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馬拉松激勵計劃 「選材」還是「選秀」

眾里尋Ta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自從1960年埃塞爾比亞選手阿貝貝在羅馬奧運會上以2:15:16(創馬拉松最好成績)成為非洲首位奪得奧運冠軍的選手以來,非洲選手在馬拉松項目,顯示了強大的集團優勢和統治力。不過最近幾年,美國、日本選手崛起,形成了衝擊之勢。

剛剛過去的2018年波士頓馬拉松,日本著名選手川內優輝和美國選手德蕾西勇奪男女桂冠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那麼,美國和日本在馬拉松選材、訓練、競賽、體制保障等方面有哪些有力舉措呢?萬丈高樓平地起,他們對本國選手及業餘選手的激勵計劃,值得分析。

美國的「發展計劃」

美國在馬拉松運動的頂尖人才和業餘參與人口方面,都可圈可點。在頂尖人才培養方面,美國有大學體育作為基礎,為優秀選手的湧現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支撐。每年超過1000場的全馬比賽,也為業餘選手的參與,提供了通道。包括波士頓、紐約、芝加哥馬拉松在內的世界馬拉松大滿貫賽事,給了美國選手同世界頂級選手同場競技的機會。

美國許多馬拉松馬拉松組委會,給予美國本土選手,甚至NCAA優秀選手參賽和獎勵的機會。

芝加哥馬拉松比較能代表美國大型頂尖馬拉松賽的獎勵規則。芝加哥馬拉松對前5名本土選手有獎勵,冠軍為1萬美元,第5名為3000美元。如果說這個是名次獎(5人)的話,芝加哥馬拉松還有一個成績獎,也就是達到一個成績,獎勵達標的選手(不定人數)。2009年的規定是,如果美國男選手跑進2小時20分,女選手跑進2小時40分,有2500美元的獎金。這是「以成績論英雄」的做法,稱之為發展計劃(American Development Bonus),是芝加哥馬拉松為本國選手專門設置的「綠色通道」。另外,芝加哥馬拉松還頒發給芝加哥所在的伊利諾伊州本土組選手(前3名)獎金。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最近美國馬拉松選手表現很是不錯。如魯普(Galen Rupp)2017年波士頓馬拉松獲得第二名,2017年芝加哥馬拉松賽上獲得冠軍,為2002年以來美國男選手首次獲得芝加哥馬拉松冠軍。他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還獲得馬拉松銅牌。女子選手方面,今年波士頓馬拉松賽女子冠軍是美國選手德西蕾(Desiree Linden),為1985年來在波馬奪冠的美國女子選手。她在2011年波士頓馬拉松賽上跑出2:22:38,僅以2秒之差獲得亞軍,成績列美國歷史第5,現役選手中第3。她還代表美國隊參加了2012和2016年奧運會。

包括波士頓、紐約、芝加哥馬拉松賽,其實美國國內有十大馬拉松賽。另外,美國不少半程馬拉松賽成績也很高,如休斯頓半程馬拉松賽。今年休斯頓半程馬拉松賽,美國選手莫莉(Molly Huddle)以67:25的成績打破了迪娜(Deena Kastor)2006年創造的67:34的美國國家女子半馬紀錄,順便同時創造了美國女子10英里(50:52)和20公里的美國紀錄(1:03:48),她還保持著場地萬米美國紀錄(30:13)。

美國女子馬拉松高手其實還不止這2位,26歲的喬丹(Jordan Hasay)2017年的波士頓和芝加哥馬拉松賽上都獲得第三名,其中在芝加哥跑出的2:20:57為美國女子馬拉松第二好成績。弗拉納根(Shalane Flanagan)獲得2017紐約馬拉松女子冠軍,她2014年在柏林創造的2:21:14成績為美國第三好成績。如果說這些成績代表美國精英選手,那麼其實美國業餘選手水平也不錯,因為多年來美國馬拉松完賽人數都排世界第一或第二。例如2018年休斯頓半馬中,跑得最快的美國女子業餘選手成績是1:15:35,關鍵是人家已經46歲了。

日本的「半精英」選手項目

日本馬拉松選手一直是國際馬拉松界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男子方面,日本選手僅在去年和今年的波士頓馬拉松賽上,分別獲得季軍和冠軍,並且不是同一個人;1984年以來的9次奧運會女子馬拉松冠軍,日本獲得2個冠軍(2000、2004),並且也不是同一個人,顯示了日本馬拉松選手的厚度。從2007年以來,日本男選手在東京馬拉松賽上獲得1次(2010年)冠軍,女選手獲得3次(2007、2009、2011)冠軍。

