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從0到1的設計過程-產品的最大化需求(一)

產品的誕生-Boss想法or產品延伸or用戶需求?

產品的誕生,總有一個理由,每一個優秀的產品都有其產生的價值和需要。

BOSS的想法

現在的企業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互聯網公司、傳統行業、由傳統行業正在轉型為互聯網公司的企業、O2O以及服務類公司,那麼,什麼類型的公司會出現,BOSS就是大產品經理呢?我個人認為是,傳統行業、O2O以及服務類的公司更有可能是BOSS說了算,當然,大家都知道,馬化騰也被稱之為產品經理,但我覺得他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產品,而是屬於偶爾提提想法,做決策之人。

這類公司(傳統行業、O2O以及服務類)的BOSS,經常會召集員工開會,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計劃開發的產品,因為畢竟混戰在市場前線,對於市場的把握以及用戶的需求的掌控還是有自己的判斷的。

產品的延伸

產品延伸的概念,就是依據現有公司的「現金牛」產品(現金牛產品:是指給公司帶來最大化收益的產品,比如旅行青蛙,比如微信是騰訊的現金牛產品),而拓展開新的符合用戶需要的產品。舉個例子,騰訊文檔,前幾天剛上線,它並不屬於前期公司戰略規劃的需要,但因為公司競爭機制以及同類產品的壓制(比如頭條投資了石墨文檔:一款在線協作製作的文檔)而誕生的產品。這類型的產品,意義可能並不是很大,但可以給企業帶來更高的品牌效益。

用戶的需求

因用戶需要而誕生的產品,常常是基於情感化需求而存在,比如陌陌,因為現實人與人之間的相對疏遠關係而無法滿足交友的需要,才令它成為了陌生人社交的第一把交椅。

不得不說,每天都有新的用戶需求的產生,細心觀察生活的人,更容易獲得新的產品機會。

用戶需求-侵刪

先有用戶,再有產品

創業公司很喜歡做這樣一件事情:先做好自己的產品後,不斷投資,並融入更高的理念去推廣產品。我是不建議這樣去做的。

首先,先有產品再有用戶的理念,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可能更行得通,因為那時候需求旺盛而滿足用戶需要的產品相對較少;

其次,現階段基本是用戶主動去搜索自己需要的產品,很可能產品一誕生就面臨需要大投入去獲取用戶的困難;

最後,即使擁有了自己的第一批種子用戶,還需要去培養用戶習慣,再次拉新或者說裂變獲得用戶的機會會更低。

騰訊8分鐘產品課資料

建議產品定位以及用戶調研等等的方法和執行,觀看免費的《騰訊8分鐘產品課》

調研範圍:相同產品形態的產品or同領域產品

這裡說說我最近想做的一款產品,是可以滿足用戶快速查詢電影資訊和票房的小程序。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每年的電影票房在不斷上升。那麼,關注電影以及喜歡看電影的用戶量是巨大的,但我了解到,做電影資訊以及票房的公司並不多,或者說人人皆知的產品還未出現,那在這樣的時機進入市場,是很不錯的一個選擇。

並不是有了用戶和想法後,就可以隨性的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設計產品,而是需要進行一輪市場的調研,去獲得用戶的需求。

如何去調研市場產品呢?

第一,調研相同形態的產品

比如,時光網。它是一款專門提供電影資訊和票房查詢的產品。這就很符合產品定位的調研需要。

第二,同領域產品調研

電影行業內,很多類型的產品,包括但不限於購票APPs,如貓眼,格瓦拉等;電影數據分析的比如藝恩電影數據,電影測評的如豆瓣電影等等,都屬於調研的範圍。

第三,國外產品調研

如果需要做出國內市場沒有的或者說更高水平的產品,個人覺得,借鑒一下國外產品的設計會更好。

「用戶需求」到「產品需求」的轉變

用戶需求,是指使用者真切需要的訴求。用戶的需求很多,如何在龐大的用戶需要中獲得產品的需求呢?

答案是,尋找調研結果中產品的共性。比如說,貓眼電影,專業版的產品功能很多,但將它放置在比如格瓦拉的產品進行共性提取,會發現,查看電影簡介,觀看預告片以及在線選座購票的功能,才是它們的共性需求。

提煉「產品需求」,設計「產品的最大化需求」

將所有的需求提煉出來之後,會輸出產品的最大化需求,一般用思維導圖記錄,便於後續工作的開展。這裡所說的「產品的最大化需求」,其實相當於產品的戰略規劃,或者說產品的生命周期管理,因為它將在未來,所有的需求都將被實現。

MovieX產品最大化需求

上圖則是提煉出來後,計劃實現的產品需求腦圖。


推薦閱讀:

#1701產品的生命周期理論
產品生命周期(PLC)中的數據監控

TAG:戰略規劃 | 產品生命周期 | 產品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