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殺」死了陳凱歌?

1998年的某一天,陳凱歌和一群人在電影學院打籃球,他們一群人組建了一個籃球隊,除了陳凱歌還有張豐毅等人,當時很多人在外面圍觀,我的一個同學,個性比較直來直去,等到陳打完球往外走的時候,突然跳上去問:陳導演,你現在籌拍《刺秦》,有什麼想法?

陳好似沒聽見,邊走邊看左右,我那同學又問了一次,他才說道:沒什麼想法!

當時他目前方,身材高大,皮膚黝黑,步履矯健,前挾《霸王》之餘風,目下又籌拍史詩巨片,傳梅爾吉布森正要找他拍《雙城記》,正是人生最得意的時候,即使目空一切,在我看來,也只能稱羨不已。

可沒曾想到,時代一轉,陳凱歌的末日就來臨了,《風月》口碑一般還尚且算作小波折,而《荊軻刺秦王》就是一場電影票房的滑鐵盧!從此以後,他就不再恢復當年的輝煌頂點。

其實,無論是《風月》還是《刺秦》,都是他嘔心力作的結果,這都失敗了,他心理異常難受。記得他在《刺秦》首映式上,手裡拿著一個氣球,裝模作樣的跟觀眾互動。我當時真替他難過,如此之史詩巨片首映,居然跟一個三流影片一樣讓導演上台玩氣球!?

放映結束之後,一片觀眾罵聲,隨即召開的座談會,幾乎搞成了對陳凱歌的批鬥會,在觀眾座談會上,陳凱歌既沒認輸,也不敢堅持己見,狼狽不已。

老實說,現在回想起來,觀眾當時現場提的那些意見,還真是不怎麼樣,典型的沒看懂。我始終認為,《刺秦》是一部很有誠意的電影,失敗歸失敗,但絕不是爛片。此片極力營造類似於黑澤明《亂》《影子武士》等影片之氛圍,雖然力有不逮,但是戲劇張力還是不錯的。

不過這場變故之後,他彷彿一下子找不到主心骨了,信心已經動搖,賴以生存的「電影哲學思考」必須讓位給「商業電影邏輯」,他一下子就如同高空失足,推出了一部什麼也不是《溫柔地殺我》,此片極為失敗,波及到他的《雙城記》也告落空。

一路走來,發現他最大的問題是被人綁架,被名望綁架,原本是一個那電影講道理的文藝導演,卻偏偏要將自己改造成商業片導演,企圖一次又一次的獲得《霸王別姬》的輝煌,可是歷史規律一再起作用,那就是「成功不可複製,而失敗則一再輪迴。」

他自己,和他周遭的世界,一再給他所謂的機會,一再的相信他能重現輝煌,卻一再的失敗,這裡面其實一直把他當做一種工具,一種名利場上的工具,他自己,他的金主都想在一次又一次的賭博中翻盤,一次性找回當年戛納的輝煌,失敗了又逼迫他認錯,改造,他自己也不斷的去嘗試,試圖討好觀眾,可是就沒有人停下來想想,他到底想說什麼,自己想說什麼?

拋棄這一切,將他打扮起來,捧上神壇,讓他一次又一次去裝模作樣的作法求雨,可是天空就是一滴雨也下不來!

推薦閱讀:

《烽火芳菲》電影都講述了什麼?
電影《漢尼拔》男主角有怎樣的演藝經歷?
怎麼評價《七月與安生》這部電影?
《七月與安生》電影主要講什麼的?
《雷神3》點映觀影歸來,口碑爆棚的原因有哪些?

TAG:導演 | 陳凱歌 | 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