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藏龍》--文人武俠的巔峰

文/哈磊

大家好,我是哈磊,很高興與你在「雜人影評」相會!

這裡既不嚴肅也不緊張,有的只是團結和活潑。以影會友,咱們來一同感受電影的快樂,裝裝逼,扯扯淡。作為本號的開篇第一文,我決定來個大的。聊聊武俠電影,甚至華語電影的巔峰之作,2000年李安導演的《卧虎藏龍》!

《卧虎藏龍》的故事改編自王度廬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代大俠李慕白隱退前與九門提督之女玉嬌龍,圍繞青冥劍而引發的一系列江湖恩怨。

這部影片在IMDB評分7.9,豆瓣評分8.0,屬於「優秀」。但在我看來,是嚴重偏低的。對於IMDB,由於文化差異,華語電影的評分一向不高。而對於豆瓣,則純粹是因為當年的「印象分」拉低了整體的評價。

要知道,這可是華語電影唯一一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成績,當年的《霸王別姬》也沒做到。而且在2001年的奧斯卡上,十項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的重量級獎項),四項獲獎。北美票房達到1.28億美元。這些成就,用「優秀」來形容真太低了,簡直是「卓越」!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卧虎藏龍》這樣「牆內開花牆外香」的結果呢?我來試著解析一下。

劇情不多說,想必大家都已經刷過了。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片名,「卧虎藏龍」既是與原著書名保持一致,也暗含了電影的副線(小說中是主線)里,玉嬌龍與羅小虎兩人的名字。但在我看來,其真正的含義,則是表明了作為個人,在中國傳統儒靜的精神文化里,表面的剋制、隱忍而內心跌宕、波瀾的矛盾。一如片頭藏在黑幕中狂風卷席的竹林,秩序而狂野(這裡出片名時,伴隨炸裂的巨響,真的帶感!)。

電影的內容也體現了這樣的精神內核。李安是一個真正學者型的導演,學貫東西古今,對於西方世界的生活方式、普世價值和東方文化的內心修養、人文關懷能夠天才地融合起來。比如《斷背山》和《理智與情感》,實際就是披著西方外衣的東方故事。同時李安又是一個極會講故事的人,他的作品,用余秋雨點評莎士比亞的話來說,就是「半透明的雙層結構」。外表是一個邏輯自洽、不落俗套的好故事。但是仔細分析,會發現其中每一條副線都暗暗將這個故事轉了好幾折,甚至有的已經完全翻轉了故事的表面意義。典型例子是《色戒》和《少年PI的奇幻漂流》,這裡時間有限,有機會再來仔細分析這兩部作品。

正因為李安自身的這些特點,《卧虎藏龍》實際上就成為了一個三層嵌套式的故事結構。第一層是表面上的江湖恩仇,第二層是李慕白、俞秀蓮和玉嬌龍、羅小虎的四角感情糾葛(李慕白和玉嬌龍實際上是互相動了心的,竹林和溶洞兩場戲有充分說明,可以仔細留意),第三層則是討論了慾望、願望在現實社會規則中克制、忍耐的必要性。

而故事的層級越深,則越代表了一部電影真正要表達的主題。因此,《卧虎藏龍》整體呈現出來的是華麗外表包裝下的殘酷哲學思考,在氣質上更貼近「人文電影」而非「武俠電影」。

這種思考提高了整部影片的質感,對於觀影次數多的人來說,能明顯感覺得到,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不知道好在哪」。因此,在2000年上映的時候,電影產業最發達的北美地區,得到了無論是普通觀眾還是專家學者的一致好評。有人將這種現象簡單理解為西方對於東方神秘文化的好奇,實在太小瞧美國人了。在2001年的奧斯卡上,除了技術類獎項之外,最佳外語片的殊榮就是最好的證明,要知道這個獎項一向青睞哪些「具有哲理思辨的文藝片」。

但在2000年,中國的電影市場可以用「死寂」來形容,全年票房不過五億左右。人們的觀影習慣沒有形成,觀影次數少得可憐,對於電影還停留在「視覺奇觀、緊張刺激」這種概念里。因此,《卧虎藏龍》這種人文武俠片一推出,差評如潮,普遍反映為「不激烈,沒勁」。以至於《卧虎藏龍》斬獲奧斯卡時,國內一片驚愕,紛紛表示不理解。甚至當初還有一檔電視節目,三位嘉賓煞有介事地總結《卧虎藏龍》能獲獎的原因是老外沒見過世面,腦子進水,是「中國功夫」、「西域蒙哥」給他們帶來了新鮮感。今天看來,這些言論真的太可笑,但也反映了那時中國人對於電影,對於娛樂,還沒有清晰的認識。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亟待開發。而恰巧,《卧虎藏龍》卻無意間間接激活了中國的電影界,一點點打開了這個命中注定的世界電影最大市場!

中國電影市場的激發,要歸功於兩個人--馮小剛和張藝謀。馮小剛用獨特的馮氏喜劇培養了國人進電影院的習慣,而張藝謀則用一部《英雄》,徹底轟開了中國電影市場的大門。

《英雄》的成功是現象級的,票房號召力有點類似於今天的《戰狼2》,但在國際影響力上,甩了《戰狼2》好幾條街,是迄今為止在話題性、商業性和營銷能力上最成功的華語電影。雖然評價兩極分化嚴重,但不可否認《英雄》在電影史上的歷史意義。而《英雄》的誕生,則要歸功於《卧虎藏龍》。正是由於《卧虎藏龍》在奧斯卡上的巨大成功,導致了那些在追逐小金人的導演們紛紛開拍武俠片、古裝片,寄希望可以抓住美國人的審美,取得一些榮譽。於是張藝謀有了《英雄》、《十面埋伏》,陳凱歌有了《無極》,就連馮小剛也祭出了《夜宴》。

