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淇水悠悠,檜楫松舟


兩座城 一份思念一個夢

我的家在河南省鶴壁市的一個小村莊。這裡不是歌曲里經常唱到的美麗的小山村,而是坐落在廣袤豫北平原上的一個普普通通,「貌不驚人」的小村子。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與黃土地打交道的農民,他們瘦弱的肩膀挑起家裡十五畝土地的春耕秋收,他們在那片黃土地種下和收穫的不僅是小麥、大豆、玉米,更是我們一家七口的生活指望和我們姊妹四人的讀書夢想。感謝那片肥沃的黃土地,靠著它們,我們最終不負爸媽的期望,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感謝我的鄉親,我們一同奮鬥過,耕耘過。我的根、我的心依舊在那片養育我成長的熱土。

懵懂兒時

小時候,城市那麼美好,那麼遙遠,那麼令人嚮往。跟小朋友們一起玩過家家,我們的台詞里總會高頻率的出現這樣一句「俺現在去城裡上班了啊」。那個時候對城市並沒有太多概念,只知道那是一個要坐汽車或者火車才能到達的地方。那裡有很高很高的樓,很多很多的車。除此外別無概念。甚至一度認為城市的名字就叫做「城市」,再後來知道其實城市是有名字的。而我知道的第一座大城市的名字叫「大湖」,那是八九十年代鶴壁老區的名字。北京,然後知道了上海,再然後是天津,鄭州,廣州,深圳……

上了小學,翻看了爸爸買給我的新華詞典。上面解釋說,「城市,人口集中、工商業發達、居民以非農業戶口為主的地區,通常是周圍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儘管有了這樣的解釋,卻依然不懂什麼叫工商業,什麼叫發達,什麼叫政治,什麼叫經濟。而「文化」兩個字倒是常常聽爸爸媽媽說到,「孩子,沒文化可不行,沒文化以後就在家種地,挑大糞。」

由於當時特殊的社會原因,成績優異的爸爸讀完初中就不得不輟學在家務農了。沒有讀成書就成了爸爸此生最大的遺憾,讓兒女讀書成才就成了他此生天大的事情。而家境的貧寒、節衣縮食的生活,與爸爸對我們讀書的願望和成才的期望相比,顯得那麼的微不足道。

爸爸常說:「你們不要說家窮供不起你們讀書,你們放心,我就是砸鍋賣鐵也供你們上學」。這個並不魁梧,卻內心強大的男人最後真的托起了四個孩子的夢想。我於1998年考入省內唯一的重點大學,主修新聞學,兩個弟弟也相繼完成大學學業,最小的妹妹馬上也將大學畢業。他沒有砸鍋賣鐵,但在那最艱苦的二十多年裡,他們在那片黃土地里不知撒下多少滴汗水,春播秋種,酷暑嚴寒,完美地詮釋了什麼叫「堅持」,什麼叫「平凡的偉大」。

小時候夢想著能夠去那座完美的沒有瑕疵的遙遠城市。那時夢想中的城市正如郭沫若先生的天上的街市,「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工作。。。。。。。到省城讀書,大學時我真正的接觸到,親近到了城市。在鄭州,在我的大學,我努力讀書,為著我的記者夢,做家教、打暑期工,建築著我的城市夢,勾勒著我的美好未來,希望有一天可以真正的擁抱城市,擁有城市的某個角落。

小城鶴壁

當我在為我遠方的夢想築巢時,我的家鄉——鶴壁小城也在日新月異地變化著。

鶴壁,因相傳"仙鶴棲於南山峭壁"而得名。既是仙鶴棲居之地,自然是不能平凡的。

在我播下夢想的種子,並為之付諸努力時,我的鶴壁也在謀求著她的發展。正如有些人所說「鶴壁雖小,但卻很拽,是一個什錦小天地。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要歷史有歷史,要文化有文化,要礦產有礦產」。的確,我的家鄉,有「山不在高,有仙則靈」的豫北名山——大坯山、伏丘山,有鬼谷子文化的發源地——雲蒙山,有悠悠流長的淇河水,有豐富的煤碳資源,鶴壁便是因煤而建市。以煤電為主的產業支撐著鶴壁的經濟,30%左右的經濟總量和60%的財政稅收來源於此。在我的父母汗滴禾下土,向黃土地討豐收的時候;在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埋首苦讀,向書本討成績的時候;家鄉鶴壁正在努力提升採煤技術,向黑煤討經濟、討發展。再然後,家鄉鶴壁發現了一種「美麗」的金屬——鎂。鎂產業的建設發展,豐富了我們單一的經濟產業,拓寬了我們的發展之路。

