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心理保健法簡談

在減少時增加?——快樂的又一種加減法

一位大師說過:有時,幸福不在得到的多,而在於計較的少。

獲得快樂最簡單、成本最低的方法包括:與其將大量時間用在為自己和他人所導致的煩惱不斷「取利息」,總糾結自己的得失,不妨試著將時間更多花在每天至少做一件這類事:即通過給別人帶來快樂而使自己快樂(除了對家庭盡責的義務和取悅上司之類功利性事務外)——哪怕對方是自己不熟悉的,沒什麼利益瓜葛的。筆者遇到過許多人在對此持之以恆後發現,這不僅培養了自己的恆心、提升了換位思考力,一些人甚至因此獲得無法用金錢買到(但也不必花錢去買的)的「長線」快樂。同時,他們也驚喜地發現了自己創造快樂的內在源泉,還有的收穫了更積極的自我體驗和自我調試的能力。能輕鬆獲得快樂的人,常是因他人的快樂而快樂,卻不常因他人而煩惱的人。而且,這種快樂不像金錢那樣,容易因分享而減少,卻常因傳遞而增長。

自製心態保健方:面對物質不虞年代的「心」疾病

當你對生活感到煩惱、空虛、浮躁失根又覺難覓出路,不妨偶爾換個生活的「車道」:卡耐基曾說過一個故事,一位向心理諮詢師求診的貴婦,就其生活滔滔不絕向醫生泄苦,孰料醫生劍走偏鋒,給她直接開了個簡方:找一個無報酬的工作堅持去做兩個星期。貴婦遵醫囑而行。數星期後,當她再見醫生時由衷感謝對方的這個建議:她稱雖然剛開始時感覺很不習慣,因為她之前從沒有想過去過一種幫助他人的生活。但慢慢的,她在做的過程中體會到自己的人生竟然也可以有一種超越純粹自利的更高追求與價值。她驚奇地發現,世界上最難做的和最容易做的都是都是幫助他人,只要你願意,每天都可以助人為樂:哪怕僅僅是給身邊需要溫暖者一句安慰,甚至是給萍水相逢的失望者一個微笑——似乎沒有誰僅因貧窮無法給人微笑,也少有人富得再不需要微笑。有時候如果在一條被別人羨慕,卻令自己漸生煩惱的名利之路上走得過疲,或者是既想面對、又想逃避那些其實住在自己心裡的「別人」的逼迫,不妨倒轉方向逆向行思,竟也有可能使人生獲得更高更久的收穫,使原先的很多苦惱在超越小我私利的另一種格局眼光鳥瞰下顯得微不足道。

自利有節,避免淪為「自利教」獨裁下鞭打役使的無期限苦力

過猶不及,自利與利益他人這兩種價值觀未必是百分百對立的。太過於以自我為中心,處處謀求自利最大化,非但不是使自己獲利的萬能葯,且常因其「用力過猛」反可能給人帶來嚴重副作用,使自利哲學從合理的滿足目標手段惡化成了被高供於內心神壇上,無情、無休止地綁架奴役自我的獨裁教主。人當然可以自利,但不必無休止強求絕對利己,另一方面,我也不奢望無絲毫自利的處處利他。在我看來,自利與利他,並不是非此即彼的,也不要求所有人以非對即錯的二分法思維,只能沿其中一直線跑到底的。如果能培養自己換一個視角來思維、行動,有時反而更易放得下、看得開往昔那些斤斤計較的不如意,使自己的煩惱更少,或至少培養了應對煩惱的更靈活主動、多元豐富的能力。對過於迷戀自利者強調利他,並非要人人皆成一心利他之人,而是首先幫助那些陷於其中,苦多樂少乃至苦不堪言者能夠偶爾超越於一己得失之上,於舉重若輕之際,從生活里難免的瑣碎煩惱中超脫放鬆一會,使他們通過新穎的行動或思維模式,發現自己同樣有可能擁有一種不同於既需要大量金錢的、但又可能不久即逝之「躁樂」的長久充實感和快樂。

自利有度,換種思維尋找自利與利他隱藏的交叉區域,您就有可能收穫生命更多的「長線」回報。

推薦閱讀:

現在的90後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嗎?
學爸 | 給精緻利己主義兩面人留黨察看,打了從嚴治黨的臉,寒了群眾的心

TAG:心理學 | 利他主義 | 利己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