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俄羅斯財團帝國-私有化金融巨頭崛起

1. 他們是誰,控制了哪些產業命脈

俄羅斯自從1992年實行全面私有化以來,在短短的六七年中,出現了一批大財團。控制這些大財團的金融巨頭們發家之迅速,所聚斂的財富數量之巨大,活動範圍之廣,對俄羅斯的經濟生活、政治生活乃至文化生活的影響之大,均出乎常人的意料。在他們的發跡史中,有許多發人深省的東西。

1996年10月30日,俄羅斯的金融巨頭別列佐夫斯基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說,六個新興的大財團控制著俄羅斯經濟的50%左右(英國《金融時報》1996年11月1日)。他所說的六大財團,指的是分別由別列佐夫斯基本人、波塔寧、古辛斯基、霍多爾科夫斯基,阿文和弗里德曼、斯摩棱斯基等七人創立和領導的六個金融和工業集團。

別列佐夫斯基1946年生,先後畢業於莫斯科林業技術學院和莫斯科大學,數學博士,1991年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通訊院士,1989年創辦了伏爾加汽車經銷公司,成為俄羅斯最大的汽車經銷商之一。他利用各種手段發了大財,後又創立了聯合銀行。1995年12月聯合其他財團買下了俄羅斯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西伯利亞石油公司51%的股份,從而控制了該公司。在這前後又控制了俄羅斯民航。別列佐夫斯基的汽車經銷公司和聯合銀行擁有俄羅斯公共電視台16%的股份,成為該電視台最大的私人股東。此外,別列佐夫斯基單獨地或聯合其他財團控制了一系列重要的新聞媒體。據報刊透露,別列佐夫斯基擁有約30億美元的個人資產,他本人認為這個估計「接近實際情況」(轉引自《蘇維埃俄羅斯報》,1998年3月7日,原載德國《焦點》雜誌1998年3月號),在美國《福布斯》雜誌公布的1997年全球最富有的200人排行榜上名列第97位。別列佐夫斯基兩次從政,1996年10月至1997年10月曾擔任俄羅斯安全會議副秘書;1998年4月被任命為獨聯體執行秘書。

波塔寧1961年生,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國際經濟專業畢業,學習期間是該院共青團組織的領導人之一,畢業後在對外貿易部工作。1992年創辦了國際金融公司,成為該公司總裁。1993年在某些政府高級官員的支持下,成立了聯合進出口銀行,到1996年9月底,這家銀行已成為全俄最大的私營銀行,總資產達151000億盧布,存款額達90000億盧布。波塔寧的財團控制了20餘家特大型企業,其中包括諾里爾斯克鎳業公司、西伯利亞遠東石油公司、庫茲涅茨克冶金聯合企業、諾沃利彼茨克制鋁工廠、西北輪船公司等。1997年波塔寧藉助國際工業金融集團的力量,在招標中買下了電信投資公司25%的股份。1996年8月至1997年3月,波塔寧曾一度出任俄羅斯政府第一副總理,主管經濟工作。

古辛斯基1952年生,畢業於國立盧那察爾斯基戲劇藝術學院導演系。80年代下半期棄藝經商,先做一些小生意。1989年創立了橋銀行,1992年成為「橋集團」的老闆。到1996年底,該集團控制了50餘個企業。古辛斯基非常重視新聞媒體。他的橋銀行於1993年創立了獨立電視台(擁有該電視台77%的股份),購買了莫斯科回聲電台。此外,古辛斯基還創辦了多種報紙和雜誌。1997年初,他所控制的新聞媒體聯合成為一個獨立的控股公司--新聞媒體「橋」。

