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媽的孩子,才不是草呢

世界上最荒謬的歌詞,

就是那句「沒媽的孩子像根草」。

沒媽的孩子才不是草呢,

如果非要是一種植物的話,

也一定是一株堅強的仙人掌。

01

我輕易不敢回憶自己的15歲。

除了因為那時身上帶著太多的叛逆和鋒芒,

更是因為每次一想到我的15歲就會想起一個人,

一個曾當著全班同學的面,

趾高氣揚地對我說「父母離婚了你有臉啊!」的那個人。

我不懂上一輩的恩恩怨怨與我何干,

跟我有沒有臉,要不要臉,有什麼關係呢?

正因為我是單親家庭,

我才更要比其他人要臉,更要有尊嚴啊,

不然別人會在背後說

「你看,沒媽的孩子就是學習不好!」

「你看,沒媽的孩子就是容易叛逆!」

「你看,沒媽的孩子特別容易早戀!」

「你看,沒媽的孩子衣服都是髒的!」

「你看,沒媽的孩子......」

記得父母將要離婚的那段時間,

我幾乎每天都要被不同的

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嬸嬸婆婆做思想工作,

他們不同的發色、不同的皺紋、不同的聲帶

卻異口同聲說著同一句話:

「別讓你爸媽分開,你以後沒媽了,該怎麼活啊?」

大人一邊告訴你要獨立自強,

要成為堅強的個體,

又一邊聲情並茂地說著父母離婚不行,

女孩子沒有媽不行。

後來呢?

我在苦惱著衛生巾該怎麼挑選,大姨媽日期該怎麼計算的日子裡慢慢走過,

我在羞於去內衣店挑選型號,18歲之前沒穿過任何一件完全合身的內衣的日子裡走過。

我永遠記得第一次知道衛生巾怎麼用是小學死黨教給我的,

記得第一包衛生巾是姐姐給我買的,記得是姐姐提醒我該穿文胸了,

記得是閨蜜在我16歲生日那天講了好多生物課本里沒有的生理常識......

如果時光退到幾年前我來寫這篇推送,

我一定不會把上一段文字如此輕描淡寫地帶過,

我一定會把我一個人去商店買衛生巾,買內衣的詳細心理路程寫得感人肺腑,

讓全世界都知道我當時多可憐多無知多無助,

可現在,

不需要那樣寫了,

因為時光已經作證,

沒有母親提醒「明天你要來例假,我給你把衛生巾放進書包了」

沒有母親教導「女孩子要自愛自重,給你本生理常識書,看看吧」

依然可以生龍活虎,安然長大。

02

不知是巧合,還是註定,

我喜歡的人,

也是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

身邊朋友聽說他是單親後,

都袒露出了些許反對的態度,

就像前一陣子《中國式相親》里嫌棄男方是單親家庭的那位女生的媽媽。

他們說單親家庭的孩子性格會有缺陷,

他們說兩個人幸不幸福要看他的父母當時幸不幸福,

他們說單親家庭的孩子面對的經濟問題比較難搞,

他們說單親家庭的話以後都沒人給看孩子的,

他們說單親家庭的孩子不相信愛情......

我回答:「你們忘了嗎?我也是。

難道我註定會不相信愛情,註定過得不好,註定婚姻不幸福嗎?」

我承認,

我喜歡的人,不夠活潑開朗,

但是,

他比我身邊的任何人都要溫柔,

正因為兒時見證過太多爭吵,

知曉語言和肢體的暴力帶來的無助與痛苦,

所以他願意善待周圍的一切。

他不會突然瞪大眼睛怒髮衝冠,

他不會毫無道理地發脾氣揮拳頭,

他不會猛地提高音調,

他不會強迫你聽從他的意見,

他說他討厭吵架,

吵架是最沒用的解決問題的方式,

他像春天的太陽,溫暖,卻不灼熱,

可以抬頭直視,也可以低頭享受。

我也承認,

我喜歡的人,不夠富裕土豪,

但是,

他踏實得像小時候老家門口的那棵樹。

高高的灶台,小小的男孩,

男孩的腳下踩著不高不低的板凳,

用力握著比他的胳膊細不了多少的炒勺,

他在同齡人還分不清味精和鹽的時候學會了做飯,

在同齡人還分不清肥皂香皂的時候開始自己洗衣服,

在同齡人窩在媽媽的懷裡撒嬌吃糖的時候學會了獨立生活......