憑著煤、鎂以及化肥等產業的發展,鶴壁經濟得到了跨越式的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道理我們懂得。煤、鎂這些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是上天的恩賜,我們必須適當放慢對這些寶貝的開採速度,不因我們的一己之私而造成子孫後代的負擔,因而拓寬致富渠道十分必要。經過鶴壁人不懈的努力,電子信息、金屬鎂精深加工等這些新興先導產業與煤電化材,食品加工業和汽車零部件共同構成了鶴壁市工業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這些產業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弱到強,從最初的分散發展到現在的規模化和品牌化發展,為鶴壁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1992年,在我讀初中的時候,鶴壁搬新家了,從距離我家較遠的大湖(鶴壁老區)搬到了淇水之濱,也就是現在的淇濱經濟技術開發區。於是,在距離我家五公里的地方建起了一座新城,城市距離我家真的不再遙遠。這裡是鶴壁市對外開放的窗口,也是鶴壁市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悠悠流淌的淇河是《詩經》故事的發生地。因而有人贊她富有詩的韻味。正是這條如詩般美麗的河流穿城而過,這樣的一座新城市也被冠以詩之美名。詩歌美麗的裙裾輕飄在每一個鶴壁人心中。

開發區自建設以來,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經營城市的理念,以建設國家級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為目標,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建設。短短一二十年的時間,昔日淇河之濱的一片曠野,現已被風格迥異的樓宇,縱橫交錯的道路、鱗次櫛比的廠房、芳香四溢的花園所取代。

而當前的這些成果離不開鶴壁市政府的銳意改革,大膽創新。搬離舊城(大湖)換新居(淇濱區)在我看來就是相當大膽與創新的舉措。當在老城區看不到大發展的時候,為全局的發展,大膽割捨,將一個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遷至更有發展前景的新區。事實也證明這樣的大膽創新是正確的。新城區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成為豫北地區一顆耀眼的新星和正在發展中的新興旅遊城市,這顆新星正閃耀著鶴壁人民的智慧光芒。

鶴壁的發展史就是一部鶴壁人民的追求幸福生活的奮鬥史。我家鄉的兄弟姐妹都是建設新城市大軍中的一份子。大弟、二弟大學畢業後,先後從鄭州回到了鶴壁,在這裡經營著自己的事業,自己的夢想,並在鶴壁新區有了自己的房子。做建築工程造價師的大弟,還經常會自豪的告訴我哪棟哪棟大樓的預算是他的勞動成果。

我家鄉的城市成長了,作為她的子女,我卻走遠了。到南方的風中流浪/是我的嚮往/養育我的北方/便成了我思念的地方。每每回到小城鶴壁,站在新區家中六樓的陽台向右前方望去,威武的馬踏飛燕奔騰在鶴壁的空中,迎接著四面八方的遊人。而今,向左望去,飛馳而過的是那一列列載得動許多鄉愁的高速列車。

鶴壁在2004年就被光榮的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也是,整潔寬闊的柏油馬路,大面積的植被覆蓋,還有那條流過了千年的詩經一樣的河流,有什麼理由不成為優秀旅遊城市呢?曾經以開採礦產資源為生計的地區現如今卻已然成了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這也的的確確是鶴壁的又一次大膽創新,而時間也證明這是一次正確的創新。