霍多爾科夫斯基1963年生,莫斯科門捷列耶夫化工學院畢業、曾任共青團莫斯科市委第二書記。1987-1989年任青年科技創造中心主任,接著成為新開辦的商業銀行--科技進步銀行(簡稱海納捷普銀行)董事會主席,1990年改任該銀行總經理。從1991年起任信貸金融企業聯盟梅納捷普的經理會議主席。梅納捷普銀行在俄羅斯私營銀行中排名第三,到1996年9月底擁有106000億盧布的資產,存款額為78000億盧布。梅納捷普控股的俄羅斯工業公司下屬30個公司(這些公司遍及石油、紡織、食品、化學、有色金屬、輕金屬、黑色冶金工業所需化學製品、建築材料等8個部門),此外還設有貿易公司。1995年12月,梅納捷普集團在政府拍賣國有企業時買下了俄羅斯第二大石油公司尤科斯石油公司78%的股份,從而控制了該公司。1998年1月,尤科斯公司決定與別列佐夫斯基控制的西伯利亞石油公司合併,組成尤科斯石油公司。新組成的公司按石油開採量將居俄羅斯第一位,按儲藏量將居世界首位。最近霍多爾科夫斯基辭去了梅納捷普銀行的職務,把精力集中到領導俄羅斯工業公司和尤科斯公司上。

阿文曾在蓋達爾政府中任外貿部長,後來他與弗里德曼一起開辦了阿爾法銀行。接著形成了以該銀行為中心的阿爾法集團,其中包括俄羅斯最大的水泥公司-阿爾法水泥公司、最大的石油和石油製品出口公司-阿爾法埃科公司、阿爾法投資銀行、阿爾法不動產公司、阿爾法藝術公司等分公司。

斯摩棱斯基曾是一位建築工程師,他創辦的首都儲蓄銀行是全俄八大銀行之一,資產9000億盧布,存款額為33600億盧布。除了銀行業外,他還從事建築、石油和有色金屬的開採和加工、裝甲運鈔車製造等行業。他同別列佐夫斯基一起,在1995年12月底買下了西伯利亞石油公司51%的股份。1996年11月他在爭奪全俄第五大銀行--農工銀行的控制權中取得了勝利,從而進一步加強了自己在金融界的地位。

上述六大集團究竟在俄羅斯整個經濟中佔有多大份額,未見有正式的統計資料公布。但是從上述介紹中可以看出,它們除了從事金融業並擁有雄厚的金融資本外,還控制了一大批關係國家經濟命脈的大企業,這些企業分布於能源、採礦、金屬冶煉、化工、建築材料等部門。以石油工業為例,俄羅斯四個最大的石油公司中的三個(尤科斯石油公司、西伯利亞遠東石油公司、西伯利亞石油公司)就掌握在六大財團手裡。這三個公司的石油開採量佔全國的一半,而且六大財團的勢力正在向其他石油公司擴張。由此可見,別列佐夫斯基說六大財團控制了俄羅斯經濟的50%,恐怕不是毫無根據的自我吹噓。

2. 私有化誕生的三個階段

這六大財團是在俄羅斯私有化的浪潮中崛起的。用日本《每日新聞》的一篇報導的說法,六大財團的七大巨頭「都是共產黨體制瓦解後,乘俄羅斯經濟混亂之際大發橫財的企業家和暴發戶」(日本《每日新聞》1997年1月29日)。1992年初,俄羅斯政府開始全面推行價格自由化和所有制私有化的方針,搞亂了整個經濟。首先,在商品嚴重短缺和生產急劇衰退的情況下放開價格,導致惡性通貨膨脹,普通老百姓深受其害,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可是這卻給少數人造成了發橫財的「機遇」。例如別列佐夫斯基的伏爾加汽車經銷公司就是在這個浪潮中發家的。該公司經銷俄羅斯最大的汽車廠--伏爾加汽車廠的汽車,除了賺取出廠價和銷售價的差價(例如拉達小轎車的銷售利潤約為56%)外,不定期在惡性通貨膨脹的條件下利用收了買主定金和貨款後不按時交給廠家而投入商業運作的方法,牟取暴利。他在短短的一兩年的時間內賺了幾億美元,在莫斯科和彼得堡等地購買了價值達3億美元的不動產。

