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湛略|迷城02:十字路口上的「小商品王國」
曾經的義烏是一個浙江縱深腹地中不起眼的存在。沒有足以依賴的豐裕資源,不靠海也沒有很好的出海口,交通區位更是毫無優勢可言。但就在這樣不利的條件下,義烏硬生生的崛起為世界小商品之都,其間自然有很多值得探尋的背後原因。
不可否認的是義烏當時主政者的先見之明。放在當時的大環境下,發展小商品貿易機會更好的應該是溫州。按照溫州人的說法,當初外面的小商品市場叫「溫州小商品市場」,而現在就是溫州本地的小商品市場也叫「義烏小商品市場」了,言下不勝感慨。確實,作為中國小商品生產的重鎮,溫州在小商品的貨源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而且溫州靠海,在對外的交通上也比義烏有更大的優勢。但是,就是在這樣的境況下,義烏就是從浙江的腹地崛起為「小商品之都」,硬生生的將「買全球,賣全球」的名頭給搶在自己的頭上。
當年不只是義烏,中國北方也有一個號稱小商品之都的地方——河北的白溝。時至今日,白溝在「箱包」這個單品上還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然而,後續的發展卻是義烏的一枝獨秀,在全球小商品貿易上佔據獨特的優勢地位。反觀白溝,發展後勁顯然不如義烏。義烏崛起的原因,除了上述所說當地主政者的遠見與敢於冒險,顯然還有更深層的原因——坐擁小商品生產的大基地。浙江發達的民營經濟及豐富的小商品生產產業集聚,給義烏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貨源,成就了義烏的「小商品,大市場」。
浙江及周邊的江蘇、福建等省,是中國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最大集聚地。全國超過90%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大都集聚在東部沿海地區,而又有近1/3集聚於浙江周邊。不僅僅是數量,每個產業集群的規模上,江浙地區也是佔據明顯的優勢。義烏正是得益於這樣產品生產基地的支撐,成為這些地區產品面向世界市場的重要聚集地及窗口。義烏確實據「地利」而成。
然而,曾經輝煌的義烏,如今也走到了十字路口。一方面面臨著北面臨沂的崛起的競爭。臨沂雖然沒有象義烏一樣,坐落於勞動力密集產業的集聚地,但臨沂的交通條件卻要優於義烏不少,尤其是路上交通方面,通達性遠優於義烏。臨沂地處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五條高速公路、兩條鐵路貫穿市域。藉助於交通上的優勢,臨沂向北可輻射到整個華北地區,並進而向東北地區滲透;向西則可通達整個中原地區,並進而輻射到西北地區。這對於臨沂開展「買全國,賣全國」的戰略無疑非常有利。而且臨沂周邊的港口資源也非常豐富,不僅離青島港約150公里左右,離周邊日照、嵐山、連雲港也在100公里左右陸路交通範圍,其在國內商品流通上確立優勢後,開展面向全球的貿易也自然是水到渠成。這就與義烏的「買全球、賣全球」策略產生直接的競爭。
更為致命的是,目前國內實體經濟的「不景氣」也影響到了江浙地區。國內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攀升,根據估計目前國內勞動力成本已經是一些東南亞國家的3-4倍,高企的勞動力成本已經成為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不能承受之重。因此國內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優勢不斷流失,傳統的低端製造業紛紛將工廠遷移到國外的其它地區,中國在小商品上的出口優勢也將隨之削弱。而作為小商品經濟的晴雨表,小商品市場也逐漸失去了其在出口貿易集聚上的價值。
雪上加霜的是,國內電商的崛起進一步削弱了實體銷售。店鋪租金的高企與電商本身相對的低成本、高效率相較,實體店鋪也沒有優勢可言。雖然義烏也在加強對電商的引導發展,但相較於一些大的電商平台,「義烏購」雖然交易額上連年攀升,但顯然還不具備足夠的競爭力,義烏市場的轉型平添不小的壓力。
曾經小商品托起的「巨人」,如今在地利不再之當口,能否走出另一條新路?義烏的「新常態」值得拭目以待。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