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佛最近的距離——閱讀的力量

1.

跟朋友去參加一個葬禮,來迴路上說了不少話,尤其是與生死有關的感嘆。

朋友感慨說:說白了,人活著,其實沒有什麼正事。

我說:是啊。不過,活著就是正事。

這句話有很多解,比如:

活著,才是正事;

只有活著,才有正事;

唯有活著,才是正事;

為了活著,一切都是正事;

若能活著,一切都是正事;

只有活著,一切才是正事;

只有活著是正事,別的都是扯淡……

2.

因為逝者信佛,喪禮與當地風俗略有些不同。而我們的話題也自然而然涉及到宗教。

朋友說:人應該有信仰,久為流傳、信眾最廣的三大宗教,無一例外都是勸人向善的,信仰任何一種都是不錯的,尤其是佛教。

我說,作為不信教的人,能讀一些宗教的經典,了解一些教義和其思想,也是很好的。

朋友說:是這樣,宗教多有教化之功,信仰讓人的心靈安穩,終有所歸。

我說:以佛教的觀點,人是走在成佛的路上。雖然,人幾乎永遠不可能成為佛,但成佛是一個奮鬥目標,或者說,給人樹立了一個永無止境的向好、向善的理想,好好做人,多做好人,人就是走在成佛的路上,一天比一天更近佛。

3.

隨即,我意識到了功利主義的問題。

記得曾有一篇文章,談到「為什麼好人得不到獎賞」,結論是做好人本身就是上帝對好人的獎勵,所以無需(不必苛求)獲得其他獎勵。

我想,我們世人、特別是我們自己的潛意識裡,始終橫亘著一道功利主義的高牆,所以,做事就有回報,做好人就應該得到獎賞,做壞事就應該受到懲罰,而且是現世、最好是現時的報應。

所以,拜佛信神也一樣,我給你磕頭燒香是有求於你,否則幹嘛要勞神費力花錢信你、念你、求你、拜你。

神、佛、真主以及我們信仰的一切神秘力量,真能現世報地補償給我們俗世的幸福嗎?

4.

功利主義善念而過,話題延伸到宗教的功能。

大約是心靈的歸宿,換句話說,是讓人的心靈不為俗世物慾所牢牢束縛,至少,有那麼一點點清靜安詳之境界,讓靈魂可以自由馳騁。

於是不由想到了李良旭先生的兩篇文章,其中一篇題為《閱讀的力量》,文中特別提到三個人。

第一位是浙江桐鄉一名名叫歐福禮的環衛工人。每當清掃完路面後別的工友扎堆閑聊時,歐福禮卻獨自躲在一邊,從口袋裡拿出一本書認真閱讀起來。只有初中文化的卻三十年如一日地讀書,閱讀了包括《史記》《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左傳》等古典著作。他每月微薄工資,除了購買生活的必需品外,剩下的錢基本上都用來買書了。他說,心情不好或者幹活累了,只要看看書,疲勞和煩惱也就煙消雲散了,「閱讀,是我生命中最幸福和快樂的事」。

另一位是一名叫做道格拉斯的美國流浪漢。雖然他只能屈住在華盛頓一處地下管道里,生活用品也只有一張地鋪,薄薄的被子和枕頭。但是,他枕頭前竟然還有幾本書,鋪前還有幾個裝滿書的大號紙箱。道格拉斯說,閱讀,給他帶來了思考。思考,給他帶來了一種人生別樣的快樂和享受。他不再渾渾噩噩地過日子,他知道應如何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權利,如何履行更多的義務。並且,他正在寫一部反映當今美國社會窮人的生活狀況的小說

第三位(其實是一個群體),是二戰時奧斯維辛集中營裡面的猶太人。那裡的納粹法西斯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許多猶太人在那種極其艱難而且可能隨時失去生命的經遇中,竟然仍隨身攜帶幾本書,除了《聖經》,還有一些科學、自然、地理、文學方面的書。面對黑洞洞的槍口,許多人走向刑場時,手裡還緊緊地拿著一本書。有的小孩子手裡也緊緊地抱著一本書。納粹法西斯被這些猶太人的做法所震驚,他們不禁喟然長嘆:這是一個真正不可戰勝的民族,他們內心強大的力量,足以抵擋住射向他們的子彈。

5.

在另一篇題為《擋不住的閱讀》的文章中,作者寫到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以色列的特拉維夫響起刺耳的警報聲,黎巴嫩「真主黨」游擊隊要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聽到警報聲,很多人都忙著要躲進防空洞去,但有幾個老人還在屋檐下聚精會神地看著書,人們提醒老人躲避,老人頭也不抬地說到:別打擾我,我正看到精彩處,現在是我最快樂的時刻。

事後,有人問一位老人,為什麼喜愛閱讀到如此地步,老人說到:閱讀是離上帝最近的距離,它讓我們的心靈變得清澈和美好。

6.

雖然在不同地方不止一次讀過上面的文章,但我始終不甚確定自己是否真的領會了文中的真義,尤其是其中關於猶太老人所說「閱讀是離上帝最近的距離」。但我相信有很多人會震動以及感動於這句話。

事實上,我許久以來曾無數次不由自主地思考閱讀的意義,而不得其解,只能姑且告訴別人並安慰自己說:其實,我們不需要更多理由,若能在閱讀中享受到任何別的事情所無法帶給我們的快樂,這就夠了。

今天,在跟朋友聊天時,我忽然意識到,固然,在佛教世界裡,人始終都是走在成佛的路上,但顯然,一路向佛的行程不是用腳走出來的,而是用心來砥礪的,必經修心煉性才能一步一步前行的。所謂修心煉性,需要的是內省外修,內省明心性,外修正身行,如此,才能不斷近佛(當然,首先是要做好凡夫,然後達成羅漢果,進修菩薩境界……)。所以,讀書,是修心煉性的最捷徑,因為那是無數前人世世代代修鍊成果的累積,令後來者更便於明心見性,從而可以到達離佛最近的距離。

佛法是筏,渡人脫離苦海而進佛;書亦是筏,渡佛法傳揚四海而入人心。

這一觀念,在基督教宗教等世界裡或許早已有之,而且很可能是相近的。而在凡俗世界裡,我們至少可以淺顯地理解為:讀書能夠更便捷地接近真理。

在真理世界中,可有功利主義思想的影子?

(原文創建於2016年12月10日,2017年11月30日整理)

推薦閱讀:

願你居廟堂之高白馬前程,處江湖之遠知己天涯(4)
當我們學習時,我們應該要注意些什麼?
鳳雛的宿命:有才又怎麼樣,還是要看顏值
寫在斷網讀書會之後(上)
記第一次送兒上學堂有感

TAG:讀書的意義 | 閱讀 | 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