今年四月,回家探親,從深圳北坐高鐵到鶴壁東,從早上八點到下午三點半,八個小時後我已身在鶴壁的家中。同過去26個小時的火車車程相比,高鐵的建設讓故鄉鶴壁離我不再那麼遙遠。與去年十月相比(去年十月我回家了),鶴壁也有了更大的不同。有如一位從詩經中走出的古典美女,風姿更加綽約。許是多年沒見過鶴壁的春天了,她此時的美讓我驚艷、目不暇接。淇河岸畔,艷黃的迎春花、粉紅的桃花爭相鬥艷,還有那一排排的臨河別墅,都在向人們展示著鶴壁的魅力與熱情。尤其是 「淇水詩苑」,這是新建起的一條詩經文化長廊,已經成為詩城鶴壁厚重的文化地標,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收錄了淇河流域的古詩56篇。「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於頓丘。淇水湯湯,漸車帷裳」——《詩經.衛風.氓》。「淇水悠悠,檜楫松舟,駕言出遊,以寫我憂」等等,都在講訴著淇河文化的源遠流長和淇河風光的詩情畫意。現在,這些古老的詩句被刻在了淇水岸邊,我彷彿漫步於一個詩的國度,在歷史的長河裡汲取著知識和藝術的養分。

淇河,豫北地區最清澈的內陸河;鶴壁新城,最具明星潛質的新興城市,承載著我的成長記憶,我夢想我思念的載體。而今,雖然我身在他鄉,卻始終關注著她的成長,只因我的根,我的牽掛,都在這裡。

在這座有性格的小城裡,公交車是不怎麼適用的,私家轎車也不是最佳交通工具。最適合她的是一輛電動自行車或是一輛人力自行車。踏著一輛自行車可以隨意穿梭在小城的每個角落,然後站在某位久違的同學家的樓下喊她下樓。這裡的空中漫舞的是鶴壁人爽朗的笑聲和親切的鶴壁話。熟悉,感動。這裡是宜居,宜游,宜發展的新鶴壁。

中國社會科學院2011年發布的《2011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首次對全國294個城市進行了幸福感調查,結果鶴壁市居民幸福感在全國排名第七位,在河南省排名第一位。鶴壁發展的日新月異、城市整體實力、發展活力和獨特魅力的確被我們這些家鄉人一日日的見證著。家鄉人的幸福感也被這座小城的創新發展精心呵護著。

小妹有次調皮地問了爸爸一個2012年最流行的問題,「爸爸,你覺著你幸福嗎?」爸爸先是一愣,在把「幸福」兩個字經過大腦轉換成「有福氣」三個字後,這樣回答我們,「我為啥沒福氣啊,我兩兒兩女,身體健康,日子紅火」。如此樸實的回答卻讓我們滿心暖暖和幸福。對於父母來說,孩子們的幸福是組成他們幸福的重要因子。

孩子們進了城,而我的父母,依然離不開那片土地,他們和年邁的奶奶一起,依然在守護著那片養育我們的黃土,守護著我們那個寧靜的種滿了蔬菜瓜果,梧桐鮮花的小院子。他們熱愛土地,愛的深沉,愛的堅強。靠著一部電動車,他們往返於城市與農村之間,在城市裡帶孫子,在農村辛勤耕種,種菜種地,並把糧食帶到城裡孩子們家中。

鶴壁和她的孩子們相親相愛,擁抱著前進。

鶴壁!鶴壁!叫我如何不愛你!

沃土深圳

我,作為遊離在外鄉的鶴壁人,大學畢業兩年後,追隨男友的腳步,在親朋好友的唏噓聲中,在父母的嘆息聲中,在領導和同事的挽留聲中,離開了電視台,離開了鄭州——這座我學習、生活、工作了六年的城市,來到深圳,這個陌生的只有他的城市。

深圳這座絕對閃耀的現代化都市,是中國僅有的幾座可與國際性大都會相媲美的城市之一。然而,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在我看來,深圳的品質與鶴壁的品質以及所有謀求發展的大、小城市有著相似的品質,那就是創新、奮鬥與堅持。

眾所周知,1979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深圳,正是鄧小平這位老人在中國南海邊的一個邊陲小鎮寫下的美麗詩篇。短短的三十幾年,歷經櫛風沐雨的改革開放,深圳這座移民城市以其開拓創新、務實高效的精神風貌向世人展示著新世紀的活力和希望。