在私有化的第一階段,主要做法是放開小型企業,將其出售或拍賣。政府為了造成把國有資產折價公平分配給全體公民的假象,曾給每個公民發放面值10000盧布的所謂私有化證券(按當時匯率計算相當於32美元)。這些私有化證券很快集中到少數人手中,他們就利用這些證券購買了幾萬個國有企業。

私有化進入第二階段後,私有化的重點變為大型企業。具體辦法是先將其改造成為開放型的股份公司,然後出售股票。政府為了彌補財政赤字,決定拍賣石油和礦產資源公司等一系列與國家經濟命脈有關的特大型企業的股份。正好這時六大財團已經初具規模,它們已有相當大的實力,於是它們或者單獨地、或者幾家聯合爭相購買大公司的股票,以達到控制它們的目的。例如上面提到過的幾家大石油公司(尤科斯石油公司、西伯利亞遠東石油公司和西伯利亞石油公司)就是在這時分別被霍多爾科夫斯基、波塔寧、別列佐夫斯基和斯摩棱斯基等人控制的。

由此可見,六大財團完全是私有化的產物。別列佐夫斯基公開承認這一點,他在談到自己對那位曾擔任負責私有化工作的國家財產委員會主席、被稱為「私有化之父」的丘拜斯的態度時說:「我的態度是完全合乎情理的,因為我是私有化的產物。這就說明為什麼我單從精神上說是與丘拜斯非常接近的。」(英國《金融時報》1996年11月1日)

3. 迅速崛起的暗黑做法

六大財團之所以迅速崛起,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這就是它們的人員與政府有密切的聯繫,也就是說,它們或者在政府里有自己的人,或者在自己的領導班子里有曾在政府任職的高級官員。許多事實說明,丘拜斯就是六大財團的「自己人」,這些財團在一段時間內與他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七大巨頭之一波塔寧廣泛結識了政府高級官員,除丘拜斯外,他與負責對外經濟聯繫的前政府副總理達維多夫、前財政部長費多羅夫是「好朋友」,當年波塔寧創建聯合進出口銀行時,在獲得必要的許可和開業的執照方面曾得到他們的鼎力相助。同時這家銀行後來成為國家軍火公司授權的少數幾家銀行之一,也並不是偶然的。另一方面,從六大財團的人員組成來看,其中原政府高級官員佔有一定比例。上面提到過,阿文當過蓋達爾政府的外貿部長,他的副手維德曾任原蘇聯國家計委副主席。有的報刊在談到阿文和弗里德曼的阿爾法集團時說,這個集團的力量「主要不在於業務領域的廣泛,而在於它與政府聯繫的密切」(《莫斯科時報》1996年11月12日)。上面說過,梅納捷普集團的領導人霍多爾科夫斯基出身於過去的共青團幹部,曾任共青團莫斯科市委第二書記,他的副手莫納霍夫原為莫斯科市第一書記,他們在政府里有著不少過去與他們的經歷相似的朋友。許多人注意到了俄羅斯資本主義的一個特點,即大公司與國家有著密切聯繫,而市場卻是受到限制的。甚至連蓋達爾也承認這種資本主義可能存在著致命的缺陷。

俄羅斯的金融巨頭們在聚斂財富方面動用了各種合法的和非法的手段。他們收買國有企業的領導人,與他們內外勾結,化公為私,盜竊國有資產;他們用各種方法控制某些國有企業的資金,用國有企業的錢為自己創造利潤。涅姆佐夫在一次談話中曾講到他們採用的這些手段,他特別指出金融巨頭們經常通過控制國有企業經理人員和控制國有企業的資金流動來為自己創造財富,並且說這是別列佐夫斯基的發明,認為別列佐夫斯基運用這些方法已達到非常純熟的程度(《蘇維埃俄羅斯報》1997年8月21日),他這樣說是有根據的。別列佐夫斯基與國有企業伏爾加汽車廠總經理卡丹尼科夫和航空公司副經理格盧什科夫等人的「合作」,就是具體的例子。

