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糕的童年≠糟糕的人生 | 與原生家庭和解,是一場自我救贖

我的父母很愚蠢,

他們很少給予我「心理營養」的滿足,

他們甚至從不知道所謂的「心理營養」。

我的人生豈不是很糟糕,沒救了呢?

01

原生家庭與自我意象

我們每個人感知世界的方式首先是從原生家庭中形成雛形。

中國民間就有一句古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說的就是人的性格、秉性,待人接物的模式在出生後的前6-7年就基本形成和決定了。

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開始,就形成了基本的三角人際關係:父親、母親和孩子。

這個基本的三角人際關係是最有影響力的,在這份關係中的體驗中,我們形成對自我的感知與評價,這份三角關係里的體驗可能影響我們的一生,特別是擇偶與婚姻關係。

從嬰兒一出生開始,就開始了一場和平革命。

嬰兒的心靈具有吸收力,雖然處於混沌自然的狀態,但它具有各種發展可能。他需要充足的生理營養來保證身體的成長,更需要精細、準確的心理營養來餵養心靈。

嬰兒對所有的刺激信息毫無遮攔地吸收,幾乎沒有任何防禦與保護,同時這意味著危險。

如果他所吸收的東西是負面的、矛盾的,嬰兒更可能產生矛盾、消極、不安的自我體驗,這種感覺被不加區分的累積起來,形成自我意象。

我們在生命早期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心理營養,如果被滿足了,那麼直接可以滋養到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渴望:被愛、被關注、被肯定、被欣賞、安全、自由、連結等等。

如果沒有被滿足,那我們很可能對自我產生一些消極的體驗,並在以後的人生里尋尋覓覓,直至得到滿足。通常,缺失的那些部分需要我們加倍滿足才能彌補回來。

嬰兒出生的0-3個月,需要母親、父親喂他、幫助他、安慰他。

他有很多需要,但是又不會說話,所以只能通過哭聲來表達,這就需要母親、父親等重要撫養著無條件的接納嬰兒,滿足他的需要。

如果父母不能夠滿足嬰兒這個階段所需要的無條件接納,他潛意識就會對自己產生一個體驗我不被接納,可能導致終其一生都在不停的尋找,甚至他會帶入到未來的戀愛、婚姻中去尋找,而這往往會給親密關係帶來困擾。

很多人讀到這裡就會覺得抑鬱了。

有人說:"我的父母很愚蠢,他們很少給予我心理營養的滿足,甚至他們大腦里從不知道所謂的『心理營養』。若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我的人生豈不是很糟糕,沒救了呢?"

02

誰拋棄了你自己?

幸運的是,薩提亞女士曾說,任何時候改變都是有可能的,即使外在改變有限,我們的內在改變還是有可能的。

我們的確錯過了一些關鍵期,但修補還是有可能的。

話說回來,人生就是縫縫補補、補補縫縫,這樣才有意思。若一出生就完美了看起來還蠻無聊的。正因為生命多了一些殘缺,它才變得更有味道。

我的來訪者常會抱怨自己擁有糟糕的童年,抱怨父母太過愚蠢,他們竟然用那麼簡單粗暴的方式教育他。更有嚴重的情況就是確實我們有些人的父母很自私,他們沒有辦法"愛我們",甚至有些行為還深深的傷害了我們。

在做心理諮詢之前,我也深深的痛恨、埋怨自己的父母對自己不夠好,他們太自私。

他們把我送給別人撫養,這導致我一直認為自己被拋棄,不被重視。他們甚至太少滿足我的渴望,每天太多的指責,很少聽到他們一句鼓勵或者欣賞的話。

剛剛學心理諮詢不久時,我恨透了父母。

但是直到遇到了我的體驗師,她問我:「 你覺得別人拋棄了你,可是並沒有人真正拋棄你,到底是誰拋棄了你呢?」

這個問題徹底打翻了我一直以來的信念,然後我忍不住痛哭。是的,沒有人拋棄我,在別人拋棄我之前我拋棄了自己。

那我在報復誰,在替誰懲罰自己呢?如果真的沒有人愛我,那我為什麼還要雪上加霜的拋棄自己,豈不是很傻?

