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互聯網思維(一)
之前一篇聊到比行為更重要的是你的思維方式,今天就專門來聊聊思維。
同樣在這篇拿了小金人的萊昂納多,手機出貨中國第一的華為,搜索盈利的微軟,我曾經這麼寫過互聯網思維。
到了2016年好像突然之間一種叫做"互聯網思維"的思想聽不到了,我甚至記不起是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從哪裡聽來這個奇怪的辭彙。好在來的快,去的也快,好像也很少有人再聊起這種思維。一如之前很多人張口閉口"互聯網思維",但是很少有人真正搞清楚他是什麼。反而在2016年我看到媒體都在說一家公司:華為。2015年華為手機出貨成為中國第一,全球第三。我依稀記得當年所有人準點搶小米手機的盛況,又有多少人能想到今天的華為。我想這是堅持在起作用。
巴菲特說過:別人恐懼的時候你貪婪,別人貪婪的時候你恐懼。我想,2016年媒體不再談起所謂的互聯網思維,也許是時候可以聊聊陪我們走過2015年的這種思維方式。存在自有合理性,我嘗試寫一些我所能理解的互聯網思維。
思維一:網路效應
互聯網,顧名思義是一張或者若干張互相連接的網,我能想到的第一個和他相關的就是網路效應。用通俗的話講,網路效應就是:
用戶越多,就會有更多的用戶使用你的產品;更多的用戶使用你的產品,用戶自然就會更多。
拿微信舉個例子(我怎麼就這麼喜歡微信呢)。
如果你的朋友都在使用微信,你肯定也會開始使用微信,不管你是主動還是被動的。比如你朋友習慣使用微信,你用QQ給朋友留言。一方面你朋友可能不會及時看到你的QQ留言,即使看到了留言也會建議你用微信溝通,因為這樣更高效。同時使用微信的用戶越多,微信就越好用。如果你第一次開通微信,發現你的多數朋友都已經在使用了,你自然會覺得這個軟體很不錯,而且還可以從朋友圈不斷看到朋友的更新,你會無形當中參與進來,任何人都不想和社會脫節,和朋友脫節。
再舉個國內不太熟悉的例子。
美國有一家公司叫做TransferWise。這家公司突破性的把跨境轉賬轉換成了境內轉賬。比如現在有三筆國際轉賬。
轉賬一:美國的peter想給國內的韓梅梅轉賬10000美金以示友好。
轉賬二:國內的柯傑希望給遠在USA的阿爾法狗打賞5000美金祝賀4:1戰勝李世石。
轉賬三:國內的李雷想給在美國讀書的兒子Mike Li 寄學費5000美金。
於是TransferWise把李雷的5000美金和柯傑的5000美金在國內直接轉給韓梅梅;同時美國那邊從peter那把10000美金平分成兩份各自轉給阿爾法狗和Mike Li。這樣通過把國際轉賬轉換成了境內轉賬極大的降低了費用和到賬時間。peter為了節約轉賬費用,他會說服韓梅梅使用TransferWise的服務;柯傑為了讓打賞第一時間到位,他也會說服阿爾法狗使用同樣的產品和服務。
已經在使用TransferWise服務的用戶會自發的宣傳和推薦別人使用同樣的服務,因為更便宜更快。接收轉賬或者發送轉賬的用戶因為需要和使用TransferWise的用戶發生交易,被迫開始使用服務。隨著時間的增加,網路效應會越發明顯。這樣TransferWise的用戶將會越來越多。
再舉一個不具備網路效應的例子。
新裝修完房子,你買了一台80寸的索尼電視,自己在家看的非常爽,你也許會和朋友得瑟一句:索尼電視做的就是牛逼,而且至少要買80寸的。我估計朋友買電視的時候根本不會想起你曾經說過的話,更別說有多大概率會買一台同樣的電視。更重要的是即使朋友也買了索尼電視,你們兩也只是分別在各自的家裡看電視,你和朋友之間不會因為買了同樣的電視而發生任何關係。
回過頭來再看微信。你的朋友平時習慣使用微信聊天,如果你想和他保持關係,那你就必須使用微信,你會發現朋友回復QQ留言總是有延遲。同樣當你介紹同事給這位朋友的時候,很可能你也會建議他們互加微信,因為你已經習慣了。如果所有的人都這麼想,自然就會形成一種網路效應。久而久之這個網路會逐漸的變大變強。
那是不是只有互聯網產品才具備這種網路效應呢?像電視這種傳統的產品就與網路效應無關呢?
事實上我們使用的電話,傳真機都有這種特點。
你給別人打電話,前提別人得有一個電話。擁有電話的人越多,電話的價值越大。再想想我們使用的貨幣,我們說的語言都具備網路效應。全世界說英語的人最多,所以中國的小孩都要學英語,我們需要用英語和世界溝通。中國人都開始學英語,說英語的人自然就會更多。說英語的人更多,自然這種語言的進化就會更快,就有更多的學者願意專門研究他。
可見和互聯網思維最有關係的網路效應早就存在,並不是互聯網獨創。真正讓網路效應爆發出獨特的價值,根本上是因為支撐互聯網的底層技術。
為了上大學,你遠離家鄉在外地讀書。為了經常和父母保持聯繫,家裡決定安裝一部電話。如果你家經濟條件差點,可能還得等錢攢夠再安裝。
我們再看微信。為了經常和父母聯繫,你決定讓父母的手機安裝微信。打開app市場,搜索微信,本地安裝,然後添加你為好友。只需要用手按住屏幕下邊的按鈕,對方就可以聽到你的聲音。這樣的體驗在10年前iphone還沒誕生的時候是很難想像的。
同樣具備網路效應的特點,電話需要專門約人上門安裝,而且當年的價格有幾千元。而安裝微信可以通過手機直接完成,更重要的是全部功能都是免費的。
通過網路效應,可以讓互聯網產品在短時間內低成本,高效率的聚集大量的用戶。但是用戶多,並不能保證產品就好。這時候第二種互聯網思維該登場了。
下一篇繼續聊另外兩種互聯網思維。
推薦閱讀:
※用養豬的思維做互聯網
※互聯網思維解構中美貿易戰及個人投資策略(一)
※如何用互聯網思維運營你20+歲的荒唐人生!
※互聯網時代,你準備好了嗎?
TAG:互聯網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