據報刊透露,某些財團還與黑社會勢力相互勾結,它們向黑社會「進貢」,一方面利用黑社會勢力保護自己,另一方面指使職業殺手除掉競爭對手和其他妨礙其掠奪行為的人。據《福布斯》雜誌的一篇文章透露,莫斯科警方已掌握材料,證明別列佐夫斯基的汽車銷售公司是與一些車臣犯罪團伙緊密合作創辦的。別列佐夫斯基自己也承認,他的人身安全得到車臣黑手黨的保護。原俄羅斯公共電視台領導人利斯季耶夫的被殺,也與別列佐夫斯基企圖控制該電視台的圖謀有關(見《克里姆林宮的教父》一文,載美國《福布斯》雜誌1997年第12期)。

應當指出,俄羅斯的一些大財團與西方金融界的關係變得愈來愈密切,它們藉助西方某些金融集團的力量來控制俄羅斯的一些重要的經濟部門,在這方面表現得最突出的是波塔寧的聯合進出口銀行。它與國際金融投機商索羅斯「合作」,利用索羅斯的量子基金會提供的大筆資金買下了諾沃利彼茨克鋼鐵聯合企業40%的股份,後又在全俄最大的電信壟斷公司--電信投資公司拍賣25%股份時擊敗對手,取得了勝利,成為這兩家大企業舉足輕重的大股東。波塔寧控制的西伯利亞遠東石油公司最近與英國石油公司簽訂了合作協定。現在這種與西方金融勢力結合的趨勢正在迅速發展。

俄羅斯的一位經濟學家在談到俄羅斯新資產階級的特點和所起作用時曾說過:「總之,一小撮暴發戶神話般地富起來,而國家卻變窮了,人民赤貧化。我國的暴發戶沒有創造任何實際的資產,他們只是盜竊蘇維埃人用勞動創造的財富。可以大膽地說,在俄羅斯千年歷史上任何一次外國的入侵,包括法西斯的入侵,給她在經濟上帶來的損失都沒有像丘拜斯們、別列佐夫斯基們、波塔寧們及其同類五年來的胡作非為造成的那麼大。」(《蘇維埃俄羅斯報》1997年12月20日)事實確實如此。在德國法西斯入侵年代,蘇聯經濟雖遭到戰爭的嚴重破壞,但生產總值只減少17%,工業總產值只減少9%,其中生產資料生產反而增加了12%,而消費品生產下降較多,減少了41%(《蘇聯國民經濟六十年》,蘇聯部長會議中央統計局編,1979年三聯書店版第10頁),而在1991年到1996年這六年間,俄羅斯生產總值減少46%,工業總產值減少54%,消費品生產則下降58%(轉引自《中流》雜誌1998年第2期第38頁,原載俄羅斯《經濟與生活》1997年4月)。以生產總值計算,俄羅斯從1987年佔世界第5位下降到佔世界第13位,屈居印尼、墨西哥、加拿大之後(《蘇維埃俄羅斯報》1998年1月10日)。

俄羅斯的這位經濟學家還指出,現在俄羅斯的億萬富翁們與西方資本家有所不同,他們不把積累的資本投入到發展本國的經濟上去,而是把它存到國外銀行帳戶上,或用來在國外購置不動產。根據官方統計,1992年到1997年外流資本超過623億美元,摺合盧布3232000億。而實際的外流資本至少要比這個數字多一倍(同上報,1997年12月20日)。與此同時,國內經濟困難,政府財政拮据,不得不向國際金融機構和金融寡頭(例如索羅斯等人)伸手借十幾億美元外債來支付拖欠的工資和退休金,以緩和群眾的不滿情緒。

