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消費最應該知道的6個核心問題

車聯網到底賣什麼?這是一個聽起來並不嚴肅、但卻最值得向消費者說明的話題。

從營銷絕度來看,任何新產品的上市總會經歷從「衝動消費拉動」到「理性消費主導」的必然過程,這個過程往往伴隨著消費成熟與產品成熟的雙重價值升級,消費成熟意味著消費者的消費越來越理性,越來越會根據自己的學習和知覺做出合理購買決策,產品成熟則意味著產品質量、成本、安全等指標的全面提升。這就是為什麼,隨著車聯網技術產品的不斷成熟,消費者對於產品的要求越來越苛刻、越來越想多問個為什麼而非是什麼的原因。那麼,對於消費者而言,車聯網到底賣什麼?對個人車主到底有沒有風險呢?

車聯網產品賺錢的3大把戲

作為產品,車聯網的商品屬性是以車輛為基礎存在的,從現有的產品來看,其主要贏利點由硬體、服務、數據3部分組成。

首先,作為車輛配置的一部分,車聯網終端硬體,無論是車企推出的車機系統還是運營商推出的OBD盒子,都是一種商品,或者說智能配件,車主都需要因此而付費,就如同幾年前買GPS導航儀或者買手機一樣。從目前市場情況來看,加裝車聯網車機系統的車輛較普通車輛價格高3000元左右,而車聯網運營商為後裝市場提供的OBD盒子據功能質量不同,價格從200—1000元不等,加裝硬體後,車主可以通過智能手機或者車機等智能終端實時了解車輛健康狀況以及油耗、水溫、電瓶電壓、故障檢測等基本信息,這是車聯網產品的第一盈利點。

車聯網的第二個贏利點是賣服務,服務產品包括車輛服務和生活服務兩大類,車輛服務包括事故車遠程救援服務、車輛保養服務、配件供應、在線導航、遠程加油等,生活服務則包括在線訂餐、酒店預訂、電影票購買等O2O服務項目,兩種服務的最大不同在於,前者以車輛為核心一般由汽車企業及相關服務商直接提供,直接向車主收費,而生活服務則屬於流量變現,主要向生活服務商家收費商家收費,如大型餐廳、電源、O2O生活平台等。

第三個贏利點是賣數據,從商業模式上講,數據產品並不是以車主為直接客戶,不需要車主付費,但車主是數據產品的生產參與者,從目前的市場需求來看,保險公司、車企以及其他商業服務企業是車聯網大數據的主要買家,比如,目前較高端的OBD盒子和車機終端都加裝了G-sensor(加速度感測器)模塊,通過G-sensor加速度數據建立數學模型就可以準確計算車輛碰撞的強度、方向、主動還是被動,從而判斷事故原因,另一方面也可以獲取車主急加速、急剎車的情況,判斷車主駕駛水平,從而綜合預測分析為保險公司提供基本依據,用以折算車險費率;而車企可以通過購買OBD運營商擁有的數據分析監測已售車型的可靠性,進行改進性設計研究,其他商業機構則可以通過購買車主出行路徑和在線消費行為數據,準確找到消費者或設置實體店位置。很顯然,數據的精確解構,將是未來車聯網的大生意。

除上述3大盈利點外,儘管目前的車聯網服務年費的說法比較籠統,OBD終端通過手機聯網還是個主要趨勢,但隨著免費期結束(目前車企一般承諾新車3-4年車聯網服務免費),車聯網服務費中的通信費也將成為車聯網產品的又一贏利點,贏利多寡主要取決去車聯網服務商和通訊服務商(尤其是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的價格談判能力。

車主最該警惕的3大風險

儘管從商業邏輯上看,從設備到服務、從數據到通訊的多維架構設計堪稱完美,但由於技術水平、行業壁壘以及用戶理性消費漸趨強化等因素的影響,實際上卻是「理想很豐滿,而現實很骨感」,就目前來看,車聯網產品仍然面臨不少的挑戰。

