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圓方說:我聽過很多道理

回到知與行的辯證。

後會無期裡面,蘇米說:我從小聽過無數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這些道理沒有用嗎?相信很多人有這樣的困惑,明明大家都很尊崇,理論上也是無懈可擊,我也懂也知道也願意奉為圭臬,可是最後的結果卻屢屢讓人失望。

如同多運動可以減肥,真正做到的有多少?

斬斷虧損讓利潤奔跑,多少人捂著虧損頭寸心存僥倖?

這已經不是聽道理所能解決的了的了。知易行難,入門易精深難,都是這個意思。

明誠

《中庸》:「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由於誠懇而明白事理,這叫做天性;由於明白事理而做到誠懇,這是教育的結果,真誠就會明白事理,能夠明白事理也就能夠做到真誠了。

中庸里的這段話,闡述了一個先天和後天的關係,有的人是先天就懂得道理,這一類的人應該是少數。而有一類的人則需要接受一定的教育訓練,才能達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很不巧,我們一般人都是屬於大多數的那種,還沒有天資聰慧到無需訓練的境界。

更不巧的是,我們許多人卻常常高估了自己的資質,以為自己悟得道理既可以成為高人,繼而生性頑固拒絕學習訓練。

這就是很多人常常有的執念。

頓悟和漸悟

這個典故來自於佛家,南禪北禪一直有一個關於頓悟和漸悟的爭論,哪一種才是更高的覺悟呢。

禪宗自五祖弘忍門下有南北分途,南宗主頓悟,北宗主漸修。「漸悟」,就是通過坐禪、誦經來凝心、攝心,離棄世俗的影響和煩惱,認識和保持「心性本凈」,以求內心解脫後世南宗風行天下,習禪者以為禪宗法門不需坐禪,只須於一機一境上驟然悟得,就可以得道了。「頓悟」,認為「心就是佛」,人要覺悟佛性,用不著讀經禮佛,只要「直指人心」,明心見性就行了。

更多的中國人選擇了頓悟,五祖大師把衣缽傳給了心性更高的六祖慧能,而不是神秀。我猜這可能和國人的一些習性有關,自視甚高並且希望簡單易得。

然後,更多的人並不是真正擁有六祖一般的慧根,更多的人卻只能是老老實實的漸悟,在生活中規範自己的言行,以期達到佛的無上境界。

可是我們常常高估了自己,以為知道了就是自己的了,卻不知這一個知道確實最膚淺最易失去的,沒有深入骨髓的道理,就像無根的浮萍一般,風一來,搖擺不定隨風而逝。

回到期貨交易,所謂奉為圭臬的「 斬斷虧損讓利潤奔跑」,就這一點,又有多少人折戟在此呢。是道理錯了嗎?

懷疑之前,自己先摸心自問一下:我又真正實踐了幾次呢?

推薦閱讀:

未思成,先思敗
交易員之路
模擬交易和真實交易有什麼不同嗎?
一根K線的4個價格以及作用

TAG: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