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食物者為俊傑,當仁不讓乾隆爺
乾隆爺每天有早、晚兩膳,早膳在早晨六七點鐘,晚膳在下午一兩點鐘(這就是午飯好么)。在早膳前和晚膳後,各有一次小吃,皇上隨傳隨進。乾隆爺每天早晨起床後,都要先喝一碗冰糖燕窩粥。到了晚上六點多鐘,有一次酒膳,就是小吃夜宵點心和羹、湯等。這樣睡覺前不存食,對身體養生自然是有好處的。
乾隆時代的清宮御膳,基本上是由以下三種不同菜系組成,即滿族風味,明宮風味,江南風味。三者相互滲透,相互影響,開創了新的清宮御膳。從《照常膳底》中可以看出,乾隆御膳有兩個特點:一是注重食療和食補,以求抗老防衰,延年益壽;其次是嚴格按照御膳食單配製,不許改動,不得串味。在每天的御膳中,必須搭配一二種具有強身健體作用的葯膳。
清 樺木果盒 故宮博物院藏
清宮御膳的膳食品種雖然不乏美餚佳饌,但是雜糧蔬菜、山果野味在清宮御膳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無論是日常飲膳還宮廷筵宴,主食、副食、佐餐小菜等都是以五穀粗糧為主,搭配的葷素菜肴、瓜果點心、湯粥酒茶等都是平和之品。這些食材多是常見的食物,易於消化吸收。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保存著一本乾隆五十四年(一七八九年)的《膳底檔》,詳細地記載了皇帝春、夏、秋、冬四季的御膳食單,特選兩例讓我們來看看乾隆帝日常飲食有哪些:
九月二十一日早膳:燕窩,酒燉鴨子熱鍋,燕窩蔥椒鴨子熱鍋,燕窩鍋燒鴨子,鹹肉絲攢盤,水筍絲炒肉絲,韭菜炒小蝦,宮博物院藏米,江米肉丁瓤鴨子,螺獅包子,雞肉餡餃子,萬年青酒燉櫻桃肉,四水膳,蘿蔔湯,雞肉餡燙麵餃。
十二月十三日晚膳:燕窩松子雞熱鍋,肥雞火爆白菜,羊肚絲羊肉絲熱鍋,口蘑肥雞熱鍋,口蘑鹽煎肉,糊豬肉,清蒸鴨子鹿尾,竹節卷小饃首,匙子紅糕,螺獅包子,雞肉餡燙麵餃,鹹肉,老米干膳,山藥野雞羹,燕窩攢絲脊髓湯??
等等,文藏君給大家解釋一下!
羊西爾占:滿語音譯,即肉糜。
甑爾糕,甑子蒸出的大米面蒸糕。
豆爾首小饃首,即豆餡小饅頭。(聽起來好萌)
螺獅包子,又名螺絲轉兒,一種麵食。
綠豆水膳,即綠豆粥。(很文藝的有木有)
清 錫方式一品鍋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廷御膳檔案中,還有許多關於宮內食素膳的記載。如正月初一食素餡餃子、清明節食素膳、四月初八浴佛日食素、臘月初八佛祖釋迦牟尼成道日等都要食素。在皇帝忌日的這天,宮內各處膳房也要「止葷添素」。
例如,乾隆三十六年(1771)八月二十三日,是乾隆之父雍正帝的忌日。御膳房早晚兩膳為乾隆帝準備的素膳是:奶子飯一品、素雜燴一品、口蘑燉白菜一品、燴軟筋一品、口蘑燴羅漢麵筋一品、油堞果一品、糜面糕一品、竹節卷小饅首一品、蜂糕一品、孫泥額芬 一品、小菜五品。隨送攢絲素麵一品、果子粥一品、豆瓣湯一品。額食三桌:餑餑六品、爐食四品、共十品一桌。
清 銀龍首奶茶壺 故宮博物院藏
宮廷還有專門烹制素膳的廚役。乾隆時期有一位名叫「高五」的廚役,做素食技術高超,他在立春日用蔬菜韭黃、小蔥作春盤,清新鮮香;夏日將黃瓜、豆角、茄子,或拌或炒,消暑去火;秋日用山藥、蓮籽作菜,清醇爽口;冬日用菌類、豆類烹菜,淡雅素凈。尤其是用當令時鮮和花卉,佐以豆類、麵筋和蘑菇烹制的菜肴,香糯軟滑。素膳加上芝麻、香油調昧,獨具風味,令皇帝胃口大開,喜食不厭。清代晚期,慈禧壽膳房的劉福泉也因做素膳而聞名。他們做素膳的主要原料有各種菇、耳,應季瓜果鮮蔬、菌類、花卉、豆類製品等烹制的四季素膳,名聲遠播。
清 進膳用具 故宮博物院藏
在古人看來,雖然自然界向人類提供飲食資源,但將飲食資源變為人們需要的營養時,人的五臟——肝、心、肺、腎、脾要與四時(春夏秋冬)、五味(辛酸甘苦咸)屬性相合。所謂「應季」是指守時令、得節氣而生長、成熟的時令蔬果等,這樣才能具有自然的清香氣息,新鮮營養而富有美味。 反之,食不應季,就達不到補精養氣、益壽延年的目的。
清乾隆 和闐白玉錯金嵌寶石碗乾隆皇帝本人非常注重節令膳食合理搭配。春天榆樹發芽,他要御膳房蒸榆錢餑餑、烙榆錢餅;初夏新麥剛灌漿,他又下旨要吃新麥「捻轉」,再有瓠子做的「糊塌子」、綠豆面煎餅、黃米糕等,這些民間粗食,他都會按時應季地吃一些。乾隆皇帝夏季到承德避暑,適值蔬菜收穫時節,用新摘下的白菜、扁豆、蘿蔔、茄子、鮮蘑等,應季節的鮮嫩蔬菜,烹制御膳,既遵循夏季養生之道,又不礙大飽口福。
文藏微信公眾號:cccollector
推薦閱讀:
※穿越回古代,你的顏值能打幾分?
※「中國單兵VS美國單兵」,為什麼男女對男性肌肉的審美差異這麼大?都有哪些作品?
※嘉慶帝扣殺和珅是不是太急了
※不能說的秘密 ——《戰國策》二十一
※高曉松這個人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