那麽,筆者可以回答這些無聊的問題:
1. 香港有沒有母語?
沒有,因為母語是因人而異的,外國人來了香港定居,也不會改變其母語,但母語會因年幼時的語境而定,如林鄭月娥雖然是浙江省舟山人,但其年幼的語境是廣府話的機會高於舟山話。
2. 廣府話是不是方言?
不是,因為廣府話曾經標準化,又稱白話,並具有獨有的文字和發音。
3. 廣東話是不是方言 ?
是,因為廣東話是一系列非標準化方言的總稱,包括:潮州話丶四邑話丶客家話丶雷州話丶鶴佬話丶蜑家話。
4. 母語教育與普教中有沒有矛盾?
沒有,正如母語教育與英語教育沒有矛盾一樣,是可以共存的。
5. 香港有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母語教育?
沒有,因為香港人沒有統一的母語,各種人有不同的母語,無論用廣東話丶廣府話丶粵語丶普通話丶英語作為教學語言,均只是一種標準化模式,與母語無關。
利申:籍貫上本人是廣東省四邑人,但四邑話一句都聽不懂,由於本人年幼時處於廣東話(不是廣府話)的語境,所以母語是廣東話(非廣府話)。
原圖:https://www.cso.gov.hk/images/blog/20180311_01B.jpg;
http://std.stheadline.com/instant/articles/detail/508230-%E9%A6%99%E6%B8%AF-%E9%82%B5%E5%AE%B6%E8%87%BB%EF%BC%9A%E6%94%BF%E5%BA%9C%E6%87%89%E8%A6%81%E6%B1%82%E9%84%B0%E8%88%8D%E8%BC%94%E5%B0%8E%E6%9C%83+%E7%94%A8%E5%84%B2%E5%82%99%E9%87%8D%E8%81%98%E8%A2%AB%E8%A3%81%E5%93%A1%E5%B7%A5
相類文章:
認識香港(16):香港為何不向北建設新市區,卻只是填海?│脫苦海
認識香港(19):東北三鎮變二鎮│脫苦海
認識香港(22):香港為什麼不大規模開發新界?│脫苦海
認識香港(25):從規劃看屯門的轉型│脫苦海
認識香港(28):填海也可以「創造」市區地皮│脫苦海
推薦閱讀:
※是伏爾泰的錯,我睡在馬路上——淺談舊制度與大革命
※評論他人作品的正確姿勢,你不來解個鎖?
※讓我們來談談動畫批評這回事。
※香港評論(55):預算案派錢不如免費過隧道│脫苦海
※據說你想要轉生到異世界……
TAG: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