4. 壟斷資本的後台

上面說過,六大財團在其形成過程中為了進行原始積累,曾通過加強與政府機關的聯繫和藉助某些高級官員的"合作"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成為俄羅斯新資本主義的一大特點。隨著六大財團經濟實力的增長,它們已不滿足於以往的"求助於人"的做法,在政治上有了新的要求。它們開始變得財大氣粗,仗著手中掌握的金錢,直接干預政治和影響政局,甚至採取行動來謀取政治權力,其目的是為了利用政權的力量鞏固自己的地位和保護既得利益,進一步攫取更多的財富。六大財團的這種"向政權進軍"的傾向,到1996年已經十分明顯地表現出來,它們的具體做法一是尋找代理人,二是直接從政。1996年它們在總統選舉中所起的作用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1996年總統選舉前的形勢,對俄羅斯新資產階級來說是比較嚴峻的。在頭年12月的議會選舉中,俄共取得了巨大勝利;不久,俄共領導人久加諾夫宣布參加總統競選,根據當時的民意測驗來看,他當選的呼聲很高。金融巨頭們覺察到共產黨有重新上台的可能,他們便聯合起來,採取行動阻這種事情的發生。據英國《金融時報》透露,1996年1月,六大財團的七大巨頭利用去瑞士達沃斯參加"世界經濟論壇"的機會,在幕後成立了一個"重新塑造自己國家前途的聯盟",這就是所謂的"七人集團"。他們決定支持葉利欽競選總統,組織了一個以丘拜斯為首的十人競選班子,並為競選提供了大約300萬美元的經費即等於法律規定的每個競選者的全部競選經費的數額(英國《金融時報》1996年11月1日)。在競選過程中,六大財團開動它們掌握的宣傳機器,尤其是利用獨立電視台、俄羅斯公共電視台以及一些發行量大的報刊,為它們支持的競選者大造輿論,同時造謠攻擊他們反對的候選人。在這方面那個被稱為新聞媒體大王的古辛斯基表現得非常積極,他讓他所控制的獨立電視台的台長馬拉申科參加競選班子。總之,六大財團在這次競選中出了大力。

上面提到過,波塔寧在1996年8月曾出任俄政府第一副總理,主管經濟部、反壟斷委員會、國家財產部。據"七人集團"的成員之一阿文透露,這個推選一個金融巨頭直接從政的決定,是經他們集體研究後作出的,因為他們認為在政府里應該有自己的人。波塔寧入閣後,被報刊稱為"擁有私人帝國的公務員"。

"七人集團"另一個曾經從政的人是別列佐夫斯基。上面提到過,此人曾於1996年被任命為俄羅斯安全會議副秘書。安全會議是一個負責國家安全事務的重要機構,任命這個據說具有俄羅斯和以色列雙重國籍、與黑手黨關係密切的金融巨頭作為領導人這件事本身,無疑具有諷刺意味。無怪乎一家美國刊物挖苦說,這是讓狐狸來看管小雞。波塔寧和別列佐夫斯基擔任公職後儘管表面上辭去公司的職務,實際上繼續從事金融活動和商業活動。俄羅斯戰略研究中心領導人皮翁特科夫斯基曾這樣說過:"您以為古辛斯基已與橋銀行沒有關係,別列佐夫斯基突然靠工資生活了?當然不是這樣!他們作為自己的事業的領導人,繼續在那裡當第一把手。"(轉引自《蘇維埃俄羅斯報》1997年2月20日,原載《資本報》1997年2月18-24日)波塔寧和別列佐夫斯基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發展本財團的勢力的做法一方面引起了公眾的反對,另一方面激化了各財團之間的矛盾,後來終於被解除了職務。但是他們並未就此罷休。波塔寧與丘拜斯結為盟友,保持著他在政府內的影響。別列佐夫斯基活動頻繁,據報導他有意利用某杜馬代表出任部長而空出儀席的機會進入杜馬。又據某些報刊透露,他在最近俄羅斯政府危機中起了重要作用。上面已經提到過,不久前他被任命為獨聯體執行秘書。在最近組成的所謂"不受寡頭集團左右的政府"中,仍有六大財團的人參加。據報導,曾在霍多爾科夫斯基控制的尤科斯石油公司工作、後任梅納捷普銀行副董事長的格涅拉洛夫被任命為重要的燃料動力部部長。

