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合理規劃產品線

初創企業發現市場的某一需求,手握獨特的技術或者解決方案,往往是單一產品切分市場,因此並不存在產品線的概念。

伴隨企業成長,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市場機會。任何企業都有做大做強的慾望,擴張產品線便再所難免。

然而擴張產品線時,往往因循原來單一產品的思路開發產品,缺乏對產品線規劃的結構化思考,從而為企業的後續經營帶來諸多麻煩。

市場營銷理論里不是有多元化策略嗎?為什麼我們還要為產品線規劃大費周折呢?主要是產品線過多或者混亂時,常常出現以下現象。

第一,產品線過多,超過消費者心智所能容納的數量。一些調查顯示,同一品類,消費者能夠深刻記憶的品牌不超過3個,在提示情況下,能夠識別的也就7個左右。更有甚者,可能市場部自己都弄不清楚自己的產品線了。

第二,產品線衝突嚴重。有的在功能、價格上過於接近,在同一塊蛋糕內分食市場,浪費資源;有的在渠道上重合,爭搶終端資源。

第三,弱化母品牌形象。不少企業的新產品往往希望借勢母品牌,打開市場,殊不知,很多產品線的賣點和形象設計與母品牌衝突嚴重(產品線太多,往往在所難免),最終稀釋了母品牌資產。

第四,該死不死,缺少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大部分企業,都喜歡上市新產品,而在下市老產品問題上,或者「火柴也是草,有比沒的好」,擔心總銷額受影響,或者因考核因素缺少下市動力(上市往往有專項支持,下市可沒獎勵哦),或因感情因素(經營比較久,覺得可惜,也有不願意承認失敗的),往往猶豫不決,讓老產品苟延殘喘浪費資源。

第五,對財務指標不夠重視。雖然不是每條產品線都是為了利潤而存在的,但是建立以產品線為核心的財務機制是很必要的。一條產品線規劃時,要綜合考慮成本、利潤和市場前景。不要錯失市場,但也不要只考慮生產成本,忽視產品的營銷成本。

在產品線規劃前,需要先確定企業的定位或者核心使命是什麼。這決定了企業擴張的邊界。如果這個不確定,企業的產品越多,即便帶來企業的快速發展,也將帶來越來越深的迷茫。

舉個例子,娃哈哈,先是做兒童飲品的,創始人覺得娃哈哈品牌是聚焦兒童市場的,於是擴張的童裝去了;然後又覺得從品類上,娃哈哈是一家飲料企業啊,所以擴張到紅茶、綠茶、營養快線之類的。看著有沒有覺得有點精神分裂?但是很多企業就是這樣的。(娃哈哈後來逐漸剝離了童裝業務。)

樂視的賈躍亭說,互聯網時代的企業將死於專註。這源於環境變化太快了。那我們就肆意擴張嗎?企業定位和使命也可以每年或每3年進行迭代,但是必須要有,因為沒有「前提和假設」,就不會有正確的命題。也就是說,沒有這個定位和使命,你的一切決定都可能是猶疑的。如阿里的張勇所說,比錯誤決策更糟糕的是「不做決策」。

第二,衡量我們要引進的產品線是否與企業能力相匹配。

這裡可以細分為幾個問題來思考:

1、如果我們不做該產品,其他企業做了,是否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形成威脅?

2、我們所要引進的新產品線與企業的既有業務是否有協同作用?

3、引進該產品線,需要企業匹配哪些資源和能力?

以上三個問題決定了是否要引進、引進時機及如何引進。

舉個栗子,阿里巴巴做線上交易,發現誠信問題成為交易的障礙,於是就做了第三方支付——支付寶。阿里巴巴交易平台是支付寶的第一用戶,因此單品風險低。如今支付寶衍生出來的螞蟻金服,現在市值已經超過百度,有望成為把「BAT」變更為「TAM」。

第三,界定產品類別。上述兩個都是宏觀層面的,現在進入到微觀層面來審視。產品類別的劃分標準有很多,比如功能、規格、價格帶。以那些維度為主呢?從消費者的關注點來看,比較核心的是價格和功能。因此,建議以價格和功能為主要維度。以奶粉為例,價格上可以分為中端、高端、超高端;從功能上,可以分為吸收、免疫、智力等。其他的則可以在具體產品規劃時去考量,比如以吸收力為訴求的超高端產品,這群消費者對規格上有什麼特別的需求?