日本馬拉松運動有悠久歷史和雄厚的群眾基礎。例如在大學生層面,1920年開始就有箱根接力,類似的大學接力賽還有2個。業餘選手層面,像日本 「最強公務員」川內優輝,多次參加世界田徑錦標賽,今年獲得波士頓馬拉松賽冠軍,到2018年,日本男選手在波士頓馬拉松賽上,獲得過9次男子冠軍(1951、1953、1955、1965、1966、1969、1981、1987、2018)。

在日本國內的馬拉松比賽上,以東京馬拉松為例,2015年開始,推出針對日本選手的激勵計劃「半精英」選手項目(semi elite program)。該項目鼓勵業餘高手參加東京馬拉松。具體說來,在東京馬拉松賽的兄弟賽事上,日本業餘選手如果跑到245(男子)就不用抽籤,直通東京馬拉松。女子選手也是如此。

日本的激勵計劃不僅給機會,也給錢。

隨著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臨近,在2015年,日本田徑協會針對馬拉松,也推出了「超越計劃(Project Exceed )」。當然,該計劃還是以經濟獎勵作為堅強後盾的,「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日本田徑協會對破日本馬拉松全國紀錄選手,設立了1億日元的破紀錄獎。有錢能使鬼推磨,2018年東京馬拉松,日本男選手把本國紀錄提高了5秒(2:06:11),且男子比賽前10名有6名日本選手,女子比賽前10名有4名女子選手。

「我要上奧運」能否複製成功

隨時我國馬拉松運動的快速發展,我國也推出了業餘選手的激勵計劃,並且力度很大。

「我要上奧運」實質上是業餘選手參加世界大賽的草根計劃,精確地說,是一項常年實施的跑者獎勵計劃和精英培養計劃。

其實在田徑世錦賽上,選拔業餘選手的做法引起了較好的宣傳效應。2017年倫敦田徑世錦賽,來自北京大學的劉慶紅參賽。2019年多哈田徑世錦賽,田協將沿襲這一做法。

2018年1月,在上海舉行的「中國馬拉松年度盛典」上,中國田徑協會發布了「我要上奧運」項目實施細則,主要根據2018年我國6場國際田聯金標賽事、9場馬拉松錦標賽和1場總決賽上的成績,定期公布萬人跑團、千人跑團、百人跑團。按照計劃,2020東京奧運會前,中國田徑協會最後選拔出10人進行備戰,然後男女各選出1人(男女還有各1人備選)參賽。參賽2人外,其餘8人以助威團成員的身份參加2020年東京奧運會。「我要上奧運」在選拔業餘優秀選手參加世界大賽方面,無疑是個全新嘗試和突破。

如果說「我要上奧運」更多的是競技水平和個人榮譽的話,那麼中國馬拉松大滿貫(China Marathon Majors)則提供了比較豐厚的物質獎勵,獎勵對象既有專業運動員,也有大眾選手,總獎金有260萬人民幣。具體而言,在第一個統計周期里(2017-2018),參加北京、廣州、重慶、武漢、北京馬拉松的選手根據成績進行積分排名。

此外,其實國內不少馬拉松為了鼓勵本土選手,還設立國內選手和本地選手獎勵。前者如2018年上海半馬,中國籍冠軍有1萬元獎金,第8名有500元獎金;後者如2017年義烏馬拉松對前10名義烏籍運動員進行獎勵,冠軍為2000元,第6-10名為300元。

對馬拉松選手來說,激勵是外在的,關鍵還是內在,也就是說,無論是專業選手,還是業餘選手,最重要的,是否有一顆冠軍的心。對中國選手來說,現在面臨的是一個馬拉松運動發展的大好時機。如果我們的選手,能夠 孜孜不倦,腳踏實地,那麼勤能補拙,離走上巔峰也為期不遠了。

參加今年波士頓馬拉松賽的中國跑者譚傑說:「對體育的熱愛真的是一個很重要的基礎,2018波士頓馬拉松賽女子第二是個護士,第四是波士頓一個中學的體育老師,周二電視台去採訪她的時候,她正在上體育課。」


推薦閱讀:

冬天你還在跑步嗎
東馬追夢者眼裡的東京馬拉松、備戰及裝備貼士
提高身體的柔軟性,讓自己跑得更好!
每天一個全馬 他正在直播橫跨中國4000公里
跑者應該進行交叉訓練的5個理由

TAG:馬拉松 | 體育 | 長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