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類文章寫作:分類分析 分別表達
論述類文章寫作:分類分析 分別表達
文//吳炳忠
1、 分類的意義
分類,就是根據事物的特點分別歸類。分類就是當概念的外延反映許多事情時,按照一定的標準把一個概念的外延分為若干個小類。
分類是寫作的基本方法,是綜合分析思維方法在論述類文章性寫作中的具體運用。分類不是目的,而是更好地說理論證,使人信從。
只有做好了分類,才能進行具體分析,才能形成比較明確、正確的認識,才能弄清楚事物之間的關係,才能實現準確的表達。
只有分好了類,表達才能分層逐步的推導、階梯式地步驟明確地演繹或歸納。
不進行分類,就不能很好地認識、思考思維對象,就不能對思維對象進行科學的概括、總結;就不能組織好材料,就不能像運算一樣條理清晰地表達思維過程。吳炳忠
2、 分類的對象
論述類文章的論述範疇包括類、因、法、果。那麼,分類的對象也包括類、因、法、果。具體說分類對象有:
① 性質、範圍。
② 原因、目的。
③ 方法、途徑。
④ 結果、效能。
抓住每一個方面都可以單獨寫出一篇文章。
3、具體演示
以「責任」為例。
①性質、範圍的分類與分析。
例如:對責任的理解通常可以分為兩個意義。一是指社會道德上,個體份內應做的事,如職責、盡責任、崗位責任等。二是指沒有做好自己工作,而應承擔的不利後果或強制性義務。
責任是使命的召喚、是能力的體現、是制度的執行。
責任意識,是「想幹事」;責任能力,是「能幹事」; 責任行為,是「真幹事」;責任制度,是「可幹事」; 責任成果,是「干成事」。責任心就是關心別人,關心整個社會。
責任是一種能力,又遠勝於能力,責任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品格;責任就是對自己可能並不喜歡的工作,毫無怨言地承擔,並認認真真地做好,這就是責任。
責任有不同的範疇,如家庭責任、職業責任、社會責任、領導責任等等。這些不同範疇的責任,有普遍性的要求,也有特殊性的要求。責任只有輕重之分,而無有無之別。
在社會的舞台上,每種角色往往意味著一種責任。
作為子女,孝敬父母是大家的責任;作為學生,遵守學校紀律、完成學習任務是大家的責任;作為朋友,忠誠、互助、互諒,大家義不容辭;對於陌生人,雖然萍水相逢,扶危濟困是美德;作為普通公民,大家「位卑未敢忘憂國」;作為社會成員,大家應該維護正義、熱愛和平、保護環境……要扮演好各種角色,必須盡到自己的責任。只有人人都認識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盡到自己的責任,才能共同建設和諧美好的社會,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②原因、目的的分類與分析。
例如:履行責任對他人的好處:
安全性。知道其他人在履行責任,人們會感到更安全。
有效性。當人人都履行自己的責任時人們就能更有效地工作。
合作性。當人們一起完成某項任務,大家各盡其責,合作起來就更容易。 [2]
社區精神。如果一個群體中的所有成員都履行責任,就可能形成一種社區精神或群體榮譽感。
履行責任對自己的好處: 獨立性。
自尊。履行責任的人可以獲得自尊和自信。
被接受和認可。履行責任的人更容易被其他人接受和認可。
獲得知識、技能和經驗。履行責任的人可以更好地獲得知識、技能和經驗。
責任意識也是一種傳統美德。我國自古以來就重視責任意識的培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強調的是熱愛祖國的責任;「擇鄰而居」講述的是孟母歷盡艱辛、勇於承擔教育子女的責任;「卧冰求魚」是對晉代王祥恪盡孝道為人子的責任意識的傳頌……
一個人,只有盡到對父母的責任,才能是好子女;只有盡到對國家的責任,才能是好公民;只有盡到對下屬的責任,才能是好領導;只有盡到對企業的責任,才能是好員工。只有每個人都認真地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社會才能和諧運轉、持續發展。
所謂的責任意識,就是清楚明了地知道什麼是責任,並自覺、認真地履行社會職責和參加社會活動過程中責任,把責任轉化到行動中去的心理特徵。有責任意識,再危險的工作也能減少風險;沒有責任意識,再安全的崗位也會出現險情。責任意識強,再大的困難也可以克服;責任意識差,很小的問題也可能釀成大禍。有責任意識的人,受人尊敬,招人喜愛,讓人放心。
③方法、途徑的分類與分析。
例如:首先,責任教育。主要從大、小兩方面來講:大的方面是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把個人的前途命運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著眼於服務和奉獻,引導人們服務他人、奉獻社會,在這一過程中實現個人的正當利益;著眼於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引導人們把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有機結合起來,堅持國家利益、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著眼於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引導人們把職業目標同遠大理想結合起來,在自己的崗位上忠實地履行對社會、對國家、對人民的責任,自覺的把責任意識轉化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行動中去。小的方面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每個人的盡責是對集體的盡責,每個集體的盡責是對社會的盡責。讓我們在全社會共同營造這樣一種風氣和氛圍:負責任光榮,不負責任可恥。
