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朱自清丨匆匆

《匆匆》寫於1922年3月,恰逢「五四」運動落潮期,身為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作者感受著時代脈搏,內心充溢無盡找不到出路的迷茫苦悶。但是堅強的他並不甘心沉淪,而是站在「中和主義」立場上執著地追求人生理想。這篇文章在淡淡哀愁中透出詩人心靈不平的低訴,反映了當時大部分知識青年的普遍情緒。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作者以豐富的想像力,通過具體生動的景象描寫和一連串的疑問,不僅把看不見摸不著而匆匆流逝的時間形象地展現出來,而且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對時間流逝的悵惘,對「去日苦短」的恐懼與悲傷,體現了作者對人生問題的嚴肅思考,要珍惜時光,珍惜生命,不要讓日子白白過去,不要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白白走一遭,暗示自己要惜時奮進。

《匆匆》是詩人的感興之作。由眼前的春景,引動自己情緒的俄然激發,詩人藉助想像把它表現出來。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文章用燕子、楊柳、桃花來借物起興,反襯匆匆逝去、無跡無痕的時光。此處作者並不在於描繪春景的實感,而是要讓讀者進入畫面,情緒受到感染,了解大自然的榮枯是時間飛逝的痕迹。

由此,詩人進一步追尋時光的行蹤:日子為什麼會一去不復返?是被人「偷了」還是「逃走」了?被偷了能藏在何處?逃走了現在會在哪裡?一連串疑問,透出詩人悵然若失的情緒。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是捫心自問,也極自然地將「我」融入文中,開始以「我」的生活為敘寫內容。「八千多日子」是作者已走過的人生二十四度春秋,它們「象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是新奇的比喻、極度的誇張,進一步烘托、渲染了「匆匆」的氣氛。

八千多日子悄無聲息「溜去」,時間之無情、生命之短暫,使詩人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是因歲月蹉跎壯志未酬羞赧得額上汗流如注, 為光陰虛度無所成就悔恨得涕淚縱橫。

朱自清把時間的流逝具像了。洗手的時候,吃飯的時候,時間就這樣一點一點的消失了。時間是俏皮的,跨過飛去了。即便察覺了時間的匆匆又怎樣呢,哪怕是伸出手遮挽,它也還是輕輕悄悄的不見了。

在時間的匆匆里,朱自清徘徊,深思而又執拗地追求著。黑暗的現實和自己的熱情相抵觸,時間的匆匆和自己的無為相對照,使他更清楚地看到:「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匆匆的時光一去不返了。
推薦閱讀:

朱自清的胃病,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如何看待很多人拿魯迅等名人惡搞、戲弄的現象?
我去買個橘子 你站在這裡 不要動?是什麼梗???
吳猛強:《荷塘月色》(非正式版)
原來80年前朱自清就開始寫歐洲那些事兒了

TAG:朱自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