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因果(學會吃苦)
為了孩子,還是要寫。今天我想講一個道理,家長,同學們都應該反思一下。這個道理就是因果,一切事物有因果,這個道理早就有,理解角度不同,也是最容易被混淆和忽視的一個道理。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奇妙,一切都是對立的,有多少白天就有多少黑天,有多少甜,就有多少苦。你看春夏秋冬了嗎?冬天有多冷,夏天就有多熱。這個世界就是在平衡中存在的,沒有一絲的不平衡,否則,早就地動山搖了。不是說沒有地動山搖,那就是在找平衡。我們人是萬物中的一物,也是這個規律的結果。
對於黑白對立的平衡,人們理解的不深刻,或者沒有重視,原因是,人們忽視了一個問題,事物是在運動中,並不是靜止的,所以這個平衡不是在靜止中存在,而是在運動中存在。你看現在好像是白的多,繼續運動下去,黑的自然會多,不要去疑惑這種平衡,如果你堅信了這個因果的平衡,很多問題在內心世界就可以解決了。
同學們現在的歲數,可以說是半大不小,開始獨立人格了,但還沒有完全建立,他受家庭、社會的影響,可以說比他童年的時候還厲害。因為你們現在正在建立自己的價值觀,所以在這個問題上,不能絕對以教育來解決,要考慮到影響因素,我們現在這個社會狀態,是一個轉型時代,說直接一點,就是一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陷進去了,如果不清醒,同學們會跟著陷進去。
所以就要講一個因果問題,家長和同學都要去反思,正人先正己。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東西,都是有因果的,誰都想甜,但不能忽視,甜和苦是對立的,做為因素的我們,應該理解這個問題,去影響孩子們。讓他們知道,想甜就得有苦。
甜苦的因果對應,你不能簡單地一對一的去看,事物的本質是立體的,我們的認識是平面的,所以我們認識問題,是狹義的。這裡並不僅在說,想甜,就要用苦來換,而是告訴人們,一切是在對立中存在的,凡事有因果。首先要對學習刻苦並有收穫的同學說,你們還有你們的家長,都很欣慰,好像你們符合了甜和苦的對立統一,有一個好的結果,但是你們可能進入了誤區,沒有在立體的因果關係中找到更好的方向。因果關係是一個泛義的關係,它不是一方面或幾方面來決定的,它是個廣泛對立的決定,當你認為「吃了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從整個因果關係來看,這苦你白吃了,你得不到甜中甜,不要去質疑,這就是這個世上存在最公平之處。任何一個意願,他不是一個直線決定的,它是一個廣泛立體決定的,也就是說,考證你這個「苦」能否換來甜,不是依據一個或幾個因素,而是廣泛存在的因素,這個世界存在是對立統一的,因果裡面,還存在一個「我為一切,一切為我」的問題,它同樣是平衡的,並且,它和那個苦甜是關聯存在的,你的苦,多少是為了一切,又有多少是為了自己,它是有甄別的,你想要獲得更多的為我,那麼,你就一定要付出同樣的為一切。它是對立統一的。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理解的苦中苦、甜中甜,往往是個狹義的,你在很少為一切,那麼你這個甜,它就會很少,哪怕你吃盡了苦中苦,你只為自己,你只能收穫很少的甜。人們很不清晰這個問題,往往到最後才如夢方醒。
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幾乎形成了一個主流,就是要吃了苦中苦,為做人上人,也就是說我們吃苦就是為自己(很明確),所以我們對於集體,對於社會協作,幾乎沒人去關心。還有一個問題是,我們對一切包括大自然的對立(因果)關係是不清晰的。你不可能去改變這個因果關係,這是事物存在的根本,它不會因為你的意願而改變,它會一絲不苟的追尋對立統一原則——這個世上最大的公平。道理說得再多,人們不容易接受,人們注重於現實,那就讓我們看現實。
先從小方向看,這些吃盡苦頭,可能做上人上的人,他們甜了嗎?他們一點都沒有甜,他們繼續苦,就是他們一切為我,得到的因果報應。他們沒有一個真實的愛情,沒有一個真實的生活,沒有一個真實的情感,除了得到了慾望,什麼都失去了。等到他的慾望飽和了,是苦是甜,他自己心裡最清楚。這個現象,其實我們大家已經看到了,只是那個慾望還沒有飽和。