第四,界定品牌歸屬。確定產品類別,需要審視其與既有產品線是否有衝突,其消費群與既有產品的消費群是否一致,從而確定該產品線沿用現有品牌還是採用新品牌。

舉個例子,小米起初是一家手機廠商,後來開始做空氣凈化器、電飯煲等。雖然目的是為米粉提供更多智能家電,但是新產品線還是會對小米品牌帶來稀釋。因此,雷布斯後來決定,小米的跨品類產品線均採用「米家」品牌,而不再是小米。

第五,界定產品的經營屬性。

界定產品類別後,需要對這一類別的市場趨勢做預判。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把產品放到企業經營角度來審視,是用它來打造品牌,還是佔領市場,還是抵禦競品?

一般情況下,我們把產品分為四大類:形象產品、主銷產品、創新產品、促銷產品。

【形象產品】形象產品是用來確定(母)品牌形象的產品,它往往具有高科技或其他獨特價值。它可能是高價值高利潤,為品牌創造新勢能的;也可能是創始產品,代表著某種文化記憶。比如惠氏與雀巢合作推出babynes智能沖奶機,這註定是一款小眾的產品,但是在推廣上花費不菲,目的在於為品牌打造科技、安全等形象標籤做助力。

【主銷產品】主銷產品比較容易理解,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推廣,保持常銷或者暢銷的產品。這類產品的關鍵是通過持續的品牌溝通和消費者互動,儘可能地延長其生命周期。最典型的是可口可樂,通過這個時尚玩法,維持品牌活力,使產品長盛不衰。不過需要提防「學習可口可樂思維」,因為碳酸飲料有一定的「致癮品」特性,另外,這些年可口可樂是在衰退的,它也沒有放棄在茶飲料、運動型飲料市場的掙扎,這意味著什麼呢,不要為了保護你的主銷產品,而遏制創新產品的發展或者喪失投入創新產品的魄力!

【創新產品】長遠地看,任何一款產品都會死的,因為它不可能永久地滿足人們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去推出創新產品,引領和滿足消費需求。在創新產品上,有兩點很重要:第一,保持開放性,以降低固有文化的剛性;第二,儘力去尋求更深層次的消費需求。王東嶽講文化三大特性,其中一條是「文化的遮蔽性」,就是說人們很難突破自己所處的環境和思維定式,只有通過開放交融,才能催生新文化。另外一個方法,就是挖掘人性深處的消費需求,不斷突破原有的思維假設。

【促銷產品】企業都不是在真空中生存,都面臨著這樣那樣的競爭,因此有時需要有一支產品承擔為主銷產品建立防火牆的角色,或者承擔教育消費者的任務,這就是促銷產品。比如鎚子科技的優勢在於軟體的交互體驗特別棒,為了教育市場,推出堅果手機,主打低端人群。

經營屬性的不同,決定了投資方式和對利潤的期待不同,從而形成企業總的策略矩陣。

最後每個產品的經營屬性都不是絕對的,都是流動的。創新產品可能引爆市場,變成了主銷產品,主銷產品也可能因為市場變化需要調整為促銷產品或下市,如此等等。

總結一下,

缺乏產品線規劃,將導致品牌的混亂,產品線間相互衝突,最後導致財務指標的惡化。我們可以通過如下步驟做好產品線規劃:

1、 確定企業的使命和定位;

2、 新產品線與企業能力的匹配性;

3、 界定產品類別;

4、 界定品牌歸屬;

5、 界定產品的經營屬性。

6、 周期性重複以上步驟。

推薦閱讀:

徐曉冬被質疑與雷公自導自演聯手炒作,所謂的打假鬥士是一場策劃嗎?
中國消費品牌發展報告
一罐涼茶的共生營銷,王老吉的超吉+4.0到底是什麼
有沒有新的推廣方式來代替漸漸失效的傳統推廣呢?
2018年4月營銷節點日曆

TAG:市場營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