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都教授嗑藥嗑出來的演技哇?——《真實》影評

看一部電影,我更關注它用什麼方式來講述一個怎樣的故事,以及演員在片中的發揮。像《低俗小說》、《撞車》以及《瘋狂的石頭》這種,是我很喜歡的講故事方式,而像《國際市場》(黃政民)這種,本身就是一個時代烙印濃縮起來的精彩故事,以及二劉(青雲和德華)在《暗戰》中令人炸裂的港片殿堂級對手戲。而這部片子能算是亮點的就是金秀賢一人分飾兩角的挑戰吧,雖然沒有坤哥在龍門飛甲里那種戲中戲角外角的挑戰,但畢竟我們要求也沒那麼高。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影片風格特色,就是用《穆赫蘭道》的方式講了一個由《門徒》引發的《搏擊俱樂部》的故事。當然,功力也就只有個六七成左右。

用這些比較有代表性的類型片大概能略去四五千個圈兒吧。《穆赫蘭道》核心在一個夢境與真實,《門徒》在一個「毒」,《搏擊俱樂部》就是明晃晃的精分了,所以這部片子里包含了這三大元素,很容易讓人亂,何況名字又起了一個《REAL》,咋不直接叫RIO呢,多接地氣,還跟夜店很搭。

如果看了上面你還是覺得很暈,並且表示對各種元素的雜糅很感興趣的話,來吧,下面的劇透能夠滿足你,有些不讓播的違禁內容就算了吧,自己找汁源。

片頭看得你就是一陣暈乎,暫且稱為夜店小王子版的《007》好了。很明白跟你講了,這部片子就看他呀,帥你一臉就夠了,何況我們還有劇情、演技和大尺度呢。

水印怎麼了,人家字幕組HIN辛苦的好伐

請注意這個鐘擺,一個它,還有一個就是片頭出現的心理醫生搖晃的雙手,隱喻都是一個意思:雖然片名叫真實,但片子可能從頭到尾都是一個被催眠的精分患者的一次「殺人」履歷,在一個人的意識里,把他精分產生的人格給扼殺掉。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刺不刺激?對《致命ID》里也是這麼玩兒的,只不過致命ID里K掉的人頭比較多。所以,看著這段就應該能給結尾那麼玄幻的覆滅做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了。

故事梗概是這樣的:一個叫張太英的記者(金秀賢飾),想要進行與毒品有關的專題取材,於是拿自己做實驗,試毒並用DV記錄全過程。在調查過程中,與警方的一個盧英警官配合追查到了一個犯罪團伙。而他付出的代價是,成了一個重度癮君子,並且在一次吸毒過程中,吸食過量,產生幻覺,槍殺了幾個人。當意識蘇醒的時候,看到眼前這一幕瞬間崩潰,從了解犯罪,懲治犯罪,變成了參與甚至主導犯罪。於是產生人格分裂,分裂出了另一個張太英,即賭場老闆。把自己犯罪的那一個過程,臆想為他人所為,自己看到的夜店交媾,認為是自己的女人被強姦,自己要找人報仇,以此來逃避自己的負罪感。然後我們在全篇看到的就是在治療的催眠過程中,兩個人格的對峙和PK。只是最後,賭場老闆,那個有血有肉的人格,才是最真實的張太英,而告別的那個記者人格的張太英,就如同結尾一幕的情景一樣,掉入了深淵。

個人覺得這個解釋最為合理,因為包括植物人的突然蘇醒、SIESTA這個名字的內涵、以及最後的華麗個人舞蹈秀和場景崩塌,都像是異常虛幻的催眠,而催眠的目的,剛好是消滅張太英的人格之一。下面會根據片子的一些細節來證明這個觀點。

