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癌症患者如何判斷靶向葯已經耐葯?耐葯了要不要換藥?

很多癌症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了腫瘤標誌物變化、腫瘤大小變化,卻不知道如何判斷是否出現耐葯、耐葯了需不需要換藥。

就如吳一龍教曾一針見血地提出了三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1.患者如發生癌胚抗原(CEA)指標升高,是否應停用換藥?

2.患者如發生無癥狀的把病灶增大是否應該換藥?

3.患者如有癥狀或多器官出現病情進展時,是否應該換藥?

那麼怎麼知道自己服用靶向葯耐葯了呢?有哪些依據判斷呢?(就拿肺癌靶向葯易瑞沙來舉例)

其實,靶向葯的耐葯總結起來有三種模式:

1/ 緩慢耐葯

如果在服用EGFR-TKIs過程中,發現腫瘤沒有減小,腫瘤標誌物有升高,那麼這時候則考慮可能已經出現緩慢耐葯。

僅是腫瘤標誌物升高,並不是停用EGFR-TKIs標準。不贊成有一些病友在CEA上升後,影像學沒有證實耐葯,就急於停EGFR-TKIs而採取化療。

但也有特殊的。比如某病人在服易瑞沙,一年半後出現CEA上升。當時病友再服易瑞沙一個月,並跟蹤CEA+胸部CT,結果胸部CT沒有多少變化,CEA直線上升,有耐葯跡象。

因為這個病友沒有化療過,所以他的醫生才建議停用易瑞沙而直接化療,通過四次標準化療後,CEA下降了一大半,胸部CT影像穩定。

後來繼續服易瑞沙,狀態還是非常不錯。雖然後來CEA上升了一些,但是可以接受的範圍,關鍵是狀態好+影像學穩定。

因此,對於緩慢耐葯,建議定期複查,多觀察。

2/ 局部耐葯

服用靶向藥物中肺部控制的很好,腫瘤有見縮小,但是發現有其他部位的轉移,如常見的腦轉移、骨轉移,那麼這種情況就是出現了部分耐葯了。

這時靶向葯可以繼續服用,針對轉移部位則進行針對性處理,如進行腦部放療、打骨轉移針等。

腦轉移、骨轉移、肝轉移:

如果患者一開始服用的是易瑞沙,但是出現了遠處轉移,尤其是肝,骨,腦轉移,特羅凱可以考慮,因為特羅凱在劑量上是易瑞沙三倍,可以通過加強劑量達到效果。

但是,還要配合其他抗耐葯措施處理。重要器官轉移,尤其是肝轉移,化療要慎重,因為化療本身就傷肝,這種情況化療對肝毒性更強,對病友傷害就會大。

如果腦轉移,可以服替莫唑胺,如果腦水腫重,配合脫水處理外,還要考慮全腦放療。

原發灶、肺內轉移灶增大尺度小:

如果僅是原發灶、肺內轉移灶,而且增大尺度非常小,也是屬於局部耐葯。

如果出現肺內新轉移灶,而沒有出現遠處轉移,如骨、肝、腦等,這時建議化療。化療方案鉑類+力比泰,整體效果穩定。

治療後,患者可繼續服易瑞沙或特羅凱,往往仍有效。

以上兩種情況,建議不要全部停用靶向葯,因為僅是部分耐葯。這時候可以繼續服EGFR-TKIs,配合其他治療。

另外,如果完全停用EGFR-TKIs而採取化療,前提是必須這個患者曾進行有效化療或者患者從來沒有化療過,這種情況下才可以考慮停用靶向葯進行化療。

如果患者有過化療病史,而且效果不好,這種情況一定要慎重完全停用EGFR-TKIs。

即使,有化療有效病史,也要注意患者用過什麼樣方案,如果化療葯都用差不多了,一線二線化療方案都用過了,這時也要慎重完全停用靶向葯。

因為癌細胞對靶向葯有耐藥性,同樣對化療葯有耐藥性。

3/ 完全耐葯

這時病人在複查時會直觀的發現腫瘤會有增長,標誌物有升高,甚至有其他部位的轉移,體感上也有很大的變化,比如疼痛、咳嗽、頭暈等。

這時不用再考慮,果斷更換治療方案,否則只會耽誤治療時間。

4/ 耐葯後最重要的是做什麼?

一般來說,如果服用靶向藥物出現了耐葯,一般有四種方案:重新接受化療、重新做病理、重新基因檢測、直接更換靶向葯。

在這三種途徑中,最是推薦重新做基因檢測。

如果未進行檢測,就盲目更換治療方案,有可能繼續無效,以至於耽誤治療時間,加重病情。

很多患者後期無法再承受化療,很多患者也不想再化療,直接更換靶向葯,有些盲目,雖說肺癌里現在發現一代葯耐葯後有50%~60%的可能是出現了T790M突變,然後選擇三代葯AZD9291,但這只是概率,不是所有人,所以還是推薦重新進行基因檢測。

重新做病理這個可能有些人不理解,其實靶向葯耐葯機制中發現有一項就是病理類型的改變,如開始病理診斷是肺腺癌,但是經過治療後病理類型可能會變為小細胞肺癌。

研發新葯的步伐不會停止,期待有更多新葯來解決耐葯的問題。

推薦閱讀:

一個肺癌病人家屬的10個問題的解答
印度吉三代選哪一個?
腫瘤也能被模仿,結果查出痛風石
腫瘤液體活檢有效性遭美權威學術組織質疑 | 前沿
癌症,5年生存率,到底怎麼解釋?

TAG:癌症 | 腫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