在七大巨頭中,別列佐夫斯基可以說是對政治最感興趣的一個,同時也是他們當中的"思想家"。根據他的自述,他從1995年底就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政治上,因為他認為"鞏固在政治方面已取得的東西,是比積累愈來愈多的財富更為重要的任務"。他針對有人認為企業界對國家的影響太大的看法提出,一方面資本應當具有高度的獨立性,不受國家干預,另一方面企業家應加強他們在國家中的作用。他認為今於俄羅斯國家的強大支柱是大資本家。在他看來,在目前的俄羅斯還存在著"共產主義復辟和再一次重新分配財產的危險",因此保持政權至關重要(轉引自《蘇維埃俄羅斯報》1998年3月7日,原載德國《焦點》雜誌1998年3月號)。98年年初在達沃斯聚會時他又在考慮如何準備1999年議會選舉和2000年總統選舉了。別列佐夫斯基提出,"重要的是要使下次總統選舉能保證連續性"。這裡所說的"連續性"指的是方針政策的連續性,也就是說,他認為應該選舉能繼續實行現行政策的人當總統。他認為盧日科夫、久加諾夫或列別德等人都不合適,只有切爾諾梅爾金能做到這一點,於是便把賭注押在切爾諾梅爾金身上。他這樣做是有道理的,因為切爾諾梅爾金像眾多巨頭一樣,也在私有化進程中成為富翁。據有的報刊透露,他領導的天然氣工業公司實行股份化時,他得了5%的股份。如果屬實,那麼他就有可能擁有幾十億美元的個人資產。他從政期間,仍然與天然氣工業公司保持著密切的關係。由此可見,切爾諾梅爾金與其他金融巨頭有著共同的利益。

除別列佐夫斯基已開始考慮下一屆總統選舉外,古辛斯基似乎也在為此做準備。上面說過,在上次選舉中六大財團掌握的新聞媒體起了很大作用。大概根據這個經驗,古辛斯基最近採取了一個步驟,離開了橋銀行,把精力用到新組建的公司--新聞媒體"橋"上。根據人們分析,他這樣做主要不是因為他偏愛新聞媒體,也不是因為搞新聞媒體收益較大,而是由於政治原因,是為了給下一屆選舉做準備。預計到1999年和2000年議會選舉和總統選舉時,六大財團將會在俄羅斯的政治舞台上有一番精彩的表演。

5. 掌控言論和傳播

六大財團都在不同程度上重視新聞媒體,它們或者單獨地、或者聯合起來控制了一些電視台和電台以及許多重要的報刊,在這方面最先下手的是別列佐夫斯基和古辛斯基。前者曾在一次談話中說:"我的古辛斯基集團最早認識到新聞媒體能夠幫助實現我們想要採取的各種步驟。倘若報刊不是自由的或者不是屬於私人的,那麼我們就不能在選舉中取勝"(英國《金融時報》1996年11月1日)。今天,在實行所謂的"新聞自由"的俄羅斯,誰只要掌握了新聞媒體,誰就既能將其用於政治目的,也可將其作為反對競爭對手的工具,它同金錢、黑手黨的子彈一起,成為金融巨頭們保護自己利益和對付敵手的重要手段。

在現代社會生活中,電視以其覆蓋面廣、形象生動直觀等優點,在新聞媒體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群眾當中產生的影響特別巨大。因此金融巨頭們在控制新聞媒體的過程中首先就瞄準了它。上面說過,古辛斯基於1993年創辦了所謂的獨立電視台,擁有它的77%的股份,這個電視台對1996年葉利欽取得總統選舉的勝利起了巨大作用。作為回報,官方允許其增加播出時間。後來古辛斯基又開闢了獨立電視台五個增設頻道。

