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生活,不一樣的芳華——《芳華》觀後感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 Goodnight是晚安
我承認對《芳華》這本小說及馮小剛導演執導的電影《芳華》是很有執念的,影片在電影院上映的時候在出差,出差的地方電影院很少,由於項目趕工期幾乎是沒有休息日,下班時間不定就沒來得及去看。過年的時候,朋友還吐槽:整部影片太過導演自我意識,忽略觀眾的感受的電影。這使我更好奇這片子到底講了怎樣的故事,怎樣講的這個故事,為了避免我看不太懂,我先看了嚴歌苓的小說《芳華》,緊接著去看馮小剛的電影《芳華》,相似的故事看出了不同的味道。小說語言樸素,在大時代背景下人物的生活更為曲折,電影對比小說人物性格弱化許多,過於美化記憶中的青蔥歲月,雖然戰爭是慘烈的,生活變化巨大,但是前後鋪墊下來無法找到感動點。
用一句話概括劇情:以1970至1980年代為大環境背景,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故事。(來自百度百科)。
大環境是動蕩的與世外桃源的文工團形成鮮明的對比,青春是美好的芳華是值得記錄的,這與人心叵測形成鮮明的對比。小說中的何小曼改名為何小萍,大概是有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意味吧。電影以碎片式、旁觀者(蕭穗子)的視角進行記錄,故事從何小萍來到文工團開始。
小編不是那個時代的人,也沒有經歷過那個特殊的年代、戰火紛飛的歲月,但整個故事對於現代社會來說也沒什麼脫節的地方。文工團是一個大團體,團體就會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就以學校為例,特別是知名學校,同為大社會美化下的桃源地。文工團里軍二代、高幹子弟就佔據大多數,只有少量的普通人,質樸善良樂於助人又沒有背景、年年學雷鋒標兵的劉峰是大家接納喜歡的對象,後轉來文工團沒什麼背景又與大集體格格不入、有一些不好習慣的何小萍成為大家排擠欺負的對象。就像學校里的富二代、官二代都是成群結派的,劉峰就像什麼事都能扛一下的班長,大家自然喜歡,何小萍就是班級里孤僻自卑與大環境不一致的人,自然會受到所有人的排擠,指導員之類的人就是老師,粉刷太平就好,畢竟校園霸凌這種事只要不爆出來沒人找,大家總是一團和氣的,就算被揭發也會說這只是同學之間鬧著玩的沒有惡意,很少得到深究。林丁丁這個角色就像校花一樣的存在,一直被人呵護在手心裡,被人捧得高了眼光也就高,看不上普普通通一無所有的劉峰,所以當劉峰向林丁丁示愛,林丁丁的第一反應是開心的,當劉峰去擁抱林丁丁卻被人看見指責腐蝕革命標兵時,林丁丁就很不樂意,我怎麼可能喜歡他,是他流氓我的,畢竟我是要嫁給高幹子弟被人捧在手心一輩子的人。因為觸摸事件劉峰被流放去伐木,當一個好人這輩子只做了這一件壞事時,他會被說成一個壞人;而當一個壞人一輩子只做一件好事時就會被人說成一個好人,你看XX做了這樣一件好事。郝淑雯與陳燦應該同為高幹子弟的孩子,門當戶對。至於蕭穗子,沉默的大多數罷了。
當世外桃源捲入戰爭的殘酷,流血犧牲才是常態。就像學校畢業的學生,總有走向社會的時候,沒有人能一輩子縮在象牙塔里。集體生活對於大多數來說總是值得留戀的美好,時過境遷故人重逢,每個人都在大環境的推動下過著當初自己選擇或被選擇的人生。
也許在幾十年後也會有人回憶這個年代的事情,畢竟不一樣的社會背景,不一樣的生活;不一樣的歲月,不一樣的芳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