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理財,你的錢袋子還安全嗎?
日前,資管新規發布之後呢,互聯網金融行業也掀起了治理的浪潮。互聯網資產管理新規明確要求開展此類業務要有相應的牌照和資質。換句話說,參與資管發行資管代銷的平台,除非個別的持牌機構,其餘的都將面臨整改清退的風險。
其實所謂互聯網理財,只是一種渠道的線上方式,而它的底層產品仍然是金融上的各種產品,比如什麼借貸、信託、證券等等,或者乾脆簡單的解釋所謂資產管理,就是接受委託幫你投資理財。
截止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十幾家平台開始主動地清理了,比如唐小僧、恆大金福、萬達財富、鳳凰金融停止銷售一些產品,還有如銀票網下架,當然這都是主動清理。還有一些平台,仍然在頂風作案,在非標產品轉讓方面依然可以看到很多的資管產品轉讓清單。換句話說,有的平台表面上從首頁上撤下的產品,但其實在背地裡仍然在誤導投資者接盤。
當然也有平台已經遭遇到了巨大的麻煩,比如某星寶理財,在四月初的時候,下架了活期理財產品,後來公司管理層也出面解釋說,我們這是因為國家政策而作出的調整屬於是正常下降,甚至還出了一個損招,贖回資金的投資者需要在向平台繳納15%的手續費,剩餘資金的半數還需要置換成關聯公司的股權,這就讓人心裡是十分懷疑這家公司的誠信度了。
綜合來看,互聯網金融現在面臨的一個十分嚴峻的局面,很多平台之前玩的都是借新還舊、期限錯配的遊戲。比如說某些產品,原來它可以發一個產品一號二號三號,這麼一直玩下去,每滾動一次規模的就擴大一點,只要它一直能夠存續,那麼這個玩法就能繼續下去。而資管新規明確之後,金融產品要打破剛性兌付,不再多層次嵌套,也不能無限續期,這個戲法,馬上就要露底了,很可能有的平台連利息都已經支付不起了。
不過,現在只是互聯網金融協會的自查階段,5月8號之前各家平台將自查的結果報送協會,這並沒有什麼強制力。在自查之後,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監管,估計不久之後就會迎來全面的監管了。所以,儘管資管新規的發布都給了我們一年半的緩衝期,到2020年底才正式落地,但千萬不要心存僥倖,務必看好自己的血汗錢不要過度貪婪追求高收益的理財。
當然對於理財也不能一杆子打死,一些票據和國債逆回購的理財還是相對低風險安全的,還有貨幣基金風險也不大,但是要特別注意產品的宣傳渲染是否誇大。最後,少相信各種平台的背景,只要利率不合理,背後一定是巨大的風險,別等到接了最後一半才後悔,那時候什麼都晚了,理財風險一旦爆雷,可能就是血本無歸了!
推薦閱讀:
※2018年2月27日證券市場要聞
※薅羊毛攻略:掌握這些技巧,網貸收益翻倍!(附案例)
※收益憑證是什麼?
※消費升級背景下:「理財記賬」模式該如何「聞風起舞」?
※從王寶強離婚看家族辦公室在富人階層存在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