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分享:職場彙報材料寫作技巧系列之四「拔高」
我們在寫彙報的時候都有體會,就是一稿就能成的很少。
初稿完成,一篇彙報應該說只能算是完成了60%到70%,還需要我們精雕細琢,反覆修改,才能提高質量,令領導滿意。
反覆推敲,理順邏輯關係
一篇好的彙報,首先一點是思路脈絡清晰、行文邏輯順暢,環環相扣、層次遞進,讓人聽了感覺不雜、不亂,對基本脈絡能有個初步了解。
1、標題與內容
就是看二級、三級標題下面的做法、事例,包括點思想的話,與標題所要表達的中心意思是否一致,是否緊扣主題。如若不然,那麼就需要我們重新挑選新做法或者新事例,千萬不能「撿到框里都是菜」,捨不得扔、捨不得改。
2、導語與行文
就是各部分、各段落開始時的導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冒兒」,銜接是否順暢、過度是否自然,能不能蓋住下面的小標題或者主要內容。
3、做法與事例
要相互佐證、相輔相成,對於前後關聯不大,明顯不存在因果關係的,要及時進行調整修改。
去粗取精,突出特色亮點
彙報材料是通過文字來說明情況、報告工作的,受時間、空間、聽眾興趣等條件的影響,要求我們寫出的彙報必須在短時間內既把基本情況說清楚,又能把單位建設的特色亮點展現出來,讓上級領導聽了能感興趣、受觸動。具體就是做到「三看」:
1、看內容準不準
就是看所寫的一些做法事例,是否有違背上級精神要求的地方,是否有與當前形勢結合不緊密的地方,是否有明顯不符合單位實際的地方,一經發現要及時進行修改。
2、看特色亮不亮
寫材料講究一句話叫「人無我有、人有我高、人高我新」,所以在修改彙報的時候就要看我們一些特色經驗、個性做法,寫的夠不夠豐滿,挖的夠不夠深,能不能引起領導的興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看層次明不明
寫初稿的時候,由於思考的不一定很深入,對整體掌握不一定很全面,在彙報某一方面工作時難免會有貪大求全、面面俱到的情況。修改的時候就要求我們根據需要,對特色的工作濃墨重彩、集中反映,使之成為整個材料的重頭戲;對於一般化、共性的東西則盡量少彙報,或者一筆帶過,或點到為止,做到主次分明、重點突出。
總結凝練,體現思想高度
曾有偉人關於如何寫材料時說過:「只談情況,不談觀點,是開材料倉庫。人的頭腦是加工廠,沒有材料不行,有了材料要經過加工,要產生觀點,要觀點統率材料。」修改彙報初稿,就是一個再加工、再提煉的過程,要對已經成文的初稿,進行深刻透徹的綜合分析,總結提煉觀點、思路,把彙報的思想高度提上來。
1、要先聲奪人
就是對具體的工作內容有自己的看法或者觀點,提升彙報的思想性,能夠集中反映出單位領導或一級組織,抓工作的特色思路、思想站位、創新方式。
2、要精準概況
就是把零散的做法用生動的語言系統地串起來,總結出本單位帶經驗性、指導性的思路和做法,給人留下比較直觀的印象,讓人聽著很直接、很明了,也反映抓工作很有思路。
3、要畫龍點睛
就是在敘述完具體經驗做法之後,用數據、事例、成果或者一句總結性的語言進行印證,使經驗做法顯得更加真實、有效。
字斟句酌,提升語言質感
彙報材料一般是首長向上級領導進行的口頭工作報告,不像書面材料具有較強的「既視感」,需要我們在修改時充分考慮有聲語言的特點,逐字逐句的打磨雕飾,使彙報內容更加簡明、新穎,引人入勝。具體需要做到:
1、簡潔精鍊
敘述要力求簡單、明了,既把事情說明白,又不顯得啰啰嗦嗦。這就要求我們在修改過程中,對可有可無、意義不大的地方該刪就刪,該壓縮就壓縮,盡量把長句變短句,用一句說清一個事。
2、用詞新穎
就是在修改的過程中,要敢於大膽引用新話新詞,為材料增添新意,給人以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受,讓材料更加有靈氣,更加有特色有時代感,起到錦上添花的妙用。但是切忌用生僻詞、自造詞,不僅不會給彙報加分,反而讓受眾者感到不舒服。
3、上口流暢
我們常說「三分稿七分念」,一次彙報的成功與否,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念起來是否朗朗上口、流暢通順,既讓讀彙報的人感到很輕鬆,又讓聽彙報的人感到很享受。這就需要我們在完成修改雕飾後,從頭到尾發出聲來通讀幾遍,著重感受一下前後銜接是否順暢、頓點設計是否合理、助詞使用是否恰當,把彙報修改到最佳效果。
推薦閱讀:
※領導住院了,到底要不要去看?
※如何成為公文總結高手
※第四課 高瞻遠矚看公文總結
※第一課 學好總結的三種意識
※工作默默無聞,不招領導待見,如何讓領導發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