前幾天我的褲子破了,

他讓我給他帶過去,他給我縫,

他用了很短很短的時間就把褲子還給了我,

我撫摸著看不出破綻的整齊隱蔽的針腳,

突然很心疼,

會縫衣服的男生,

一定有過別人沒有過的孤獨吧。

我喜歡吃過苦的人,

因為我會想起和爸爸相依為命的那幾年,

好多天才能吃上兩塊錢的肉,

連輔導班學費都要去借,

爸爸發工資了就去買幾塊錢的羊肉,再順便要幾塊羊骨頭,

回家給我煲一鍋湯喝得美滋滋的時光。

當然我也承認我喜歡的人有一點孤僻,

他過於安靜,沉默,內斂,

但是他一旦信任了你,對你敞開了心扉,

就可愛得像個孩童,

還沒有被世俗污染過的,

因為體會過絕望,所以滿是希望的,

乾淨的面龐。

這十多年,我聽過無數人驚訝地說:

「天哪你是單親孩子?性格一點都不像啊!」

世上的單親家庭千千萬萬,

有教科書或者是法律上規定,

單親家庭的孩子必須是什麼性格了嗎?

這個充滿善意的世界,

從未停止過對單親家庭的懷疑,

從未摘下過對單親家庭的有色眼鏡。

也經常有人問我:「你恨她嗎?」

我固定的回答模式:「不恨啊,沒什麼感覺,我過得挺好的。」

幾乎每個人聽到我的回答後,

都是一臉「人艱不拆」的表情,

他們不相信,

不相信我不恨,也不想念。

你假象著別人的痛苦,

想像著別人的孤獨,

你說著「世上沒有感同身受」,

卻不知道正因為不是感同身受,

所以你不知道

很多看起來痛苦的事情,

一旦經歷起來,

其實也就沒什麼了。

03

記得小時候我買的第一本楊紅櫻的書,

是馬小跳系列的《天真媽媽》。

那是在新華書店,

我站在滿滿一牆楊紅櫻書籍前面,

左手拿著一本《暑假奇遇》,

右手拿著一本《天真媽媽》,

虔誠得像要完成一項大事業。

爸爸問我:「選好了嗎?」

我搖頭:「我再想會兒......」

媽媽笑了:「這有啥想的啊,喜歡哪本就拿哪本!」

我點點頭,鄭重其事地舉起右手:「買這個!」

那個瞬間我從媽媽的眼睛裡看到了無法形容的情緒,

現在回想起來,

那是欣慰的感動。

初中一次跟爸爸要錢去買輔導書,

從書店回來時,

我沒有拿回輔導書

——我用買輔導書的錢買了一本課外書。

爸爸問我買了什麼。

我大大咧咧地舉起書:「楊紅櫻的!」

爸爸突然生氣了,把我罵了一頓,

大概意思是都初中生了還天天看沒用的課外書。

我當時委屈得一個人哭了好久:

我喜歡看書,這有錯嗎?

後來我才明白,

我的錯誤不在於買書,

而在乎我買的是《非常媽媽》。

——那是父母離婚已經三年,

媽媽拒絕給我撫養費,

還偷偷拿走了一家三口多年的積蓄。

——我應該恨「媽媽」這個名稱才對,

怎麼能這麼煞風景地買關於「媽媽」的書呢?

小孩子的一切選擇都與潛意識有關,

他選擇對誰笑,對誰哭,

他選擇奔向誰的懷抱,

他選擇把菜夾給誰,

他選擇買什麼內容的書......

原來我曾經那麼那麼愛我的母親啊,

雖然,

我早已記不清她的模樣,

雖然,

我現在想起她就像想起一個陌生人,

雖然,

我已經十多年沒有見過她了。

我只知道她還活著,

還在我的家鄉呼吸著,

我和她一定曾在超市商場菜市場擦肩而過,

看過同一家醫院的同一位醫生,

吃過同一條巷子的同一家豆腐腦,

摸過同一家商店的同一件工藝品,

穿過同一個品牌的同一件睡衣,

分別在不同的餐廳跟同一個人一起吃過飯......

只要我想要找到她,就立刻能找到,

只要我想要叫住她,她就會回頭,

只要我想要了解她,就可以打聽到她的號碼,

可是我不想。

因為,這些年,沒有媽媽的日子裡,

我真的過得很好,

三觀還算正確,

叛逆過,但還算聽話,

學習一般,但在努力。

突然記起高二時,母親節徵文比賽,

強制性每個人都參加。我是一等獎。

我記不起信里的具體內容,只記得最後一句話是

「沒有您的這些年,我過得挺好的。」

你好,

我是幺七,

在單親家庭長大,

在爸爸又當爹又當媽的拉扯下長大,

在爺爺奶奶的偏愛里長大,

在伯伯大媽二媽哥哥姐姐的關愛里長大,

在閨蜜朋友的陪伴中長大。

不如把《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詞改一下吧,

「世上只有媽媽好,

沒媽的孩子要自強,

離開媽媽的懷抱,

幸福自己找。」

寫於母親節。

感謝已經離開我的生活

十二年的母親讓我來到這個世界。

遇見你,還有你們。


推薦閱讀:

哪些詩句是用來形容人美的?
張衛健有什麼獲獎記錄?
《九州縹緲錄》和《九州海上牧雲記》哪個更好看?
張簡
《何所冬暖,何所夏涼》的作者是誰?

TAG:文學 | 母親 | 單親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