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動蕩能改變人的行為方式嗎?
<br>.正文<br>{margin:0.0pt;<br>margin-top:0.0pt;<br>margin-bottom:0.0pt;<br>margin-left:0.0pt;<br>margin-right:0.0pt;<br>text-indent:0.0pt;<br>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br>font-size:10.0pt;<br>color:Black;<br>font-weight:normal;<br>}<br>H1<br>{margin:0.0pt;<br>margin-top:12.0pt;<br>margin-bottom:3.0pt;<br>margin-left:0.0pt;<br>margin-right:0.0pt;<br>text-indent:0.0pt;<br>font-family:"Arial";<br>font-size:18.0pt;<br>color:Black;<br>font-weight:bold;<br>}<br>H2<br>{margin:0.0pt;<br>margin-top:12.0pt;<br>margin-bottom:3.0pt;<br>margin-left:0.0pt;<br>margin-right:0.0pt;<br>text-indent:0.0pt;<br>font-family:"Arial";<br>font-size:16.0pt;<br>color:Black;<br>font-weight:bold;<br>}<br>H3<br>{margin:0.0pt;<br>margin-top:12.0pt;<br>margin-bottom:3.0pt;<br>margin-left:0.0pt;<br>margin-right:0.0pt;<br>text-indent:0.0pt;<br>font-family:"Arial";<br>font-size:14.0pt;<br>color:Black;<br>font-weight:bold;<br>}<br><br>
有人說,飢餓基因已經融入中國人的血液之中,由此而起的性格畸變,正在破壞每一個人的生存氛圍。長時期持續的社會動蕩,飢餓的陰影揮之不去,在人們心裡烙下了極深的印記,並潛移默化改變著其行為方式。
也就是說,中國人的貪婪自私的性格,是社會長時期持續動蕩造成的。
這與吃免費餐用免費紙沒有因果關係。自然物為天賜之物,中國人並不去多拿多佔,為什麼會在公家的福利補貼上大起盜心呢?
孔夫子早就指出:」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百度的【譯文】無論是諸侯或者大夫,不擔心財富不多,只是擔心財富分配不均勻;不擔憂人民太少,只擔憂境內不安定。若是財富平均,便無所謂貧窮;境內和平團結,便不會覺得人少;境內平安,國家便不會傾危。做到這樣,遠方的人還不歸服,就再修仁義禮樂的政教來招徠他們。他們來了,就得使他們安心。
估計,上文作者借用了」患不安」的斷章取義,而忽略了」患不均」。更忽略了患得患失者是諸侯大夫而不是平民。
孔子全文講的是,窮患不安。富患不均。這是天下所有國家和民族的共性而非中國特色。而且富窮之間各有憂患。無產階級不擔心權利多少,溫飽就好。富人不怕動亂,只怕權利缺少。
窮人借貸,富人爭權。亂天下者,諸侯大夫也。並非所謂的譏餓性格所致。亂世是錢多得要軍隊保護才亂。
至於多吃多佔多浪費,是共產主義」各取所需」的驗證,並非中國人性格,更不是動蕩的結果。
當人均收入過2萬美元後,上街爭論的人會多起來,多吃多佔多浪費的事會絕跡。
重複一下,民主政治社會的人均收入要超過3萬美元。民主動蕩社會中也不會浪費財物。
多吃多佔多浪費是社會主義特色!
社會動蕩不能改變人性,會改變權利的分配。
推薦閱讀:
※談談「富不過三代」和「階層固化」
※將被社會慢慢淘汰的5種人!進來看看,有沒有你?
※不敢二刷的急診科實錄,被國內最生猛的導演拍出來了
※彼曉周刊·《芳華》觀後感
※日本二戰軍裝照背後是中國社會原則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