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孩子一個好榜樣,你敢對別人的不道德行為說「不」嗎?
我一次勇敢卻又魯莽的經歷
一天早上,我帶孩子趕地鐵,地鐵里人頭涌動,都在井然有序地排隊進地鐵。「人真多呀,你要跟著媽媽,不要被人擠掉哦!」當我這樣跟孩子說話時,有個年輕小伙若無其事地插到了我前面。
「媽媽,有人插隊!」兒子小聲地嘀咕。
我禮貌地用手拍拍小年輕:「你好,請排隊,有小孩看著呢!」
小年輕瞥了瞥我們倆,眼睛看到了別處,仍舊站在我前面。
「請別插隊!」我又拍了拍他的肩膀。
這時小年輕有些惱:「我就喜歡插隊,咋滴?」還用眼睛瞪了我一眼。
我說:「對不起,我不希望我的孩子看到這樣的行為!」我把他推出了隊伍。
這時他撲過來揮起拳頭要打我,「媽媽,小心啊!」兒子看到對方打人的動作便大哭。
這時旁邊有個陌生人突然擋到我前面,打了小年輕一拳,怒吼跟小年輕說:「插隊了還敢打人!」
被打的小年輕灰溜溜地走了,一下子便消失在人群中。
我感激地對陌生人說了聲「謝謝」,回過神來時,才發現我緊張得渾身有些顫抖,心想:「好險啊,差點成了反面教材,如果孩子目睹媽媽被人打,這對孩子來說是怎樣的陰影啊?一個爭取正義失敗的例子,孩子以後遇到這樣的情景,可能就只能忍聲吞氣了……」
上了地鐵後,兒子找了個座位坐下,一回頭,我們看見一位拄拐杖的老奶奶走了進來,我示意兒子讓座,兒子非常高興地把自己的座位讓給了對方。我拍拍兒子的小臉蛋,稱讚他「懂得禮讓」。
擔心孩子混淆,我便跟他解釋起「禮讓」的涵義。
「知道我們為什麼要讓座給老奶奶,但對剛才的大哥哥插隊的行為不禮讓?」兒子搖頭。
「老奶奶行動不便,站在地鐵車廂上容易摔跤,為了不出意外,我們應該把座位讓給需要座位的老奶奶;插隊的哥哥如果身體不舒服需要先上車,我們也可以禮讓,因為我們可以等待。但插隊的哥哥身體很健康,他插隊只是因為不想等待。如果人人都像他那樣,社會就沒有秩序可言,環境也會變得一團糟糕,我們出門也會很危險。所以為了保持秩序和公正,我們最好阻止這種以犧牲他人的時間方便自己的行為,我們也不要成為不遵守公共秩序的人。」兒子點點頭。
?3歲-7,8歲,道德發展的重要階段
心理學家讓.皮亞傑認為,3歲-7,8歲的孩子,是道德發展的重要階段,是紀律感內化的過程;孩子不僅開始發展社會行為,還需要通過真實的社會場景來建構適應環境的真實心智。所以在孩子的社會道德的培養和教育上,父母們需要特別留意這些年齡段的孩子,並且注意做好良好榜樣。有些父母不以為然,他們掛在嘴邊要求孩子的是一套標準,自己做的卻是另一套標準。其實,孩子獲得的,不是我們希望的態度,而是,我們的態度。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言,「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記得看過一個視頻。
視頻里的媽媽叮囑女兒要慈悲為懷,力所能及地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當母女倆出門後,路上目睹一個行為鬼祟的人把手伸進了一位女士的手提包里偷手機。這位媽媽沒有阻止,而是趕緊牽著女兒的手離開。當女兒困惑地問媽媽:「我們為什麼不要提醒那位阿姨呢?」媽媽說「少一事不如多一事」。當女兒一句「媽媽你不是說要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時,那位媽媽惱羞成怒:「別跟我扯字眼!」後來當她的女兒和同學在路上看見了火災,同學想辦法找路人幫忙,而她的女兒卻一直呆站在路上,不知所措。因為媽媽的教育言行不一致,讓女兒不知如何做。
那天,在地鐵回程的路上,我還跟孩子講了《曾子殺豬》的故事,一方面是為了讓孩子學習「守信用」的品質,另一方面也是自我提醒。故事說的是一天早晨,曾子的妻子要出門,曾子的兒子吵鬧著要一起去。這位媽媽哄孩子說:「你如果在家裡,我等下回來殺豬給你吃。」本以為只是哄小孩,沒想到這位媽媽回到家時,看見孩子的爸爸正要殺豬。孩子的爸爸(曾子)說:「如果我們欺騙孩子,等於是叫孩子去欺騙別人」。
?我為什麼一直不安?忘記教會孩子「自我保護」
那天回到家後,我始終難以放下,我一直在想,「我把『插隊』當作不道德的行為教育孩子,當我和孩子被別人不道德對待時,該不該阻止呢?如果不阻止,那麼我便成了言行不一致的媽媽,有損於教育的原則;但如果我因為阻止而被毆打,讓孩子看到了負面的結果,會不會更糟糕呢?倘若兒子以後長大,遇見類似的情況,繼而勇敢地阻止別人,會不會因此受到傷害呢?」
後來,我做了這樣的總結:當父母能很好地保護自己,那麼孩子也能學會很好地保護自己。即父母可以通過一種更安全的方法去阻止別人的不道德行為。再後來,我跟兒子專門對那次地鐵經歷做了討論,兒子的結論是:「我們可以第一時間告訴地鐵的保安叔叔或阿姨,讓他們做出合適的處理!」
我終於理解了為什麼那次地鐵經歷後一直憂心忡忡的原因,因為我只關注我對孩子的榜樣教育,教育孩子禮讓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阻止不道德的行為,但是我沒教會他自我保護。所以,要想當一位正義的父母,前提是需要讓孩子看到一個懂得保護好自己的父母!
幾年前,國外有位爸爸和一個陌生孩子落水,但這位爸爸沒有救陌生孩子,而是自己一個人爬了起來。很多人都在岸上批評這位爸爸給自己的孩子做了壞榜樣,這位爸爸說:「我在水裡時已經有氣無力,我預想到如果堅持救別人,不僅救不了,連我也爬不上來。如果是這樣的結果,我的孩子不僅丟了爸爸,未來也只學會爸爸的魯莽……」很多人沒有理解他,反而批評他在狡辯。但是無論真相如何,我始終覺得父母在孩子面前,只有做出了正面的結果,才能給孩子帶來積極的影響,否則可能將是陰影……
父母懂得保護好自己,教育才有力量!
本文關鍵字:榜樣教育、自我保護、道德培養、親子關係、早期教育
幼兒說,一枚親子心理諮詢師,學習國外心理學家們知識,分享科學、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推薦閱讀:
※跟父母相處特別壓抑,好想能離他們多遠就多遠,我要怎麼辦?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
※孩子放學,你是早接還是晚接,竟然會影響孩子性格?
※沒幾個孩子是天生愛讀書的
※讓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如同掰開花蕾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