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網約車新政一周年,包容創新和強化監管如何兼得?

從2016年7月28日,交通部正式發布《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算起,網約車新政新政已滿一年。根據交通部公布的數據,新政實施一年來取得積極效果,已有133個城市公布了落地細則,19家網約車平台公司獲得經營許可,發放了10萬本網約車駕駛員證。而與此同時,新政引來的網約車數量減少、打車貴、打車難也一直備受關注。車業雜談認為,對於網約車這一創新業態,要實現包容創新和強化監管的兼得,在優化監管模式、加強人車管理和發揮價格機制方面,新政仍有不小的優化空間。以下,車業雜談提出三條粗淺的看法。

優化舉措之一:由牌照政策監管向大數據+政策監管轉型。

從網約車推行一年來年的總體效果來看,還是取得了積極的成果,如行業發展從無序到有序,各網約車平台在不斷的適應新政,從業人員收入和信心有所提升。但就目前而言,對網約車新政最大的爭議莫過於當前監管主要通過牌照形式提升門檻,似乎與互聯網時代的共享出行新業態多少顯得不相稱。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各網約車平台的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取得的速度並沒有趕上地方實施細則頒發的速度。即便是取得上述許可證最多的首汽約車,目前已在29個城市取得了當地的網約車線下經營資質,但牌照取得速度仍趕不上用戶需求,這直接導致消費者抱怨網約車開始變得「難打」。由此,網約車新政遭受一些非議也在情理之中。

而如果分析網約車的商業本質和最大創新之處,莫過於通過信息互聯和大數據運用提升車輛運行效率,從而助力交通擁堵緩解,打造智慧交通和綠色交通。因此,對於網約車政策未來的優化方向而言,核心就是在強化政策法規監管的同時,通過互聯網化的改造和革新,引入大數據管理模式,對企業平台進行數字化監管,將網約車納入到整個數字化城市交通體系的建設中來,推動網約車與巡遊計程車從競爭走向競合,促進雙方在發展中服務不斷升級,共同打造綠色環保、智能集約的高效交通體系。

優化舉措之二: 由關注「人」到強化「人車合一」管理。

事實上,與行業關注重點在監管模式上不同,對於消費者、司機和輿論媒體而言,網約車新政最大的爭論點是在對司機的資質認定上,尤其是戶籍規定備受質疑。以北京市為例,北京網約車實施細則中關於「京人」的規定就曾引起不少普通市民的質疑。對於消費者而言,乘坐網約車是基於安全和便利的初衷,但司機「是不是有北京戶口」對安全和方便沒有太大影響,「安全性」與「戶籍」也沒有必然的聯繫。而隨著各地新政過渡期的結束,諸多外地網約車司機就因為戶籍問題,卻被排除在網約車行列之外。

對於網約車而言,最終的目的是能夠給乘客提供安全、優質的服務,讓市民出行多一種好的選擇。監管的本質應該是推動網約車平台和司機為用戶提供安全和高品質的服務。因此,未來網約車的監管重點應該著眼於推動網約車平台形成整套的司機和車輛規範運營體系。包括從業人員的資質要求、車輛運營類型以及車輛的車齡、車輛檢修等要求等,形成系統化的服務監管體制。要做到這一點,顯然需要監管部門和網約車平台形成合力。一方面,監管部門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技術手段進行監管、查處。其次,作為網約車平台,也有責任、有義務將先進技術用於如何提升服務、更好地配合政府監管上。畢竟一個良好的競爭環境,有利於網約車長期、健康發展,利人也利己。

優化舉措之三: 讓價格機制而不是價格戰充分發揮作用。

對於網約車,網約車新政的「高品質服務、差異化經營」發展定位要求非常明確。而要落實到這一點,歸根結底還是要充分發揮市場經濟的作用。而市場經濟的核心就在於讓價格機制充分發揮作用。在網約車新政之前,為了爭奪用戶,網約車平台之間的價格戰開展的如火如荼,補貼一度是網約車平台獲取用戶最有效和最鍾愛的手段。但是,從一個產業的良性發展來看,支撐的核心基礎永遠是為用戶提供高品質的用車體驗,價格戰無論如何是不能持久的。

新政推行以來,網約車平台漸回理性,大規模補貼燒錢競爭不再,行業發展更加健康。同時,價格更高、服務更好的網約車成為主流,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短期影響部分消費者用車體驗,但健康有序的競爭無疑更利於行業長遠發展。

因此要促進網約車下一步發展,核心還是要充分發揮和尊重價格機制的作用。對於監管優化的重點,就在於創造公平活力的市場環境,進一步開放市場,讓更多經營主體進入,從業者選擇性多一些,避免部分網約車平台發起補貼和燒錢大戰,通過合併、兼并,形成一家獨大,進行自我利益分配調整,從而損害消費者和司機的共同權益。

不可否認的是,每一次產業變革的初期都會因為舊的監管治理模式不能適應,從而或多或少的出現一些行業亂象,網約車這一創新業態同樣不能例外。但如能始終堅持以用戶體驗和行業良性發展為核心訴求,應用科技手段優化監管模式,加強人車管理,形成良好的價格機制,網約車必將能夠和傳統計程車形成良性協同,為消費者帶來優質服務體驗的同時,促進社會交通運行效率的提升。

推薦閱讀:

9月SUV市場增速放緩,旺季之下更值得關注
旺季不旺,10月份銷量表現再度釋放車市低迷信號
你知道嗎?發動機換氣不是一吸一出這麼簡單
大眾到底教會了我們什麼?
充滿盛夏的味道,5月上市新車薈萃

TAG:汽車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