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癲癇防止管理實戰:小寶寶手腳抖動就是「癲癇」嗎?如何區分正常表現和病理表現?

0—3個月的寶寶,在洗澡、換衣服、換尿片、尤其是聽到響聲或睡覺時,不知道為什麼好像受到了驚嚇一樣,小手小腳常常會不自主地抖動,有時候還跟便秘似的憋得滿臉通紅。每當出現這種情況時,新生爸媽常常擔心這是不是有什麼病?

你的疑惑: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其實,這些不自主、無意識的手腳抖動是新生嬰兒普遍存在的現象,不會影響日後的智力發育,通常與抽搐、癲癇和缺鈣無關。

新生兒的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神經纖維還沒有完成髓鞘化,神經興奮性容易擴散,外界響聲從聽神經傳入大腦和神經中樞時,神經衝動可同時波及大腦控制四肢肌肉的神經纖維。所以,寶寶會出現一些全身顫抖或者驚跳現象。

由於這都是大腦皮層下中樞支配的,所以在新生兒期出現肢體抖動並沒有病理意義,不必擔心。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和大腦不斷的發育,神經系統髓鞘化(在傳出神經纖維包裹上一層物質,這層物質主要原料就是我們常說的DHA)完成,這種情況就會逐漸消失。不自主的動作將會自然地、慢慢地減少,以至最後消失,而被有意識的、自主的動作所代替。

如何區分是癲癇還是生理反應

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下什麼是肌陣攣?

肌陣攣是肌肉簡單、快速的不自主運動,累及的範圍可為局灶性、全身性或多灶性,反覆節律性或孤立性出現,自發或誘發出現。

肌陣攣僅是一種臨床癥狀,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而睡眠肌陣攣就是一種生理性的睡眠期運動,可見於任何年齡段的人,腦電圖正常,生長發育不受影響。

有的家長往往把很多生理現象或非癲癇發作現象也與癲癇聯繫上。雖然癲癇患兒也可出現這種肌陣攣,但是癲癇發作形式的肌陣攣常在清晨醒來後不久出現。

溫馨提示

如果家長發現寶寶對一般觸覺或聽覺產生過度興奮,尖叫啼哭,易激惹,甚至出現兩眼凝視,震顫或不斷眨眼,口唇反覆地做吮吸、咀嚼動作,呼吸不規則並伴面部、口唇青紫,面部肌肉抽動,四肢抽搐。

有時面色蒼白,沒有肌肉抽搐,發作持續2-10秒,不超過30秒,很快意識恢復,繼續正常活動。這些則是異常的病理表現,特別是顱內疾病,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讓醫生診斷。

如果嬰幼兒診斷為癲癇怎麼辦?

癲癇是一種大腦異常放電的慢性神經系統疾病,長期及反覆發作會造成患者生長發育、認知和行為障礙,尤其對癲癇患兒影響較大。

兒童作為發育中的個體,認知能力水平是未來生存質量的決定性因素。兒童期一旦患上癲癇,超過半數患者或多或少都會出現認知和學習能力障礙,年齡越小對認知影響越大。

癲癇治療新希望

生酮飲食是由高脂肪、適量蛋白質和低碳水化合物構成的一種特殊的配方飲食,它將身體的主要能量代謝從利用葡萄糖轉化為利用脂肪,使人體處於酮癥狀態,改變了大腦代謝機制,從而實現癲癇發作的減輕或停止。

與藥物、手術相比,生酮飲食除了能有效控制癲癇發作,還能顯著改善兒童癲癇患者的認知和行為障礙,極大地提高預後效果。

臨床資料表明,如果單葯治療使得癲癇的臨床發作不能獲得良好的控制,那麼,進一步應用2種或3種抗癲癇藥物獲得完全控制發作的可能性亦不大。此時,醫生和家長不應該再浪費時間嘗試第四種或第五種藥物,而應採取其他辦法。而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生酮飲食了。

早在2009年,國際生酮飲食專家組共識已指出:在使用兩種或三種藥物無效後應及早考慮使用生酮飲食。生酮飲食適用於兒童各年齡段發作頻繁的癲癇綜合征,並不排除其他年齡階段患者的使用。

作為一種安全的非藥物療法,生酮飲食的應用已涉及多種小兒難治性癲癇,如Dravet綜合征,Lennox-Gastaut 綜合征,Doose綜合征、結節性硬化合併癲癇、癲癇持續狀態等,尤其是在嬰兒痙攣症中的療效顯著。

大量研究表明,生酮飲食可以使一半使用過很多藥物沒有效果的兒童發作減少50%,1/3患者發作減少90%以上,20%的患者達到完全控制發作,也無須再用藥。此外,生酮飲食還可減少藥物的使用,改善癲癇患兒的認知和行為發育。

總之,兒童癲癇特別是早發性的癲癇和癲癇性腦病,一旦診斷應儘早治療,一方面應設法完全控制發作並改善腦電圖異常放電,另一方面積極查找病因、監測認知功能並進行必要的早期康復管理。


推薦閱讀:

為您介紹癲癇患者的用藥方針
治療癲癇療效才是最重要的
癲癇的前世今生

TAG:醫學 | 生酮飲食 | 癲癇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