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學的哲學思考

十六世紀以前,中西方醫學,無論在醫理還是藥理方面,幾乎大同小異,而且都與巫、卜密不可分。真正的分化大概從1543年維薩里的《人體構造論》開始。

說實話,華哥對醫學一竅不通,所以對醫學本身不敢枉加評判。但是近現代西醫的診治原則背後反映出的一些東西,卻讓華哥很感興趣。

在華哥看來,西醫的診療原則是找外因:找到病源,清病灶。表現為殺菌消毒,手術消除……表面看是短、平、快,但是基於結果,因為不關注人,只關注病,所以無論是藥物還是手術,都會留下創傷或負作用。

而中醫更關注內因,關注人的內在平衡,雖然效果會慢一些,但效果要持久,而且創傷小很多。

簡單來說,西醫關注局部、細節,強調外力、外因,效果具有破壞性;而中醫關注整體,效果強調整合與自我的平衡。其實這不僅是醫學差異的問題,更反映了從十六世紀開始,中西方在對人、對自然、對環境、對科技等各方面的態度的不同。這種不同帶來的結果就是,西方國家關注科技,而科技是雙刃劍,在促進發展的同時,也對環境、自然,甚至是人性,帶來了巨大的破壞性。

也許,當我們放下急功近利的心態,重新回到「中醫」的哲學理念:善待自然,尊重天性,關注整體和長遠發展時,我們一定會更合諧,更可持續。

推薦閱讀:

讓蘇東坡都犯愁的痔瘡,我該拿它怎麼辦?
什麼是胸膜炎?有什麼治療方法?
腦死亡是由於失去營養供給么?
神經衰落的原因是什麼?
腎衰竭有哪些臨床表現?

TAG:哲學 | 醫學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