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內戰七十八:李宗仁當選副總統(下)
1948年3月11日,李宗仁在北平發表競選演說後,隨後南下進京,展開他的競選大戰;這次選戰,此前在1930年底背叛桂系,投入蔣介石麾下的前桂系二號人物黃紹竑表演極為活躍,為李宗仁參選出謀劃策,四處奔走,很是賣力,也因此重新被接納為桂系一員。
3月17日,蔣介石所屬意的孫科宣布參選;(孫中山之子,現任國民政府副主席)
3月22日,白崇禧表明立場,亦投入為李宗仁助選;
4月2日,蔣介石約見白崇禧,表示:
1、他也擁護胡適參選總統,自己將不參加總統競選,同時希望李宗仁也不要參加副總統競選,因為蔣、李都是軍人,軍人不應干政,應符合現代民主政治之原則,施行文官政治;胡適、孫科的搭檔最適合;
2、1月份時已明確告知李、白,副總統人選由黨中央提名,李宗仁在未得黨中央的提名下,怎能私自參選?
4月3日,在各項意見均被李宗仁否定後,蔣介石親自與李宗仁面唔;李痛斥國民黨、國民政府在蔣領導下已喪盡民心,若不銳意改革,其政權必將被共產黨顛覆,便表示有許多國大代表並非在當地經由民主選舉產生;如果蔣決意阻止李宗仁參選,則廣西、安徽兩省國大代表將全部退出國民大會。
蔣介石在日記中認為受到李宗仁莫大侮辱,李之言論與叛徒無異;
4月4日晚,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會臨時全體代表大會決議:
1、李宗仁、程潛、于右任、莫德惠四人宣布參選本屆副總統並不違反黨紀;但自下屆選舉起,施行由黨提名,黨員不得自行參選;
2、不支持胡適取代蔣介石參選總統。
(註:胡適為無黨派人士)
蔣介石的提議在中執委全代會受挫後,4月8日,蔣介石邀胡適晚餐,對此次食言表示歉意。蔣對胡適說:「不幸黨內沒有紀律,我的政策行不通。」;然而,胡適卻認為:「黨的高級幹部敢反對總裁的主張,這是好現狀,不是壞現狀。」
胡適並建議蔣介石將國民黨分化為兩三個政黨,以避免一黨獨大,形成專制。
此後,蔣介石全力支持孫科以壓倒李宗仁;
4月12日,白崇禧在國大進行述職報告,將陳誠批判得一無是處,令全場許多東北籍國大代表起立高呼「殺陳誠以謝國人!」;白崇禧以打擊陳誠來間接打擊蔣介石;
4月19日,蔣介石當選中華民國總統;
4月29日,經過種種曲折、較量,李宗仁以52.62%的得票率擊敗孫科,當選副總統。
通過所有相關人員的回憶錄可以確定,李宗仁當選,並非李擁有最高民望所致,而是許多國大代表對蔣介石怨言滿腹,蔣反對誰當選,他們便投票支持誰當選。
從《杜聿明回憶錄》中來看,杜認為黃埔系的陳明仁投了李宗仁,但從字裡行間恐怕杜自己也投了李宗仁,因為杜聿明覺得白崇禧實在罵得太痛快了。
李宗仁的當選,蔣介石認為在政治上受到了巨大打擊,形勢上也受到桂系有史以來最大的嘲諷與侮辱。
回首至此,讓人想起蔣介石令陳誠三赴北平請李宗仁兼掌東北之往事,為什麼蔣先生就不能自己親自飛一趟北平呢?也許蔣確實很忙,但自從1927年四一二清黨以來的歷史說明了一件事:但凡蔣桂團結合作,國民黨就不會倒、不會亡;但凡蔣桂離心離德,刀兵相向,要麼招致外辱,要麼亡黨亡國。
無論李宗仁有多麼不對,但蔣介石確實應該對李宗仁1947年10月的親筆函,同樣以親筆函予以回復,甚至當面相洽。在人格上是尊重,在道義上是從此有理有據。
陳立夫在回憶錄中認為,1948年的行憲國大引發的內訌,是因為黨缺乏經驗,未能在事前就總統、副總統產生辦法進行完整的論證說明,形成制度所致;
蔣介石在日記中認為是自己過於自負,以為自己的威望一時無兩,萬萬沒想到李宗仁根本不買賬。「整個過程,事前大意,事中驕矜自大,最終在桂系的四面攻擊下,遭受慘敗,個人威信掃地。」
在行憲國大進行期間,在東北,長春成為孤島;在西北,劉戡兵敗自戕;在中原,國民政府已經到了像洛陽這樣的千年古都也無兵防守的窘境;在山東,許世友連戰連捷,王耀武真正是如坐針氈,危如累卵。而國民政府最重要的兩個人、兩個派系,卻在另一條戰線上忙著自相殘殺。
推薦閱讀:
※【少數派報告】黃浦江上空的紅星——蘇聯空軍1950年上海戰記
※國共內戰回顧三十:魏德邁報告(下)
※國共內戰回顧之十:陳毅被褫奪戰役指揮權
※國共內戰回顧六十三:魯英麟的自戕
※國共內戰回顧之十八:顧祝同與胡宗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