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稿機器人的出現,更顯得內容之可貴

文/陳劍鋒

「人只不過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我們是自然界最脆弱的生物,卻因為思考變得無比強大」,這是著名的思想家布萊斯·帕斯卡的名言,似乎早已看透了人的本質。而在今天科技急速發展,人工智慧離我們越來越近的時候,尤其顯得這句話的真諦之所在。

人們一直在談論,人工智慧的發展是否會取代人類,特別在職業上,哪些工作會被人工智慧取而代之。但是不管你接不接受,以後一定是人工智慧時代,眾多的職業也會被機器人所取代,大量的人也將會失業。

人是脆弱的,卻因為思考變得無比強大

雖然我們的工作會被機器人取代,但並不是所有的職業都可以被取代的,換句話來說,人類是宇宙創造的、因此人類再聰明都不可能超越宇宙成為主宰,同樣人工智慧是人類創造的,因此它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人類,以後只有一些簡單、重複性高、固定、不需要思考的職業將最容易被人工智慧取代,而一些需要思考、創意、創新的職業是人工智慧做不到的,就如筆者之前說的,連最有才華的藝術家都無法解釋是什麼激發了那些生動、豐富多彩,對變化充滿感知的想像力,或許只是一次偶然的想像,而創造了一部偉大的作品,那麼作為是被人類創造出來的人工智慧又怎麼可能超越人類做這些具有思考性的工作。

如今的寫稿機器人就是最好的證明,就如小明和小南,只能做一些比較規範的、傳統的新聞稿類的,針對一些已經存在或發生的娛樂新聞、民生新聞、體育賽事簡訊和長篇報道,而對於比較複雜的、需要深度分析、評論的文章,機器人目前還是無法達到水平的。試想一下,如果機器人也能和人一樣,具有思維能力、思考能力,能夠演講、寫作、講故事,創造屬於自己的文化,此時,人何以與之對抗?我們是脆弱的,卻因為思考變得無比強大。

寫稿機器人顛傳統媒體的同時,更顯得深度文章的重要

「在小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品牌」,「人人都是自媒體」,相信做自媒體的朋友對這些名句是耳熟能詳了。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媒體,可以把自己想說的、看到的、聽到的通過自媒體平台在互聯網上傳播開來。以前我們想報道什麼只能通過報紙、電視,並且文章不一定被通過,我們獲取消息,也只能從電視、報紙。而現在,我們可以通過自媒體平台發布或著獲取我們想要的內容。也許是人們看到了自媒體帶來的巨大推動力,紛紛通過自媒體進行發布報道、新聞。從而使得傳統媒體不再那麼神秘、那麼重要了,也使得自媒體時代內容泛濫。

7月8日,由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的「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上,寫稿機器人成為了討論的主題。今日頭條的「小明」和南方都市報的「小南」成為了備受關注的對象,因為它們已經在該領域成功的實現了它們的使命。根據筆者了解到,和今日頭條合作的「小明」已經可以寫出幾十字短訊、上千字的長篇報道,截止上月低,已經撰寫了5000多篇文章,並且閱讀量達到1800萬次。而假如普通的記者來撰寫5000多篇文章,10個人寫、每人一天10篇,也要花一個半月。不管是從時間成本還是,還是資金成本來說,機器人都是更勝一籌。

剛才我們說的,寫稿機器人是人類創造的,它沒有思維和思考能力,它的工作原理是根據實時的報道和文章數據的抓取分析來實現一些簡單的報道,並沒有能力去寫具有深度分析的文章。所以,機器人將可以代替一些人工進行一些簡單的資訊類的新聞報道,而一些深度的內容就需要人工來撰寫。

未來只有做好深度的內容,才有可能與機器人較量

目前寫稿機器人還是很難替代深度報道的,要想寫出一個強人工智慧、有深度的稿件,寫稿機器人就必須具有相應的思維、態度和立場的能力,這也是缺一不可的。就如萬小軍說的一樣,要同時擁有這些能力,可能兩三年時間都不一定夠,甚至需要更長的時間。因此,未來我們只有做好內容,並且還是具有深度的內容,才能有可能與機器人較量。

最後筆者認為,無論以後機器人能不能寫出具有深度、有質量的高度文章,但最終還是無法達到人類這種具有高思維、思考的能力,因此只要我們做好內容,我們就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推薦閱讀:

家庭服務機器人不只是「智能手機+殼」
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會是人類未來道路上的動力還是阻礙?
阿童木創想家:未來!機器人真的會取代人嗎?
法國一女子與機器人訂婚,你怎麼看?
買不起索尼機械狗?或許這個經濟實惠的機器貓你可以抱走

TAG:人工智慧 | 自媒體 | 機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