其次,培養勇於負責、敢於負責的精神。勇於承擔責任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諸葛任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范仲淹揮寫「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高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則徐銘志「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不怕犧牲、盡忠職守、利居眾後、責在人先,是志士仁人薪火相傳的思想標杆,是後世子孫生生不息的精神動力。責任建設,以製為本。講責任,也要講責任制;有履責要求,也要有責任追究。落實責任制,一在履責,二在問責。沒有問責,責任制形同虛設。問責,要貫穿到履責的全過程。事前問責是提醒,事中問責是督促,事後問責是誡勉。對認真負責的,要給予獎勵和表彰;失職瀆職的,要予以追究和懲罰。只有把責任和責任制統一起來,把履責和問責結合起來,才能在全社會確立一種良性的責任導向,增強責任心、培育責任感、提高責任意識。
最後,責任是一種發展自我的機遇,是一種發展自我的手段,是一種發展自我份內和不得不做的事情。讓我們聽從責任的召喚,珍惜自己的每一份責任。
④結果、效能的分類與分析。
例如:當人們在承擔一項責任的時候,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付出的代價:
(1)負擔。履行責任通常需要時間、精力等。
(2)怨恨。人們可能對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感到怨恨。
(3)擔心失敗。人們可能擔心自己不能履行責任或擔心由於未能履行責任而受到懲罰。
(4)放棄其他的利益或犧牲其他的興趣。承擔一定責任時,意味著人們不得不把其他感興趣的事情放在一邊。
承擔責任往往意味著獲得回報的權利,這種回報既包括物質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要說回報,的更重要的是無形的財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覺(自尊自信等)、使獨立性更強,得到他人的讚許或肯定、獲得新的知識或能力等。
缺乏責任感的民族,是走向沒落的民族;缺乏責任意識的企業,是沒有有途的企業;缺乏責任心的人,是任何事情都不能做好的人。
責任感從本質上講既要求利己,又要利他人、利事業、利國家、利社會,而且自己的利益同國家、社會和他人的利益相矛盾時,要以國家、社會和他人的利益為重。人只有有了責任感,才能具有驅動自己一生都勇往直前的不竭動力,才能感到許許多多有意義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才能真正得到人們的信賴和尊重。
有了責任感,作為工人,就能夠精益求精,製品一流;作為農民,就能夠辛勤耕耘,收穫頗豐;作為士兵,就能夠馳騁疆場,屢建戰功;作為學生,就能夠主動學習,天天向上;作為知識分子,就能夠創新科技,勇攀高峰;作為領導者,就能夠殫精竭慮,造福一方。人人有責任感則國家富強,中華崛起。[具體內容來自百度]
4、分類的要求
① 羅列問題
人有將事物的共同點進行分類、概括的特點,這樣便於記憶、理解、認識。寫作表達時我們應該遵循這個規律。面對一個問題,我們想寫什麼,把應想到的問題羅列出來,為分組做好準備。羅列的問題要相互獨立、盡量窮盡。吳炳忠
② 分類基礎
分類的基礎是對思維對象(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比較。即先對思維對象的每一個個體的相似特徵進行了分析、歸納,這個類型的表徵清楚地呈現出來了,才能進行分類。綜合是分析的前提。
③ 界定問題
分類,就是把整體事物根據一定標準分為幾種較小的類型。本質是邏輯分類,根據思維對象的共同點將其分為不同的種類。其實就是給問題分組。界定好羅列出來的問題的類別屬於哪一類別顯得十分重要。它屬於「類、因、法、果」中的哪一類別,這是第一次分類;屬於「因」的哪種具體類別,是主觀原因還是客觀原因,是主要原因還是次要原因等,這是第二次分類。也許有第三次分類,這些都要研究好了。
④ 概括判斷
分類後應該對各個類別進行概括,即在相同屬性的事物中抽取出本質屬性,從而形成普遍概念和判斷(思想觀點句),進而展開說理論證,即分類分析。吳炳忠
⑤ 分類排序
分類是把整體事物依據一定的標準分為幾種較小的類別來分別進行考察,從而觀察各個小類事物的特徵、規律。目的是發現這個整體事物的全部特徵、規律。各個小類分出來後,小類別的排序應在研究好它們的邏輯關係的基礎上,依據類別的重要性程度進行降冪排列,然後分別分層表達。吳炳忠
⑥ 分解內涵
概念的外延是可以分類的,因為它是眾多事物的集合體,而概念的內涵是不能分類的,那就進行分解分析,即進行結構分析,就是對構成概念的要素進行分析。如,預測。內涵是預先推測,分解為:①預先,②推測。然後對「預先」,對「推測」進行分析論證。
推薦閱讀:
※媽媽!我要去,我要去,我要去參加5月27號的伊對伊8周年校慶晚會做小明星!
※如何評價佛山市某校疑似佔用學生休假時間來大搞「面子工程」?
※張代遠門下到底多少人有難言的苦衷?南京郵電大學研究生教學現狀如何?
※全國各地有償補課屢禁不止,作為家長該做些什麼?
※如何評價「雙一流」建設學科中多所學校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入選?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