是啊,現實中很多人做著類似的傻事。

03

與「內在父母」和解

如果我們不去跟內在的父母和解,就很難去真正的愛自己。

我們往往把父母的角色印刻在自己的頭腦和內在,把他變成一個角色來管理自己。

過去我們對自己角色的認知是父母幫我們樹立的。父母常告知我們:你要變得更好,變得更高,要把自己不好的部分隱藏,踩在腳底下,要麼放在一個黑黑的倉庫里。

但是那個被隱藏的部分總會有辦法、想辦法讓自己出來被我們看到。當這個部分出來的時候,我們就看到自己不僅卡在情緒里,還卡在過去對自己的要求和期待里。

這個期待跟我們的內在父母有關。我用自己的餘生天天努力、天天奮鬥、天天勤奮,達到那個"最好的自己",然後不把自己當人看,把自己當成實現理想自我的工具。

一個人在滿了25周歲之後就可以成為自己最好的父母,這個是成長的父母。小時候我們對自己的認知來自於父母,但是到了25周歲之後我們的心智足以支持我們成為一個成人,這時候就可以做一個決定"我成為自己最好的父母"。

當我內在有指責的聲音"我不夠好"出現時,就加入過去期待父母說的話,當然了我們可以使用原來父母的聲音。

原來父母是這麼說的:"你怎麼這麼笨,做的這麼不好!"

現在可以換成:"寶貝,你已經做的可以了,休息一下會做的更好。"

我們可以在自己內在做一個決定:把過去期待父母對我說的話,變成內在的父母說給自己聽。創造自己想要的父母,讓他們跟自己在一起。

假設你的愛人埋怨你,孩子也不理解你,這時候內在的法官又出來了:"你看你,什麼都做不好,工作搞不定,家裡也搞不定!"

當這個聲音出來的時候,馬上開啟一個新的頻道,使用媽媽過去說話溫柔的語音語調,然後加上你喜歡她對你說的話:「寶貝,媽媽知道你受傷了,過來,讓媽媽抱抱、拍拍。」

然後你就閉上眼睛,想像自己在一個溫暖、安全的地方,有人在保護你。

我可以向內在的父母去承認我的痛苦,然後嘗試接納這些人性的部分,最終去改變當前不再恰當的行為。

04

欣賞自己的力量

過去我也有很大的痛苦,但是任何時候改變都是有可能的,即使外在的改變有限,但內在的改變仍然是有可能的。

現在我就可以停止傷害自己,學習如何愛自己,為自己內在的情緒、期待、渴望負責任。

往往在嚴苛或虐待處境下存活的小孩很可能發展出大量資源,內在的力量和信心,可是當事人並不理解或欣賞這些力量。

所以從現在開始,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相信我們擁有所需的一切內在資源去成長、自愈和學習。

在成長的路上不是一帆風順的,就算找到心理諮詢師來幫助你,那麼你也會經歷一段時間的痛苦,很多被壓抑不被接納的部分會呈現出來,衝擊現在的我們,但我們並不會因此而垮掉。

所以,我們試著像灌溉植物一樣有耐心和同情心的對待自己,帶著慈悲、尊重、好奇和接納的心態,溫柔的堅持。

作者:劉曙楠

來源:小糖科學育兒(minitangxinli)

推薦閱讀:

我想脫離原生家庭怎麼辦?
有個廣告邀請你來看下:)用看一部電影的時間,學習導演自己的人生劇本。
自我分析:接納自己的父母,接納自己,成長自己
推薦書單——如何治癒父母帶來的傷害?流程與書單?
39.「打是親罵是愛,我們都是為你好」|揭露父母指責引起自責的真相

TAG:原生家庭 | 心理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