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通俗西藏史74

僕固懷恩之亂——再犯關中

公元765年(唐永泰元年)三月十九日,吐蕃突然遣使入唐請求會盟。代宗對此疑惑不解,去年僕固懷恩聯絡吐蕃、回紇兵犯關中,雖然被唐軍擊退,但是吐蕃可謂毫髮未傷,還借勢攻陷河西重鎮涼州,截斷了河西走廊。吐蕃此時正在強勢之時,突然提出會盟動議,代宗皇帝不知道吐蕃君臣這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葯,於是他召集元載、杜鴻漸與之盟於興唐寺。代宗召郭子儀問計,郭子儀認為,吐蕃請和不過是疑兵之計,令我們無備,如果無備被攻,國將難守。

果然,吐蕃使者在興唐寺,漫天要價,要求唐朝承認吐蕃佔領的隴右、河西之地,為吐蕃領土,以此為國界進行盟誓。唐朝當然不能答應吐蕃的要求,這次興唐寺會盟最終不了了之,唐朝史書中,對於此次會盟基本沒有記載,估計最後也就是不歡而散。

代宗聽從了郭子儀的建議,派遣河中兵馬駐守奉天,又派馬璘防守涇州(治臨涇,今甘肅鎮原東南),涇州此時已在唐蕃邊境附近,馬璘曾於永泰元年正月,出訪過吐蕃,對於吐蕃的情況下相對比較熟悉,馬璘到任後,結合涇州形勢,「分建營堡,繕完戰守之具」。

公元765年(永泰元年)九月,不甘心失敗的僕固懷恩,再次聯絡吐蕃、回紇、吐谷渾、党項、奴刺兵三十萬人,進攻關中,這次僕固懷恩吸收上次的經驗,分兵三路,吐蕃攻奉天(陝西乾縣)、党項攻同州(今陝西大荔),吐谷渾、奴剌攻周至(今陝西周至),回紇軍隊作為吐蕃的後援,合力啃下奉天這塊硬骨頭,僕固懷恩親自率領朔方軍殿後。

唐朝得知僕固懷恩再次聯兵而來,代宗命郭子儀率軍一萬駐守涇陽(今陝西涇陽),令鳳翔、滑、濮、邠、寧、鎮西、河南、淮西各節度使,出兵駐守關口要道,以阻截敵人前鋒。自己親率禁軍駐守苑中,擺出一副要御駕親征的態勢。但此時的唐庭對於邊將的節制能力已經大為減弱,接到召諭的節度使中,只有淮西節度使李忠臣率兵趕到,其餘節度使均行動緩慢。

就在唐朝形勢危急之時,好運氣從天而降,作為這次入寇關中的總聯絡人,僕固懷恩竟然一不小心就死了。史書記載,僕固懷恩率領朔方軍作為聯軍的後營,中途突然暴病,九月八日,死於鳴沙(今寧夏青銅峽)。僕固懷恩死後,朔方軍陷入混亂,幾個將領爭奪帥位互相攻殺,而聯軍中的吐蕃、回紇、党項等部再次出現了互不統御,各自為戰的情況。

僕固懷恩是死了,但是對於前來進攻的各族軍隊來說,從唐朝這頭巨獸身上咬下一塊肉來,填飽肚子是最要的。於是,吐蕃的十萬大軍猶如一塊巨大磨盤,在大將尚結息贊磨、尚息東贊、尚野息、馬重英等的率領下向著長安方向緩緩地開來。第一個擋在吐蕃軍隊前面的州郡又是邠州,邠州守將白孝德不愧名將之名,再次血戰守住了邠州城,吐蕃見邠州一時不能攻下,於是兵圍濱州,余部繞城而過,進軍奉天(今陝西乾縣)。九月十五日,吐蕃軍到達奉天,唐朝朔方兵馬使渾瑊、討擊使白元光先奉命駐守奉天。渾瑊正是被僕固懷恩殺死的靈州守將渾釋之之子,其人驍勇無比,名冠朔方軍中。渾瑊見吐蕃軍隊遠來,正在城下列營,為錯吐蕃銳氣,帶二百騎突入吐蕃營中,斬將奪旗,單臂挾持一員吐蕃將領而回,二百騎無一受損,吐蕃軍震懾,營帳稍退。隨後,吐蕃軍隊整軍再來,九月十七日開始攻城,渾瑊、白元光登城而戰,與吐蕃軍血戰數日,吐蕃軍死傷慘重,不能攻克奉天。渾瑊又趁夜黑,率軍偷襲吐蕃營帳,燒殺而去,唐軍前後與吐蕃軍交戰二百餘次,斬首吐蕃士卒五千餘級,吐蕃軍士氣漸落。這是尚結贊第一次見識渾瑊的戰力,在之後唐蕃交戰的歲月里,渾瑊又多次率軍擊退吐蕃,難怪尚結贊曾說道:「去三人(渾瑊、李晟、馬燧),則唐可圖也」。

