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兒」是在浪費時間嗎?
愛玩兒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沒有孩子提到玩兒遊戲不歡欣跳躍的。
在遊戲的時候,孩子們彷彿化身成不知疲倦的小小永動機,探索著、奔跑著、追逐著,盡情地享受著快樂的童年時光。
但是,經常也會有父母們擔心,孩子一天天在長大,一味「貪玩」是不是耽誤了學習和成長。
這種對於孩子教育的焦慮,在近幾年漸漸蔓延到了學前階段,去年朋友圈熱傳的《上海退休教授6000字長文批幼升小「牛蛙戰爭」》一文中,孩子姥爺講述了自己剛滿3歲就因為學習壓力過大患上抽動症的外孫的真實經歷。
在中國傳統的教育場景中,似乎只有孩子們乖乖地坐在小板凳上聽老師講課,一筆一划的寫字念書是在「學習」,而自由嬉戲只是學習之餘的放鬆和休閑。
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越來越多的家長讓孩子超前搶跑,結果就是孩子們自由遊戲的時間被大量侵佔。也經常有家長充滿焦慮的問我:「我家孩子是不是太貪玩兒了?」,「孩子現在還不喜歡學習是不是來不及了?」。
其實,對於幼兒園階段的小朋友,傳統意義上的課堂式「學習」是不適用的,獲取「知識」也不是學前階段的教育目標。遊戲就是孩子的工作,「寓教於樂」才是最適合兒童的教育形式。
幼兒園應培養孩子有助於學習的心智傾向
超前「學習」是否真的能幫孩子搶跑?要解答這個疑問,要先明確孩子在學齡前階段成長的重心所在。
全美幼教協會(NAEYC)統計表明,高質量的幼兒教育項目具備的特徵,是通過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各領域的整合發展,培養孩子有助於學習的心智傾向。
有助於學習的心智傾向
身心健康,對周圍環境感興趣、樂於參與,並有主動探究意識
遇到困難或不確定情境時能堅持
能夠與他人溝通,表達想法和感受
願意承擔責任
10後的孩子們長大成人後所面對的世界是AI等新科技得到充分發展,人類的創造力、想像力得以更大限度發揮的人工智慧時代。未來世界所需要的人才,最重要的一項能力就是「終身學習力」,而這種學習能力的獲得需要從幼兒園階段開始打好基礎。
孩子們在遊戲中所表現出的全神貫注、想像力和創造性,都有助於培養塑造良好的學習心智傾向。幼兒園之父福祿貝爾非常重視遊戲的教育價值,在他看來,「兒童早期的各種遊戲,是一切未來生活的胚芽,因為整個人的最純潔的素質和最內在的思想就是在遊戲中。」
如果我們安排的超前「學習」,只是被動的向孩子腦子裡灌輸了一些他不感興趣、也不能理解的「知識」,並因此破壞了孩子寶貴的有助於學習的心智的發展,對孩子後續的成長反而是有害無益的。
不會玩兒的孩子也不會學習
「頭懸樑、錐刺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等自古流傳的艱苦學習故事,造成了一種學習過程本應是痛苦的錯覺。所以,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們快樂遊戲的時候,會隱隱有一種潛意識上的焦慮,覺得孩子們沒有在學習,沒有獲得成長。
但是,國外最新心理學研究表明,只有當人在當前體驗中找到樂趣,並進入到一種全神貫注的狀態的時候,學習或工作效率才能達到最高水平。
達成這種最理想的狀態需要具備如下前提:
感興趣
自我設定目標
挑戰與自身技能匹配
忘我投入
孩子是通過自主遊戲學會學習的。
蒙台梭利在《兒童的秘密》中曾經描述過兒童在遊戲過程中表現出的持續專註力和重複練習精神,為了掌握一項新的技能,孩子可能會重複練習多達數百次以上,直至徹底掌握。
在幼兒園的教學中,也常常會發現自主遊戲給孩子們學習能力帶來的巨大提升。小班的一個小女孩曾經試著挑戰爬1.5米高的攀爬牆,在開始的前幾天,每次都是到1米左右的高度就無法再繼續了,在後續近一個月的戶外活動中,每天這個小女孩都會堅持不斷的練習幾十次,直到有一天能夠獨立爬到最高處。當她最終成功地爬到了最高處,高興的抱著其他小朋友、老師興奮地大叫大跳,盡情的表達成功的喜悅。
這種挑戰自我、專註力和忘我投入的良好狀態,會讓孩子習得良好的學習習慣,並持續影響孩子後續的學習過程,形成一個正向的良性循環,更自信、更勇於挑戰、更投入,更成功。
經常令我們感到憂慮的,反而是那些自主遊戲時間過少的孩子。
當孩子們總是被強迫著去上一些成人安排好的課程,腦子裡被灌上了一些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識」,學習的樂趣也就慢慢湮滅了。
隨著這種種不情願,孩子漸漸變得遲鈍、呆板,曾經在眼中閃耀著的好奇探索的光芒漸漸枯萎熄滅,隨之一起消逝的還有孩子的自信心、挑戰精神、專註力、成就感等這些最為寶貴的學習能力。
推薦閱讀:
※正確處理孩子的脾氣,幫助他發展健全人格
※孩子刷題,你刷存在感
※多多成長日記20180225
※小孩給孕婦讓座,她嫌臟不坐 。小孩一個舉動之後...驚呆了所有人!!
※蒙氏兒童房不接地氣?我的中國式解決方案(一)睡眠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