第一,產品功能言過其實。就目前市場主流的車聯網產品而言,其功能主要包含車輛檢測、遠程呼叫、導航定位、在線服務4大類,但普遍存在監測不全面、遠程呼應不及時、在線服務單一等問題,以OBD產品為例,由於車企不可能全面開放故障代碼,因此絕大部分OBD產品所提供的故障代碼基本上都屬於OBD系統國際統一故障代碼,但在OBD系統國際標準中,儘管故障代碼均由5位數組成,數據結構也都是16針的國際統一介面,代碼也有固定規範,但為便於企業操作,代碼的第4、5位一般由車企獨立定義,這就導致,目前市場上一般的OBD盒子所提供的故障代碼最大只有3000個,而以大眾汽車為例,其OBD介面可讀取的故障代碼設計就多達15000個,差距巨大。遠程呼叫主要包括遠程呼叫救援、遠程故障諮詢,對於多數企業而言,由於遠程功能運行時間較短,體系並不完善,存在接線遲緩、應急遲鈍的問題。

第二,產品體驗可能較差。從服務盈利點的設計來看,很多車聯網業者將車載屏看作是互聯網流量的最後入口,按照這一思路,未來車聯網屏幕將逐漸被商業廣告展示、商業信息推送所佔據,試想一下,當你在以120km/h的時速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突然「叮咚」一聲,正顯示導航路徑的車內屏幕突然彈出一條路邊5km處洗頭房(或其他什麼機構,最多的可能是餐飲、電影等生活服務信息)推送的廣告消息,你是看呢還是不看呢?看吧影響駕駛安全,不看吧在屏幕上方總有個消息提醒。而類似的情況還可能是基於地圖的付費搜索排名,開機廣告畫面等,這些商業模式的應用都有可能降低車聯網產品的實際用戶體驗,最終讓用戶棄之不用。

第三,產品安全風險過高。對於數據安全性的擔憂由來已久,從心理需求角度來看,每個人都希望別人透明而自己隱蔽,但車聯網技術本身所追求的就是透明,在這種情況下,車主的出行路徑、習慣、消費行為、車輛信息等無一例外都被展示了出來,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如何保護數據安全是車主最為關心的問題。而黑客入侵無疑加大了這一恐懼。2014年,兩個美國黑客利用無線網路,成功接管了一款吉普自由光的控制權,讓司機在道路上突然失去對車輛的控制,這件事直接導致菲亞特-克萊斯勒集團被迫召回約140萬輛汽車。可見,對於數據安全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使用車聯網產品就意味著將自身及車輛的行為數據向第三方開放,但是向誰開放、誰能真正保護數據,是大型品牌車企、跨國互聯網企業還是OBD車聯網運營商,在消費者眼中,這一切還沒有答案,儘管每個車聯網產品都在說功能如何如何強大,捎帶著也說點如何保護安全。但對於消費者而言,如何才能做到絕對安全,不僅需要企業給出答案,同樣也需要政府給出答案,但誰也說不好是否會有答案,或者何時才會有?

歸根到底,隨著衝動消費熱潮的逐漸冷卻,車聯網產品也必然隨著技術、標準的進步逐漸走向成熟。儘管受資本驅動,車聯網產業的發展正處於狼煙四起群雄並舉的戰國時代,但是從產業和產品發展的角度來看,技術、質量、安全、體驗是產品的根本靈魂,僅僅依靠衝動消費拉動,尤其是維持長遠發展,是不可能也是不合適的,切莫低估我們的消費理性。

作者:北緯353,媒體人、互聯網業者。

聲明:文章為作者原創作品,轉載合作請聯絡beiwei353@126.co

推薦閱讀:

智能駕駛,路在何方?
斑馬網路前CEO施雪松回應卸任:需要更多年輕人!
車輛隊列模型3
徵集 | 愛車爸爸智能交通安全志願者團隊名稱徵集

TAG:車聯網 | 汽車選購 | OB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