此時好運氣再次光顧了唐朝,就在吐蕃軍隊圍攻奉天之時,關中連續數日天降大雨,吐蕃軍隊無法攻城,這給了唐朝喘息之機,也令唐朝能夠有機會調動周邊援軍。九月二十六日,吐蕃見奉天確實難以攻克,移師禮泉(今陝西禮泉)。二十九日,吐蕃大掠男女數萬人而退。党項西掠白水(今陝西白水縣),東侵蒲津(今陝西大荔縣東黃河渡口),十月初,終焚同州(今陝西大荔縣)官廨而去。

就在渾瑊、白元光血戰吐蕃,拚死守衛奉天之際,號稱要率領禁軍御駕親征的代宗皇帝卻要逃跑。統領禁軍的宦官魚朝恩見吐蕃軍勢大圍攻奉天不息,而奉天(今陝西乾縣)距離長安只有70公里,吐蕃騎兵旦夕可至,為了保命,他攛掇代宗東逃河中(今山西永濟縣),代宗知道奉天、禮泉此時正在血戰,如果東逃,唐軍士氣受挫,長安必定不守,擔心大臣非議,於是命魚朝恩徵求大臣意見。

次日早朝,百官沒有見到代宗皇帝,卻見魚朝恩領禁軍士卒,陰陽怪氣的走到百官面前,對百官說道:「吐蕃屢屢犯境,天子車駕欲巡幸河中,各位意下如何?」,百官面面相覷,不知如何作答。其實大家都知道,魚朝恩作為皇帝近臣,在這個節骨眼上出來詢問東巡之事,這就表明了,代宗皇帝覺得形勢不妙,想要棄長安東逃。就在此時,一位姓劉的給事中怒從心頭起,他大步走出行列,厲聲質問魚朝恩:「敕使(宦官的代稱)是想造反嗎?現在京城周邊大軍雲集,你身為神策軍統領,不思同心協力,共御外辱,卻要裹挾大家(皇帝),棄宗廟社稷於不顧,東逃河中,這不是造反是什麼?」。魚朝恩被問得啞口無言,恨恨而去。這位剛正不阿的給事中,可謂救長安萬民於水火,可惜史書上居然沒有記載下他的名字,我們現在只知道他姓劉。

朝中的這個風波並沒有影響前線的戰局,十月八日,吐蕃、回紇兩軍在涇陽匯合,郭子儀賬下只有一萬唐軍,但面對的卻是最有戰鬥力的吐蕃、回紇聯軍數十萬人。郭子儀不為所動,命手下軍將分營而立,迎擊四圍之敵,自己親帥兩千鐵甲軍立於回紇陣前,回紇將領見狀,上前詢問統帥為誰?士卒高喊:「郭令公」。回紇將領大驚,不信,回言到:「郭公尚在?請出陣一見」。郭子儀單騎而出,回紇軍見狀,紛紛高喊:「確為郭公」。回紇將領對郭子怡說道:「僕固懷恩說令公已卒,可否入營見可汗詳談」,郭子儀淡然而笑曰:「有何不可?」。郭子儀部將都以為入回紇營太過危險,不希望郭子儀親身犯險,郭子儀對眾將說:「現在敵眾吾寡,不可力敵,且不見吐蕃與回紇和軍之後,卻分營而立,可見僕固懷恩死後,二軍貌合神離,我與回紇軍有舊,今去其帳中說服其來降,可謂不戰而勝」。其子郭曦用手拉住郭子儀的馬頭,不想讓郭子儀出營,郭子儀以鞭擊其手,策馬而去。