創新贏得發展,深圳的包容實現了很多年輕人的夢,是一代又一代年輕人希望的田野。

感恩富士康

我的小成長是深圳大發展河流里的一滴水。一個來自北方的農民女兒帶著青春帶著夢想來到這座陌生的國際大都會。然而,沒有土地的種子難以發芽,感謝富士康這片沃土,讓我如天馬行空般的夢想有了落地生根的機會。這個世界五百強企業在實現自身發展夢想的同

時,也為百萬員工提供了一個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渠道,圓了無數人的城市夢。

2004年5月,初來深圳時,我沒有如願進入理想的報社或電視台,只是在科技園一家公司內部的廣告公司做影視剪輯。於是我的2004年,在頻繁的跳槽中度過。因為我不喜歡廣告公司那種高強度高壓力的生活,不喜歡自己的文案被人抨擊的一無是處,不喜歡在小廣告公司接一些醫院或者劣質酒的宣傳廣告,而後拿著極其微薄的薪水,辛苦度日。這與我此前在電視台的工作經歷,與我理想的都市生活,和為自己設定的人生定位大相徑庭。

我在深圳的都市夢踉踉蹌蹌、磕磕絆絆,直到05年與富士康結緣,與龍華結緣。

深圳龍華是富士康科技集團在大陸的總部,郭總裁之所以選擇在寶安龍華建廠,我想應該是取「平安」和「龍騰中華」之意。05年,我看到的龍華園區,只有A區、B區、C區D區和E區,E區也只有E3、E4兩棟建築;05年的龍華富士康周邊,也是一番濃重的鄉村景象。那時我還住在上默林,坐324,過默林關之後,一路黃土飛揚,人煙稀少,直到公司附近,才能看到一些穿著工衣、匆忙上工的同事們。

誰能料到,短短几年,龍華就已華麗轉身,變成了福田的後花園,成為了宜居新城、產業強區、人文家園。這與富士康的發展壯大是分不開的,據統計,富士康的工業總產值占龍華新區工業總產值70%以上。

龍華新區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深圳北站的建成更是促成了龍華的闊步發展。深圳北站是華南地區面積最大、具有口岸功能的特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廣深港客運專線和廈深鐵路在此交匯,3條地鐵線在此換乘。在高鐵和地鐵的帶動下,新區與香港、廣州形成「半小時生活圈」,與武漢、廈門形成「4小時生活圈」。去年11月,深圳北到鶴壁東高鐵的開通,更是拉近了我與家鄉鶴壁的距離,遊子思鄉的心情為此而激動萬分。

「選擇龍華新區,就選擇了美好的未來」。這是一個樓盤開盤的廣告語,也是我在龍華生活幾年的真實感受。美麗寬敞的梅隴大道,直達福田口岸的地鐵四號線,已啟用的龍華廣場文化藝術中心,正在建設中的維雅德五星級酒店,還有幸福城的開盤,富士康周邊的環境越來越好,我居住的小區也因為這些大盤的開盤和周邊配套設施的完善而價位見漲,生活真像芝麻開花——節節高。

深圳在發展,龍華在發展,富士康在發展,富士康勤勞的員工們也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人生舞台,多少人在這裡實現了成家立業、安居樂業的夢想。我亦不例外。

在公司的十年,我努力、我成長、我收穫。農民的兒女依舊保持著農民本色的勤勞與節儉,生活在我們悉心的經營中悄然變樣:結婚,生女育兒,購房、買車。雖然,其中有些許艱辛、些許不甘。面對高額的房價,我們曾躑躅猶豫;面對自我價值的實現,我們也曾思慮萬千,面對家鄉巨大的改變,我們也曾心動嚮往。隨著公司拓疆的步伐,多少人離開了深圳,回到了各自的家鄉。2010年,富士康落戶鄭州,河南的家鄉人不用再背井離鄉,我也有機會回鄭州,然而,因為老公的事業在深圳,因為我的小家、我年幼的孩子在深圳,終於還是留下。