正像當時的中國觀眾一樣,國內的名導們,因為市場貧瘠和教育背景、眼界等原因,也錯誤地看待了《卧虎藏龍》,並沒有認識到其背後的西方人所習慣的人性悲劇感和撐起整個電影的格局性。導致了一部部東施效顰,票房成功,畫面華麗,但內容空洞的、低級的「爛片」誕生。這些電影,不光在國際上沒有掀起浪花,在國內也罵聲一片,叫人唏噓。

上面簡單談了談《卧虎藏龍》的故事結構和對於中國電影市場帶來的影響,算是從歷史角度分析了影片。下面,我們就來聊點乾貨,從技術角度,分析下《卧虎藏龍》的精彩。

電影也好,小說也好,要想取得成功,甚至名留青史,需要具備哪些因素呢?在我看來,最重要的就是「格局」。簡單來說就是作品視野的寬度,以及作品中包含內容的廣度。好的作品,一定是視野廣闊,包羅萬象的。

比如曹雪芹的《紅樓夢》,視野不局限在家族的興衰,而是看到了人文、歷史,看到了歷史更迭的蒼涼。同樣,它也集成了服裝、食品、習俗、藝術等諸多領域的大全,這些都統一在了宏大的格局之中,井然有序,渾厚飽滿。其他的文學作品,如金庸的《天龍八部》,格麗特-米切爾的《飄》等都有這樣的格局。

至於《卧虎藏龍》,李安從一開始就將視野擴展到了中華文明的最深處,即個人慾望的探討,上面已經講過,不再贅述。而在內容方面,則更是大成所集。從一開始京城天橋的各樣雜耍,到不重樣的、種類繁多的兵器、武術展現,看得人嘆為觀止。整體匯聚到人文思考,尤其是「小我大我」之矛盾的深刻思考時,顯得這些市井百態、招式兵刃,無不江河入海渾然天成,絲毫沒有炫技賣弄的做作感。在之後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李安又做到了,這種圓潤,也第二次收穫了奧斯卡的最佳導演。

武與哲的統一,意境的流動,在《卧虎藏龍》中體現的淋漓盡致。這讓我想起了去世的武俠電影大師,我的邯鄲老鄉--胡金銓。他的電影是真正的「文人武俠」,對白扣著押韻,武打伴著鼓點,並也在詮釋武術的多種樣式。如《大醉俠》中,酒館裡你來我往的兵器過招,不正是《卧虎藏龍》蔡香妹和碧眼狐狸的接鏢還鏢嘛!

巧合的是,《大醉俠》和《卧虎藏龍》都有鄭佩佩老師參演,只不過一個是美麗靈動的金燕子,一個是陰險毒辣的碧眼狐狸。

胡金銓的意境也體現在構圖上,人往往安於屏幕一角,大量的留白一如恬靜的工筆山水,天與地,大與小,相對而立,沁人心肺。

《卧虎藏龍》里鮑德熹所做的構圖,同樣安靜、淡雅,但又隱隱透著不平衡,傳達著內心涌動的情感。

「人文武俠」的世界,胡金銓、李安是楷模和豐碑,展現的是畫卷,品的是滋味。徐克、程小東、洪金寶的武俠則是烈酒,酣暢淋漓。今天的徐浩峰、王家衛,則代表了「現實武俠」,更貼近真實的武林,將就的是制度、規矩,尋求的是傳統。

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武俠夢,所以多說了幾句。近年來國產武俠劇和武俠電影實在辣眼睛,真懷念那個時代!

最後再說說《卧虎藏龍》最偉大的點睛之筆,譚盾先生的原聲配樂!

用兩個字來形容就是--「神技」!個人認為,《卧虎藏龍》的配樂是最棒的華語電影配樂,沒有之一。磅礴大氣,瑰麗神秘,充滿想像力,國曲西樂相得益彰。

拿主題曲來說,馬友友的大提琴悠揚地訴說著武林的、社會的安靜、平和,突然間炸裂崩坍,人們心底的情緒雖急不可耐但又舒緩暢流地湧出。就像李慕白所說的,「時間、空間都不存在了」,剩下一片幻境,光明在黑暗中迸出!

另一個經典的曲目則是夜斗,開頭悠揚,轉懸疑,轉鼓點,配合俞秀蓮和玉嬌龍的爭鬥,鼓點越來越密集,越來緊張,忽得驟然停止,玉嬌龍飄身飛走。配樂配得神乎其技,楊紫瓊和章子怡也完成了中國電影史上最精彩的追逐武打戲。全片戲核,皆在於此!

《卧虎藏龍》其他方面也極為出色,比如葉錦添的服裝,提姆-斯奎爾斯的剪輯等。總而言之,《卧虎藏龍》是一幫認真、嚴謹,創造力強的班底,在李安大格局的調度下,共同創造出的一部傑作,其工整度竊以為只有《霸王別姬》可以一比!

《卧虎藏龍》是華語影壇的不朽,更是武俠電影,「文人武俠電影」的巔峰。希望不是最後的巔峰。

好了,這一次的影評到此結束,歡迎大家和我交流討論。我會每周更新兩篇影評,一篇是對經典的分析,一篇是目前院線上映的影片賞析。

謝謝大家的支持與鼓勵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雜人影評」(zarenyingping)。

下期見。拜拜!


推薦閱讀:

電影《捉妖記2》影評
《香水》|殺了14個少女 只為獲得體香
縫紉機樂隊:請不要折斷夢想的翅膀
今天中秋節,我替各位試吃了一下逐夢演藝圈,嗯,還是吃月餅吧
《妖貓傳》這才是陳凱歌真正想要表達的

TAG:電影 | 每周影評 | 電影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