及至回紇營前,回紇軍卒高喊:「郭令公來了」。郭子儀下馬解甲投槍,隻身而入。回紇大帥葯葛羅是可汗之弟,見郭子儀前來,俯身便拜,郭子儀上前握住他的手說道:「回紇有大功於唐,不知何故負約而來,威逼京師,棄前功而結怨仇,背恩德而助叛臣,且懷恩叛君棄母,不忠不孝,而今回紇卻助紂為孽,我今隻身而來,生死皆在你手,我的手下從今以後,卻要和回紇拚死而戰」。回紇將帥皆云:「是僕固懷恩欺騙我們,說令公已卒,唐朝皇帝駕崩,我們才來襲擾唐境,現在令公尚在,何敢再攻唐軍?」。郭子儀復又言到:「吐蕃無道,乘我國內亂,竟不顧舅甥之親,吞噬我邊境,焚燒虜掠我畿縣,其所掠之財不可勝載,馬牛雜畜,長數百里,瀰漫在野,此天以賜汝也。全師而繼好,破敵以取富,為汝計,孰便於此? 不可失也。」在郭子儀先是曉之以理,而後誘之以利的說服下,回紇再次倒向唐朝。隨後,郭子儀又與葯葛羅歃酒盟誓,約定兩國聯手,共同對付吐蕃。

郭子儀這邊單騎入敵營,吐蕃軍隊也不傻,探子馬上就發現了唐朝和回紇的眉來眼去,又見回紇與唐戰場上止戈歇兵,再無戰事。吐蕃大帥尚結息贊磨心知不妙,立刻安排吐蕃軍隊徐徐撤退,帶著劫掠而來的財物人口向西撤退。郭子儀見吐蕃撤軍,邀請回紇營中諸首領入長安朝見代宗,代宗再次許以恩義,並贈給回紇三千匹絲綢。回紇將帥得此賞賜,再加上貪戀吐蕃劫掠的財物,回營後召集全軍,配合唐兵追擊吐蕃。吐蕃軍隊雖然急速西撤,但裹挾人口、財物過多,導致行軍緩慢,終於在靈台西原(今甘肅靈台縣),被唐、回紇聯軍追上。唐、回紇騎兵聯合進攻,大敗吐蕃軍隊,殺萬餘人,得其所掠士女四千人。十八日,又敗吐蕃於涇州(今陝西涇川)東。據《新唐書·郭子儀傳》記載:「破吐蕃十萬於靈台西原,斬級五萬,俘萬人,盡得所掠士女牛羊馬橐駝不勝計」,吐蕃經此一戰,頗傷元氣。

吐蕃雖然在靈台吃了敗仗,損失慘重,但僕固懷恩連續兩次聯合回紇、吐蕃進攻唐朝,也給唐朝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在第一次僕固懷恩聯合吐蕃、回絕軍入侵後,河西軍因進攻靈州,吐蕃很快攻佔涼州,自此河西被吐蕃徹底阻絕;第二次僕固懷恩聯合吐蕃、回絕等軍入侵中,給關中民眾帶來了巨大的苦難和經濟損失,如「吐蕃大掠男女數萬而去,所過焚廬舍,躁禾稼殆盡」。戰爭的破壞和乾旱,導致兩年內長安地區的谷價均為斗米千錢。為了破壞回絕與吐蕃的聯盟,使唐廷還付出了巨大的經濟代價。「前後齎(回紇)增彩十萬匹而還。時帶藏空虛,朝官無祿俸,隨月給手力(唐代一種非正式俸祿的補貼),謂之資課錢」。由此可見,唐朝經濟已經窘迫到,朝中官吏的俸祿都不能發放的程度了。

遭受了打擊的吐蕃,開始提出和平會盟的提議,對於吐蕃和平要求,杜甫詩記其事云:

「近聞犬戎遠遁逃,牧馬不敢侵臨洮。

渭水逶迤白日凈,隴山蕭瑟秋雲高。

崆峒五原亦無事,北庭數有關中使。

似聞贊普更求親,舅甥和好應難棄。」

詩人的和平期盼當然美好的,但是和平向來是建築在實力的基礎之上的。此時吐蕃的軍事實力仍舊明顯強於唐朝,在吐蕃的軍事壓力下,唐朝河西、隴右的郡置大多只能困守孤城,對於城外的地域,基本上任由吐蕃騎兵來去自由。每到隴右麥熟吐蕃軍隊必來奪糧,不能帶走的糧食便焚燒而去,每年唐軍均需派遣軍隊保護秋收,名之為「防秋」。在這種強弱分明的情況下,和平如何能降臨到河西、隴右之民?

推薦閱讀: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通俗西藏史108
吐蕃帝國是如何興起的?
轉帖 國內佛學院、大學教材對西藏密宗(喇嘛教)的認知
為什麼這麼多人認為到西藏旅遊就能找到人生真諦?
西藏林芝市巴宜區發生5.0級地震是什麼情況?

TAG:歷史 | 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