證據1:很明顯,張太英以兩種不同的人格都跟心理醫生打過交道。

一個是一言不合就開脫的賭場老闆(商業需求,你們懂得)。

一個是從眼睫毛都能看出衣服活不起的樣子的記者。

賭場老闆代表著張太英人格的狼性,而記者則是羊性,軟又慫。慫到在得知自己患病的事實後,想要自殺以解脫,而另一個賭場老闆張太英則是想方設法除掉這個記者這個帶死不活的人格。

敲黑板,劃重點。自殺這段需要重點強調一個細節,就是心理醫生用的鋼筆。

如果動圖看不清,再來個靜圖特寫,重點是記住這支鋼筆長什麼樣。

然後,在一個植物人住院後,有一個 細節特寫,一個人寫了一句話:「男人進去了。」

對,看見了嗎,鋼筆是一樣的。這說明寫這句話的不是別人,正是心理醫生。而這裡就不難得出結論,這整個過程,是心理醫生給他催眠的世界中的經過,醫生只是在做病歷記錄。

植物人的出現,其實哪有那麼多巧合,一場車禍,倆人腳前腳後一起抬進醫院,這一切都是醫生創設的條件。為的是讓張太英那個記者人格有一個載體,一個人裡面有兩個人格叫精分,在催眠世界裡,把記者人格剝離出去,再予以毀滅,就叫做治療方法。

證據2:盧英刑警的這條支線,相當於從側面的角度告訴了我們張太英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主角發表獲獎感言的時候,認為自己心愛的女人失蹤了。當然這是精分之後的記者意識形態,而盧英警官坐在下面聽著這一席話,了解記者張太英在調查期間承受的壓力和痛苦。

而我們發現整個故事中的核心人物都曾是事件的調查對象或中毒受害者。也就是說這個催眠世界裡的人,都是張太英在真實世界中接觸過或者見過的具象化的人物。這一點很合理,催眠喚醒記憶,並進行一定的修改,但幾乎不可能憑空捏造。所以就有了這個,為什麼女脫1號會成為爭奪的對象,因為張太英作為屌絲記者的期間接觸的女性較少的緣故吧,而醫生就從有限的記憶中調取這麼一個人物,讓兩個人格在催眠世界中產生衝突,直至消滅對方。

這是在盧英家裡找到的案件資料。後來盧英警官根據記者張太英的信息,跟蹤金教授,到了張太英精分時的案發現場。

這是當時現場的受害者,現場在用投影回放當時的情景,而盧英警官看到真相的時候自己就崩潰了。

一個如此年歲的老刑警,看見了什麼能讓自己瞬間崩潰。答案是價值觀和信仰的崩塌,那麼什麼情節能做到這些?就是前面的劇情猜想,是張太英吸毒後,槍殺了在場的人。對於盧英來說沒有什麼比一個自己的戰友,信仰上與毒品對抗的鬥士,擺到在毒品面前,做出慘絕人寰的事更讓人崩潰的事了。

而影片也恰到事宜地閃回案發情景,這裡表現得就比較直白了。不做贅述。

證據3:這個心理醫生HIN搶鏡啊。暫且不提前面催眠那幾段,看上去就是個笑面虎的角色(不好意思,高老師/育良書記,我不是在說你)。後面則以一個賭徒、毒品販子、始作俑者的形象出現為什麼?單純是為了反轉和黑化么?並不盡然,醫生其實充當的就是這個夢境中的NPC角色。當夢境中一些邏輯漏洞,或者人設BUG出現需要修復的時候,醫生就會出面答疑解惑,以至於不讓這個系統崩塌,照常進行下去。

比如出來添加一些信息,讓主角做做支線,激化一下矛盾什麼的。為什麼醫生如此了解宋宥華,因為這是他創造的角色呀。

然後出來解釋,為什麼有一個陌生人想要模仿張太英,廢話,他不模仿那個記者人格,殺他一萬次有用嗎?所以在夢境中只能這麼說。

在催眠世界中陳述一些事實,一方面讓觀眾能夠理解人物之間的關係和故事,另一方面算是醫生治療的一個過程,讓患者一點點在夢境中接受現實,並形成真實記憶。

以至於後面黑化這一段,醫生自己跳出來挑明植物人是一種怎樣的存在,以及記者性格的張太英如何與植物人相結合。無疑證明了,整個催眠世界的框架都是醫生搭建的。自己構造的世界,在人物即將分出你死我活的時候,再親自出來將其顛覆、毀滅,進行收尾。

