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行動力-下篇

上篇聊到為什麼無法堅持長期行動,今天接著聊如何來做。

從一次單獨的行動事件來看,我把它分成三個部分。

觸發,引發這次行動的觸發點,可能是看了朋友圈的嗮圖受了刺激,也可能是作業完成的不好被老師批了一頓。

行動,也就是執行的部分,比如跑步,健身,練習聽力

反饋,完成後得到回報,獲得獎學金,甩掉十斤肉,入職目標公司等。

當重複行動到足夠的數量以後,就能夠在大腦中留下足夠強的反饋通路,變成條件反射,一旦觸發條件達成,我們就會自動去完成行動。

拿刷美劇來舉個例子,逛豆瓣,看到了最新的美劇排行榜,發現了一部評分巨高的美劇沒有看過,心想這麼牛逼,一定要看看(觸發)。一通查找,順利的完成下載,立刻迫不及待的開始觀看(行動)。看完一集,覺得拍的真好,情節曲折,人物豐滿,懸念迭出,不行,再看一集(反饋)

自主搭建觸發器

什麼是觸發?舉個例子,看了某大拿成功之路的文章,深受激勵,覺得自己好渣,立馬開始練練練。這就是一種觸發。

有些文章會說環境激發的對堅持的作用。確實是有作用,但這種觸發是一種外界的驅動,不是由你自己主動發起的,它是不穩定且隨機。如果沒有人來幫忙打臉,怎麼呢辦?

讓行動可視化,自主觸發行動。很多時候,持續去做一件長反饋周期的事情,是沒辦法每天感受到變化的。這就使得我們無法去連續觸發行動。但我們可以自發的把每日的行動可視化出來,用已完成的行動的事件來觸發更持續的行動,比如寫成長貼。

日供一卒,功不唐捐。當行動帶來的成果越具體,越可視化,就越能在大腦中留下印記,建立反射,當反射足夠強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自主的形成習慣。我的桌上會放一本日曆,每天完成任務後,會在上面打個勾,當我在書桌前坐下,就會一眼看到已經連續完成了多少天任務,我要做的事情就是不讓這個連續的勾的斷掉。當我投入的時間越多,我就越願意把這件事持續做下去。

讓行動盡量簡單

這裡的簡單有兩個含義,一個是從簡單的行動開始,一個讓行動更加容易執行。比如從最簡單的演算法開始,一天刷一道演算法題,能不能做到?如果其他難度都太高,就從這個最簡單的開始做,定時做,定量做,每天做,能不能堅持30天?

什麼是讓行動更容易執行,就是提前做好所有的預備工作,只要人一就位,馬上就能開始。比如我們想在睡前看半小時書,那你就提前準備好要看的書,別再臨時找,把手機(干擾物)放的離自己遠一點。上床後隨手就能拿到書開始看。

自反饋,定期獎勵

做任何行動目的都是獲得更好的滿足感,但是很多好的習慣需要長期做下去,才可能有一個好突破。那麼我們就人工的來做一些獎勵,來滿足我們的反饋需求,讓我們為了追尋這種正向反饋自動行動。很多人其實都知道,但很容易忽視這一點的實施,在反射神經沒建立起來之前,獎勵自己是推動持續行動的最好動力。找一張紙,寫下自己喜歡的事物,完成目標後即時獎勵自己。

weixin.qq.com/r/VUgCGmj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futaba】三、沒有類型是什麼類型
C語言基礎:指針數組與數組指針
Python 中的那些中文分詞器
從零開始手敲次世代遊戲引擎(四十三)
這可能是我見過最好的編程指南了!

TAG:編程 | 學習 | 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