感恩生活的賜予,感恩公司的給予,如今的我們已經度過了那個內心彷徨的時期,穩定地生活在深圳,在龍華。

如果說深圳滿足了我對大都市的嚮往,那麼公司就實實在在地幫我實現了家庭與生活的夢想。我美滿的小家已構成了深圳這座南方大都市裡一個溫馨的單元。我的青春也將化作南方的山水,我的愛已在這裡生長。

不再遙遠

其實,只有我知道,故鄉鶴壁永遠是我心底最柔軟的思念。在深圳的十年,我也從沒有隔斷與她的聯繫,我的家鄉也沒有忘記她遠在南方的兒女。

在深圳,鶴壁市政府牽頭成立了「鶴壁籍老鄉會」,每年元旦前後,都會舉辦茶話會,家鄉兒女在深圳歡聚一堂,共話家鄉變化,遙寄對我們共同家園的思念,談論各自在廣東、在深圳的生活。政府大力鼓勵我們回家鄉創業,然而大多數人都已在深圳安家,對家鄉,能做的,只有深沉的思念和常回家看看。

還好,隨著高鐵的開通,生活在廣東和深圳的河南人、鶴壁人,常回家看看、多和父母親人團聚已經變的不再困難。

2012年底,聽聞富士康落戶我的家鄉鶴壁,次年4月回家探親,特意讓弟弟開車帶我到正在建設中的富士康鶴壁廠區去轉了一圈。現在,鶴壁廠區已投入生產,據說,廠區非常美麗。就這樣,我與家鄉鶴壁的距離,隨著公司拓疆的步伐越來越近。

夢想與思念

我的老家我出生我長大我度過無憂童年的地方在河南鶴壁;讓我羽翼豐滿給我力量讓我可以自由飛翔的是河南鄭州;而我的新家,我奮鬥的疆場在廣東深圳,在富士康科技集團。這三座城市,在不同的時期分別為我期待美好生活的終極夢想奠基、鋪路、實現。

當夢想在深圳飛揚時,對另外兩座城市的思念也如影隨形。像一首詩中所描述的,「心如風箏般地系著思念也系著夢想」。

思念隨著時間在風中肆意蔓延,夢想隨著時間在心中恣意生長。

越來越好

「城市,人口集中、工商業發達、居民以非農業戶口為主的地區,通常是周圍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如今,我懂了,我也身在其中。兒時的夢想,實現了。爸爸沒有砸鍋賣鐵,生活也同樣按照他的預期越來越好。

收穫夢想

一個人,一個家,一座城都在時光里收穫夢想。

後記:

伴隨著鶴壁新區新農村改造的進程,我的村莊也納入了新農村改造的規劃中,不出幾年,鄉親們就將離別土地,住進高樓,過上城裡人的生活,我曾問過老人們:「住了一輩子的家,要離開時,會不會捨不得?」,很多老人都說:「會呀,肯定啊,可是我們老了,也種不動地了,在城裡上班的子女們也都不會回來種地了,所以,改就改吧」。他們的語氣中有無奈有惆悵,我知道,這是因為在他們心中,對土地總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感;對自己祖祖輩輩耕種和生活的地方,沒有人會主動拋棄。因為每個人都有記憶。心底最柔軟的地方住著的,一定是家鄉,是親人,是祖屋,是土地。正如我常想的,「也許下次再回去,我就找不到家了」。那承載了我兒時記憶的鄉村、土地,那獨家小院的悠然自得、搖著蒲扇在門口和鄰居話家常的情景,不出幾年,就會被高樓大廈,被規劃整齊的居民小區所代替。我的鄉村,我的小院兒,我從小長大的家,就不會再有了。

這是新農村發展的必然,這是城市發展的必然,是國家發展的必然。

2013年春天的兩會,談論最多的是「中國夢」。習主席說:「實現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每一個中國人都有不一樣的「中國夢」,或簡單、或複雜,或微小、或遠大,但都同樣美好。

推薦閱讀:

白水:我輝煌可憐的家鄉
《月光》:無論走到任何的地方,都別忘了故鄉
雜文俗事——家鄉、故鄉
為改變「人情社會」,中部小城開始下狠手!你會願意因此回來嗎?
一個老城人眼中的武城--90年代中前期左右

TAG:家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