是醫生把張太英的記者人格,落在了這個催眠師姐中的植物人身上,才有的第一章BIRTH誕生和第二章VS對決。而第三章REAL真實的結尾,醫生直接就把自己從世界中炸死抽離,讓患者張太英自己進行人格鬥爭。

證據4:張太英記者人格從醫院救出宋宥華之後,後者臨死前的那場戲。這跟之前張太英精分現場那段是一個呼應。同樣面對一個飽受毒品中毒折磨的人,賭場老闆張太英可以開槍結束那人的痛苦,而記者張太英則沒有那麼做。敢不敢開槍,也是兩個人格區別的很鮮明體現。

所以說,宋宥華這個領盒飯是讓兩個人格都經歷相同的場景做出不同選擇,一方面是強化兩個人格的不同色彩,進行區分,另一方面算是間接映射了一下事實真相。

證據5:最後看不懂的這段收場,強行給金秀賢加戲啊,搞得跟隱退告別演出的返場一樣,能有什麼就都給你看過癮吧。

很多人表示,太玄乎了,但我舉個例子大家也就都應該明白了——《盜夢空間》。

這段的小宇宙爆發,有個變身,就是張太英可以一個燕子飛躲子彈,中槍可以自動癒合,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又有點像《駭客帝國》里的Neo。這能說明什麼,能說明他已經意識到自己是在自我意識的夢境中,而他已經能夠控制這個夢境,自然就是沒有人能在我的BGM里戰勝我了。

來個今日五佳球一樣的帥圖

傷口癒合

至於說SIESTA到底是個什麼我覺得大夥沒必要糾結,醫生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午覺,自己隨便取的,所以賭場可以叫SIESTA,毒品也可以叫SIESTA。

然後醫生在這個世界裡想要搶錢跑,結果打不死人,還讓主角把藏有炸藥的錢箱點爆了,而剩下的一切不切實際的情節就都好解釋了。醫生要下班了,趕緊收拾收拾差不多得了。

綜上的分析,基本上能夠看懂這部片子了。結局也挺好,雖然張太英的記者人格是他的原始人格,但賭場老闆那種才是張太英想要的自己。結尾過了一遍大鬧賭場的戲碼,就是強調其實一直都是一個人,只是看你有沒有展示出自己最真實的那一面罷了。

記者張太英在跟醫生交談的時候引用了一句話「不粗暴,便無法去愛;不像紳士,就沒有做人的資格」。這句話恰好形容的就是張太英賭場老闆那個人格的生活狀態,是他一心嚮往的結局。所以結局就是記者人格的那個植物人小時,留下了一個比較完滿的張太英。

寫在最後就是總結了。個人對這種靠臉吃飯的偶像派自然是不感冒的,不過演技還是能撐起角色需要,這很關鍵,起碼會用眼神演戲了。不過其中表演的一個敗筆,就是兩個人在洗手間那場戲,真的就是兩個神態相貌完全一致的人在互相傻笑,跟照鏡子一樣,沒有做出很明顯的區分。

還有一處小偷懶,在戴面具階段的具有張太英記者人格的植物人表演過程中,濃重的眼影幫了很大的忙,一方面區別人物,進行性格劃分,另一方面就是不足眼睛裡面還是戲不太夠的短板。

片子呢,是挺值得看的,何況還有大尺度戲份呢!

推薦閱讀:

金秀賢演技怎麼樣?
蔡妍:和金秀賢在一起就是打保齡球而已,很親近不聊私事

TAG:真實 | 金秀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