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環境治理的監管與監督
前幾天,央視有一個節目,主持人走上街頭,隨機採訪路人,問他們是否幸福?其實,這是一個可以深入思考的問題。什麼是幸福?這個問題,一百個人有一百個回答,但是我認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只有擁有健康才能享受生活。如何擁有健康?我們需要健康的心態,健康的環境,健康的飲食。缺一不可。
健康的環境需要你我他共同的努力。從國家層面,國務院多次下發關於「加強環境監管舉措」的相關文件,同時開通了12369的環保熱線。但是,實際情況如何,現實效益又是如何,真正的受益又如何,還是有待考量!原引「12369舉報熱線」公布的一則信息來看:從行業分布,化工業群眾舉報量最為集中,約佔受理總數的26%,其次是非金屬礦產加工、金屬冶煉加工業,三者合計約佔受理總數的52%。從產生污染的情況來看,化工業主要污染因子集中在大氣和水方面,涉氣、涉水的舉報分別占化工業舉報量的87%和21%。在涉氣舉報方面,化工業異味的舉報高居首位,佔到化工業各污染類型的48%,是化工業治理的重點和難點。
前兩年在環境治理方面,被爆出了「松江牛奶河事件」令我們開始探討在我國「工業製造高速發展與環境治理保護」並軌建設發展的道路上,應從哪一環節突破,才能形成政府、市場與社會力量的共治?環境安全是和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民生問題,大家都非常緊張。
那麼,大多數人會覺得,環境保護是件大事,這件大事應該由國家來做,我們普通群眾並沒有什麼可以做為的。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環境安全關係著我們的生活,不單是當下,更是未來。同樣,作為普通人的我們,也有許多可以做的工作。例如,垃圾分類、廢舊電器電子產品和廢舊衣服定點交投等,都已陸續有第三方企業開始投入資本運作,提供回收處置等相關服務。
那麼,在環境安全方面,如何做到真正的監管和監督?
早些年就有人指出要根據環境監管主體的不同, 將其劃分為政府環境監管模式和非政府環境監管模式;其中指出第三方環境監管模式和自我監管模式的引入是對中國環境監管模式重構之必然選擇。(選自「中國環境監管模式的反思與重構」作者黃錫生,曹飛出版源《環境保護》。
東方循環作為第三方的平台,充分利用市場化交易和平台資源,信息公開透明。建立企業與政府之間的紐帶,發揮企業的主觀能動性。使企業做到互相監督,使企業間做到全方位的競爭。讓「競爭」與「監督」發揮他們的正能量。
推薦閱讀:
TAG:環境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