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教育:你不得不讀的國學經典書目
現代社會的一個優勢是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的獲取資訊和信息,但是對於人們來說,這同時也是一個缺陷。
目前可以供人們閱讀的自媒體平台有很多,知識的形式也是五花八門,涉及了很多的領域。但是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人們總要選擇對自己有用的進行吸收。因此,海量的信息可能會使人感到迷茫,用很長時間來思考自己到底應該學習什麼?這麼多有用的東西,怎麼才能夠多學一些?
但是說白了,這些海量的知識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除了當代的科技或者新聞之外,很多關於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的內容其實很多時候都是來源於國學。我們只不過是把古人的道理轉換成現代語言,創造出一些現代名詞而已。
如果真正想獲得一些知識,還是從源頭找比較好,因為源頭的力量其實是無限的。
好比吃飯一樣,如果學習現代人的知識,就相當於吃快餐。快餐雖然做的快,但是營養價值可能不高。而國學雖然難懂,但是卻美味並充滿營養。
那麼,都有哪些國學經典值得人們在業餘時間閱讀呢?
1.《道德經》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作品,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的每一篇的內容都很短,多的也就幾十字。俗話說:濃縮的都是精華。《道德經》的每一個字都充滿了智慧的味道,能夠讓人在浮躁的年代裡自覺的沉下心來。
《道德經》是一部哲學著作,它是一部古典哲學書籍,很多現代的哲學理論都是源自於《道德經》。雖然年代久遠,但是讀起來卻毫無代溝感。對於我來說,每次讀《道德經》都可以讓我變得平靜,讓我明白自己的定位。
2.《四書五經》
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禮記》通常包括三禮,即《儀禮》《周禮》《禮記》;《春秋》由於文字過於簡略,通常與解釋《春秋》的《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分別合刊。四書之名始於宋朝,五經之名始於漢武帝。
很多人看到這個名字就放棄了讀的決心,其實這本國學著作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枯燥無味,其實當你去讀的時候會發現其中充滿了很多的趣味性。
《論語》可能是我們接觸最多的了,但是我們平時學習到的都是論語的一部分。在《四書五經》叢書里,你可以看到完整的《論語》,孔子彷彿就在你的面前為你授業解惑。
孔子曾經說過:「五十而學易」。易其實指的就是《周易》,筆者在看《周易》的時候,深深體到它與現實世界其實並不脫軌。而且通過讀《易經》還可以讓人學習到很多關於職場的經驗。
當然,這些都只是《周易》的滄海一粟,更加深刻的智慧需要人在積累了一定的人生閱歷之後才可能領悟。
3.《菜根譚》
《菜根譚》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菜根譚》給我最大的感觸是人無論處於什麼位置時,都要學會謙卑。就像水雖然永遠往低處流,但是它卻能包容萬物。通過看這部書,可以讓人學會如何正確處理自己與自己,與其他人,與社會的關係。
4.《史記》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
《史記》一共花費了14年才得以完成,其實說白了《史記》類似一本歷史故事書。既然是故事,就有一定的趣味性,因此大家可以完全不用擔心看的時候會犯困。
讀史以明智,在看《史記》的時候你會發現,即使是很久遠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內心戰爭就已經存在了。很多看似是出於禮讓的事情,實則是明爭暗鬥的結果。因此,我們可以從這些眾多的事實中學習到很多人生的寶貴經驗,以此來獲取更好的發展。
如果對大家有用,歡迎評論和轉發。
大家如果有補充的,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對國學的看法。
推薦閱讀:
※專訪如來大寶法王的中文翻譯:妙融法師
※逍遙遊4-以藝進道
※《大學》求義:第一章 《大學》之大
※最經典的logo——太極圖
※學習兒童國學的目的到底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