從大的方向說,「吃盡苦中苦,方做人上人」這種為自我吃苦的信條,不是今天才有的,幾千年了,證明是失敗的。因為你這個苦中苦,你不是為一切的苦中苦,你是為自己的苦中苦,所以一切不會在對立統一中為你甜中甜,我們幾千年了就是在苦中苦,結果怎麼樣,工業文明和我們無緣,回頭看看歷史就知道了,我們的苦中苦白吃了,從一個角度來說,我們的歷史就是苦中苦的過程。
對於不用心學習的同學要說,你不願吃苦中苦,哪來的甜中甜?有些同學會認為,我現在也沒有付下學習的苦,我吃喝玩樂,不照樣是甜嗎?你這個想法,是非常錯誤的。首先你不知道什麼是甜,你也不知道苦甜的對立,你現在所謂的甜,將來是要拿苦償還的,最關鍵的問題,你現在同樣是在吃苦,只是你的慾望,也就是你的生物屬性,冪痹了你的精神屬性,讓你把苦當甜了。在這,好像出現了邏輯矛盾,它並不矛盾,苦甜的對立,是泛義關聯的對立,不是狹義對立,在這裡面,它還有你的生物屬性和精神屬性對立的問題。在生物屬性中的甜,在精神屬性里就是苦,生物屬性中的甜越多,就會在精神屬性中由越多的苦來償還。古人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學習是必要的,因為我們現在所學的,是歐洲的工業文明經驗知識,對於我們來說是個空缺,儘管我們吃了很多苦,但是我們很少做到為了一切而吃苦,所以,對於工業文明經驗知識,這個苦我們是要撲上的。在這個吃苦的過程中,要明確一個問題,不能逃避。你要認識到,歐洲他們的這個苦,是普及的,可以說他們遺傳基因里就有。我們是要補課,所以這個苦,同學們必須要吃,否則你在工業文明的社會中,就不能算一個合格的社會人。還要看清一個問題,我們吃苦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一切,才能得到一切的回報,否則這個苦你白吃,不論成為什麼,最後依然是苦。
我們也是苦盡甘來,工業文明在我們這結果,對於我們來說,確實有點暈,幾乎是天上掉餡餅,工業文明的甜基本上全部實現了,而且我們基本上是為自己吃苦換來的,那麼大家就要認識到一個問題,這個甜,最終是要拿苦來償還的。由誰來償還?就由這些孩子們。(做為我們這些家長,這裡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可以說我們把甜吃了,把將來的苦留給他們了。)
所以,就得告訴這些孩子們,讓他們建立完整的獨立人格,學習吃真正的苦,不論他們上了清華,上了技校,不論他們當了科學家,還是當了農民,他們都要學會吃真正的苦,才能化解將來他們要吃的苦。
做為家長,我對孩子們,只有期望,我不想孩子們沿著我們的設計生活,他們有他們的選擇,但是我們必須幫助他們建立一個完整的獨立人格,讓他們有判斷,讓他們知道要吃真正的苦。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甜讓你吃,不是說,當農民就可以不要知識,知識就是你精神屬性的甜,你就要拿生物屬性的苦去換,沒有一定的知識,你最終都不知道什麼是苦甜,你會拿玩遊戲、吃喝玩樂,這些苦當甜,這才是最可怕的,苦了,你都不知道!
最後,要對同學們說,你們長大了,你們開始獨立生活了,永遠記住一句話「玩物喪志,玩人喪德」,這個喪的就是你精神屬性的苦。一切都是對立統一存在的,事有因果,你所做的,所想的,最終都是要償還的,尤其是玩人喪德,千萬不能碰。它有因果報應,它會讓你一生什麼都得不到,儘管你的生物屬性可以得到,但最終你會否定你的一生。試想一下,一個人,自認為風光地活了八十歲、一百歲,到最後,他否定了自己的一生,也就是說白活了,還有比這個更可怕的嗎?有些事,是提前可以知道的,不知道你就白活了。
給同學們說了這麼多沉重的話題,那是因為尊重你們,因為你們大了,肩膀上就要扛東西了,這就是你們要吃的苦。要學會吃苦,要知道吃真正的苦,要建立人生的追求,為一切而吃苦,一切才會為你。
2018.05.11
=
推薦閱讀:
※吃下佛陀的孔雀被封佛母,佛的父母為何沒成佛菩薩?
※放下貪嗔痴的執著是否等於「及時行樂」?
※佛陀為何制酒戒?
※瑜伽師地論 菩薩地(2)
※你親身經歷或者身邊的佛教感應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