1995年根據總統命令創建的公共電視台,成為各財團爭相控制的對象。創建時,國家保留51%的股份,而將其餘股份賣給私人。別列佐夫斯基聯合阿爾法銀行、梅納捷普銀行和首都儲蓄銀行,購買了公共電視台38%的股份(其中別列佐夫斯基的汽車經銷公司和聯合銀行各佔8%)。電視台的首任主席利斯季耶夫的被殺,警方曾懷疑是別列佐夫斯基等人所指使。利斯季耶夫死後,大財團加強了對該電視台的控制。1997年10月,在它們的要求下解僱了該電視台經理,由合乎它們心意的人接替,這樣一來,這個在國內具有巨大影響的電視台已基本上為它們所掌握,杜馬雖進行干預,但是無法改變這種狀況。此外,電視台六頻道也為別列佐夫斯基、俄羅斯最大的石油公司--盧克石油公司的老闆阿列克彼羅夫等所控制。

古辛斯基和他的"橋集團"除了建立自己的電視台外,還買下了莫斯科回聲電台。上面說過,古辛斯基另外成立了一個專門經營新聞媒體的新的大公司--新聞媒體"橋",並親自領導。這個大公司除包括獨立電視台及其增設頻道以及莫斯科回聲電台外,還控制了發行量很大的報紙《今日報》的股份,出版了《七天報》和《總結》雜誌,擁有一家也名叫"七天"的出版社,可謂門類齊全。與此同時,古辛斯基通過直接或間接提供資金的方法,試圖擴大對《莫斯科共青團員報》、《莫斯科真理報》、《自鳴鐘報》、《文學報》的影響。最近他看上了歷史悠久的莫斯科電影製片廠,打算購買它的49%的股份。

別列佐夫斯基控制了目前俄羅斯影響最大的報紙之一《獨立報》的股份,同時擁有《今日報》、《新報》的股份。曾為"改革"造輿論立下汗馬功勞的著名彩色雜誌《星火畫報》現在也受到別列佐夫斯基的控制。

斯摩棱斯基及其首都儲蓄銀行除了擁有獨立電視台、公共電視台的股份外,也是《今日報》和《新報》的贊助者。他還辦了《生意人日報》。

最近霍多爾科夫斯基也開始重視起新聞媒體來。他購買了一個叫做"獨立新聞媒體"的國際公司的10%的股份,這家公司在俄羅斯發行《莫斯科時報》、《聖彼得堡時報》、《資本》、《俄羅斯評論》等報刊,同時出版美國的《世界主義者》、《家政雜誌》、《花花公子》等雜誌的俄文版。1997年9月,霍多爾科夫斯基領導的俄羅斯工業公司董事會成員涅夫茲林被任命為國家通訊社--俄通社-塔斯社的副社長,這為該集團控制這家通訊社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波塔寧在掌握新聞媒體方面似乎比他的同道們落後了一步,不過他也買下了很有影響的《消息報》,控制了《共青團真理報》。除六大財團外,其他的工業金融集團也逐漸認識到控制新聞媒體的重要性,並在這方面作了不少努力。與切爾諾梅爾金關係密切的天然氣工業公司於1996年5月買下了獨立電視台30%的股份,並參加了該電視台的增設頻道的創建工作;同年9月它決定購買《共青團真理報》的20%的股份和《勞動報》的部分股份;1997年它又控制了《工人論壇報》。此外它籌建了廣播電視公司"普羅米修斯",並且仿照古辛斯基的做法,成立了天然氣工業新聞媒體公司。

總之,目前俄羅斯的新聞媒體除了某些屬於俄共和左翼反對派的報刊之外,大部已為各大財團所控制。

從以上對六大財團的形成和發展的介紹可以看出,它們完全是全面實行私有化的產物。由於全面實行私有化,俄羅斯社會出現了兩極分化,廣大人民群眾失去了生產資料,喪失了主人翁地位,生活水平急劇下降,不少人陷入了貧因化的悲慘境地,而極少數人利用整個社會出現的混亂,乘機把勞動人民七八十年來創造和積累的財富攫為己有,其中有人幾乎在一夜之間成是暴富。六大財團和其他金融工業集團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迅速形成的。

推薦閱讀:

11月15日新股
陌陌+探探,當男人遇上女人
中財沃頓 羅蔚:很難有下一個巴菲特
鑫聚財教你3招秘訣,從此不再做隱形貧困人
中小創王者歸來(6.16)

TAG:資本運作 | 投資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