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校園貸的前情往事

夢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卻在身邊,校園貸的前情往事,伴隨著「女大學生」、「裸條」、「自殺」等關鍵詞,一次次挑戰我們的神經,而今,喧囂一時的校園網貸在開學季再遭痛擊。日前,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趙建軍在新聞發布會上再次強調了銀監會、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於6月28日聯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範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指出任何網路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髮放貸款。

需求巨大的校園貸

互聯網金融興起後,名目繁多的網路貸款和消費金融平台,滲透到沒有獨立經濟來源的大學生群體當中。校園貸的低門檻、審核快、操作便捷,逐漸演變為了詐騙者手中的工具。一些在校大學生利用同學、朋友的信任,把校園貸平台當成了自己的提款機,利用網貸平台詐騙的案件也開始出現,法律意識淡薄、社會經驗不足的大學生們就這樣成為了校園貸詐騙的受害者。

但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哪怕是涉黑涉暴的高利網貸,也仍是在願打願挨情況下發生的。導致這個結果的,除了大學生缺乏生活經驗、愛慕虛榮外,更多大學生是客觀上有校園金融的需求。校園金融需求是一個無法禁掉的巨大市場,根據不同口徑的市場調研和分析,我國高校每年大約有上千億元的校園金融需求。但正規商業銀行很少在校園開展小額信貸業務,大學生無收入來源、畢業後流動性大、信用評估困難,而且1000億元的市場分散在近3000萬大學生身上,使得正規銀行開展校園信貸困難、意願不大。事實上,自銀監會2009年出台《關於進一步規範信用卡業務的通知》,嚴格限制對大學生髮行信用卡之後,已基本關上了大學生在正規銀行小額借貸的大門。正規銀行和金融機構不進入,就給高利貸以可乘之機。

學生自殺事件頻發

作為近兩年發展起來的專門針對大學生的貸款平台,"校園貸"已融入了大部分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學生在"輕鬆"借款的同時,不斷爆出的"高利率、暴力催債、被逼停學",甚至自殺的事件多次將"校園貸"這個行業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校園裸貸」性質之惡劣已經令人瞠目咋舌,而大學生頻頻被逼死,更是讓人聞之震驚憤怒 。2017年4月11日,福建三明籍廈門華廈學院大二女學生如夢,燒炭自殺,結束了年僅20歲的花樣年華。4月8日下午5點多,如夢收到「快樂花吧」的催款簡訊,對方要如夢當晚9點還錢,否則買個花圈連同她的借條,給她的父母和老師寄過去。

6月28日下午六點十分,陝西興平市劉氏夫婦倆回到家,看到原本在西安上大學的孩子小劉掛在客廳樑上,脖子發紫,一摸人已經涼了。事發當天,小劉的手機一共接收到131條的催款簡訊。這些催款簡訊涉及近十家的網貸公司。小劉的手機被解鎖後,劉氏夫婦還看到其兒子疑似遭暴力催款的一段視頻。

6月29日凌晨,合川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大一學生謝波,給他的父母留下一條簡訊「爸爸,媽媽,兒子對不起你們,我真的撐不下去了,我欠下了數萬元的網路債務,我太絕望了!」幾個小時後,他的遺體在距離學校不到500米的涪江被發現。謝波今年不到19歲。

8月17日,北京某知名外語高校一大三學生范澤一暑期放假返回吉林家中,在給家人留下遺書後失蹤,隨後其家人不斷受到追債的簡訊和電話。8月15日,失蹤大學生被確認死亡,家人發現其曾經在多個網路借貸平台貸款,同時還有多條威脅恐嚇追債的信息及視頻。

校園貸的監管

緊追校園貸穿行於大學校園的詭異腳步,管理層過去兩年中也在接連投放密集性火力,除了教育部和銀監會聯合發布了《關於加強校園不良網路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外,由銀監會牽頭,聯合教育部等14部委發布的《P2P網路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還將"校園貸"作為整治重點。兩個月前,銀監會又聯合教育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範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要進一步加大校園貸監管整治力度,從源頭上治理亂象,防範和化解校園貸風險。

持續的監管棒喝導致校園貸數量的明顯減少,監管層終於對處於野蠻與變相生存狀態的"校園貸"打出一劍封喉之拳。截至6月底,全國已有59家校園貸平台選擇退出校園貸市場,其中37家平台選擇關閉業務,佔總數的63%;有22家平台選擇放棄校園貸業務轉戰其他業務,佔比為37%。

但值得關注的是,一些平台儘管停止了網路貸款,可經其包裝打扮的各種"變種"又層出不窮,它們或者將先前直接貸現金給大學生模式轉為電商購物、分期還款方式,比如"醫美分期"、"教育分期"、"旅遊分期"等;或者與其他電商網站合作,提倡"先消費、後還款", 操作手法是將借款直接打給商戶,不經過學生,乍一看與校園貸毫不沾邊,但受眾群體還是大學生。至於「校園貸」的未來將何去何從,依舊考驗著社會的道德。

推薦閱讀:

又一個知乎 Stylish
知乎精品2000問--上千萬知乎提問淘出來的濃縮精華(3/4)
怎麼推薦一個人上知乎?
如何評價知乎里的「如何評價」?
知乎是否應該為醫學類問題標註警示標語和符號?

TAG:知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