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震動的美——音的產生

從物體的震動講起,

人類史上出現最早的音樂應該是遠古人類在製造石器的時候,敲擊石塊發出的均勻,脆亮的「哐哐」聲。

世界萬物都在不斷運動,而運動一定伴隨著震動。當我們扔出一塊石頭,石頭划過空氣,使得空氣四散;石頭落地,使得大地顫粟。這一切過程都是能產生震動。所以震動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結果。那麼我們如何聽到音呢?其實婦孺皆知,震動後的物體,通過直接或間接地引起另一個物體的共振,把與自己相同的「頻率組」(關於為什麼是頻率組而不是頻率,之後會講到)傳輸到該物體上。比如高速運動地箭矢划過空氣,空氣中的各分子會相互碰撞,但是大都會以最開始的「頻率組」進行傳輸,於是我們聽到了箭矢划過的「嗖嗖」聲。如果箭矢射中靶,箭頭與靶面碰撞後,又會產生一組新的「頻率組」,該頻率組有的通過靶面向下,傳導進入大地,再傳到我們人身上;一些從箭矢的尾端傳入空氣,再傳入我們人耳。所以實際上我們這時候聽到的,是兩組頻率大致相同但是傳播速度有差異的聲響。總之聲音的產生是微觀的,如過深究一定是極其繁瑣且對我們是無意義的。在這裡我只是用一些比較通俗的語言來深入淺出。

現在講講大提琴。大提琴是我最喜歡的拉弦西洋樂器。它的音色性感,厚實而也不失輕快和瀟洒。它沒有小提琴那樣尖銳突出,也沒有低音提琴那般渾厚無光(只是闡述沒有貶低)它在交響中可以遊刃有餘,在伴奏中可以縈繞徘徊,在獨奏中更是樸實而又典雅。那麼為什麼這件樂器會有如此特點,我們可以來觀察一下提琴家族:

圖片來源:知乎用戶Basser關於如何分辨提琴中的回答

從左到右分別是:小提琴violin,中提琴viola,大提琴cello,低音提琴double bass

可以直觀看到,通常我們聽到的尖銳飄逸的聲響,都來自小提琴或中提琴(當然中提琴的聲部沒小提琴那麼高,但也是遠高於bass聲部)而聲音越尖,樂器的體型就越小。通俗一點來解釋:首先要明白,我們聽到的高音,中音,低音三種大致的音區,其實不是分別只有高,中,底的存在,所有的音都是包含了所有頻段的頻率。只是在某些條件下,特定頻段的響度被抑制,不同抑制的條件不一樣,使得我們聽到的音響「好像」是某一個特定的音高。舉例子,當我拉響小提琴的e弦,e弦開始猛烈地震動,震動大部分通過琴馬少部分通過其它部分,使整個琴身開始震動。琴身震動使得周遭地空氣開始震動,其中琴體外面的空氣因為完全暴露,所以衰減得比較快;而內部的空氣在共鳴腔內四壁回彈,將低頻衰減,高頻較大地保留,從而傳出來的就是尖銳的e音。到了我們的耳朵里,就是混合了以上所有過程中產生的所有音信號:

1.小提琴上所有部件震動從而引起空氣震動產生的音;

2.小提琴腔體內部震動所產生的音;

3.小提琴震動後使得演奏人震動再由演奏者傳入大地再傳入我們身體從而引起我們自身震動所產生的音;

4.當這一切的一切傳入大地後遠在地球另一邊的大西洋某個海底火山受到震動共鳴後又傳回我們自身的音

5.。。。。。。。。

就是說,其實音的產生是羅生門,是一門真正的玄學。沒有人能知道這個物體震動後,傳入某一個點是什麼聲音。乾燥的空氣和濕潤的空氣,會對音的某些頻段又會有影響。我們可以計算某一個震動產生的「頻率組」,能演練該組頻率的實際音高,但是我們完全不能說出它的音色,是溫暖的,還是冰冷的,抑或是聒噪刺耳的,我們無從準確地猜測。直到後來我們有了電子設備,能根據頻譜分析,再通過經驗來描述出音。

所以樂器製作里使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形狀結構,不同的共鳴方式,不同的演奏方式,不同的演奏環境等等,都是為了音色服務。而不同條件對音的不同影響從而有了不同的表現結果。這都是構成音樂的重要部分,也是使音樂多樣性的可能得到了最大的發揮。

本章盡量不用純物理角度來討論,只從生活中的經驗角度來大致講述。

也不是很會排版,如果有閱讀上的不便希望大家提出來,我慢慢改正吧~

推薦閱讀:

楊千嬅的演藝經歷是什麼?
艾利和發布時尚音頻播放器新品牌ACTIVO新品售價不到2K
Heckard為什麼將Michael Jordan告上法庭?
周杰倫退出中國好聲音為什麼??
全民K歌 or 唱吧?

TAG: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