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成長]1.1 老師世界的教學階級分層

「老師」這個職業我們再熟悉不過,幾乎每個人一生中都要遇到十幾位甚至幾十位老師。雖然這個職業分布廣泛,從業人員眾多,但是「好老師」確實不多,優秀的老師就更是少之又少。那究竟如何成長為一位優秀的老師呢?我將用這篇文章從教學的角度為你揭開「教師成長之路」。

我的教學經歷,可以說是各種形式的濃縮:從線下到線上,從小班到家教,從錄播到直播,從動畫到雙師,甚至還給專業音樂劇劇組做過全國巡演的隨團老師,負責未成年演員的功課。而學科也是從初中數學,到現在的小學奧數,和之前的高中數學、初中英語、初中語文、初中物理、雅思、MBA聯考,甚至偶爾業餘的教人做「法蘭佐」耳壓平衡(自由潛水入門的一個技巧)。足跡踏遍高思教育、簡單學習網、巨人教育、百度作業幫、步步高家教機、跟誰學、騰訊課堂,到了現在的新東方「泡泡少兒」。「教人」似乎已經成了一種職業病,一種默認的生活狀態。這些經歷,讓我對「老師」這個角色——注意我不再將其稱為職業,而變成了生活中的一種角色——有了一個認識:重要的不是教什麼,而是怎麼教。

市面上大家常見的教師培訓,主要分為兩類:要麼教你考證書,要麼教你上講台。前者大多是面對有「考證」剛需的人開設的培訓課程,後者則是大多數培訓機構進行的崗前流程化訓練。但是在我看來,這兩類培訓的不足之處,是參加者的基本出發點不是「怎麼教好他人」,而更多的是想「怎麼讓自己快速通關」。所以這樣的培訓,只是帶你高效成為老師的一個台階。也就是說,培訓的結果離「優秀老師」真正的定義還有一定的距離。

在接下來的內容中,我希望從一個大家容易忽略的角度,探究到底是什麼造就了所謂的「名師」。這些文字的目標也很清晰,就是「教你當名師,助你成魔王」。這裡的「魔王」,是我對老師劃分的所有階層中最高等的那一個。

從宏觀上來看,老師培訓可以分成三個方向,即「眼界、意識、行為」。它們之間的邏輯關係應該是「眼界激發意識,意識決定行為」。用一個我的親身感受來分析一下,雖然這個經歷非常生活化,但是足夠形象。我們從小都知道長沙的油炸臭豆腐是出了名的特色小吃,但是我接觸過的所有打著「長沙」旗號的臭豆腐沒有一個留下了好印象。在我去長沙的時候,這種印象讓我很糾結是否還有必要品嘗一下。但是在嘗了一口之後,瞬間我的感受是:假的假的!之前吃到的都是假的!實在是好吃!

其實大多數的職業也是這樣,在沒有足夠了解一個行業和職位長久的發展路徑時,我們很容易片面的做出一些結論。所以我們必須要知道,自己所在職業內,做到最牛最強最厲害的人是什麼樣的。以老師為例,那些你能接觸到的最好的老師,究竟有多好,究竟好在哪裡——這就是眼界。就好比如果真的沒親身品嘗長沙當地的臭豆腐,那我可能一輩子都會認為這個小吃名不副實了。如果你一輩子都沒有接觸過好的老師,那在你的意識層面很快就會觸碰到職業的天花板了。

那有了眼界之後呢?你既然已經見識過什麼樣是「好的」,已經見識過了「好的」老師有多好,下一步就會激發自我的進步意識,去找方法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和能力。而在這個環節,你提升的方向可以有兩個維度,一個是從「人」的維度進行,另一個是從「課」的維度進行。

「人」的維度,指的就是你自己內在的綜合能力,比如你的學科功底是否過硬,是否總被「掛黑板」;比如你的課堂表現力是否豐富,是否能保證沒有學生在你的課堂上睡覺或者看閑書;比如你的課程設計能力是否優秀,是否能夠設計出一堂完整、流暢、有趣、新穎的課程,等等。這些能力都是你作為一個優秀老師的基本裝備。

相較於「人」,「課」的維度更多指的是展示、外化、輸出的層面了。之前看過一個TED的演講,其中把人的行為過程分為「Learning Zone(學習區)」和「Performing Zone(展示區)」兩部分。對於老師的成長來講,「人」的訓練就是這裡的學習區在工作,我們需要去學習各種各樣的技能;而「課」的訓練,更多的就是展示區的事情了,我們要思考如何把課程講好,講的既有益又有趣。所以在你具備了上文中「人」的能力後,如何運用這些能力完成備課、行課、家長溝通等環節,就是這部分我們要訓練的技巧。

綜上,免不了再次像是職業病發作一般畫一下重點:教師成長的邏輯是「眼界激發意識,意識決定行為」。接下來,就是我們先開眼界的時候了。

之所以給這一部分取名「開眼界」,是因為經常聽到有人把類似「我不想做一眼看到頭的工作」,或者「我不想過一眼看到頭的人生」當作辭職的借口。然而我想說,「一眼看到頭」也是一個不容易的能力呢!一個職場新人,正是必須去了解你的職業或者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從而有一個自己大致的規劃和方向。所以開眼界的目的,就是看清成長路徑,明確職業目標。就像王大老闆的那句話:定個小目標,先賺一個億。一個億不是說賺就賺,但小目標是必須要有。畢竟,有了目標,才有個成長的方向。

在這裡,我對目前市面上常見的老師進行了一個階級分層。在分層前,需要做以下兩點說明。

1、因為我講的都是「教學」相關的內容,所以在這些成長路徑中,只涵蓋一直在講台上奮鬥的老師,並沒有涉及轉到管理崗或者運營崗的老師們。

2、因為我個人的經歷都是在校外的培訓機構,所以主要是以培訓機構的標準進行分層,不過大家也可參考我後面寫到的每個階層老師的特點,對其他教師進行教學上的分析。

下面就有請我們的階級分層圖隆重登場。

一、會說話的練習冊

教學方面最底層的老師,我認為可以比喻成「會說話的練習冊」。在我剛開始嘗試網路授課的時候,一直在琢磨一個問題:老師和練習冊答案的差別在哪?如果學生看練習冊後面的答案就可以看懂,那為什麼還需要我講解的視頻?後來我想明白了,二者最大的差別,就是練習冊答案只告訴你了正確的結果是什麼,以及是怎麼得來的;而好的老師應該幫學生想明白,錯誤的結果為什麼是錯的,為什麼學生沒能想出來正確的答案。想明白學生錯在哪是一個很有難度的事情,因為正確的答案只有一個,而錯誤的答案成千上萬。只有經驗足夠豐富的老師,才能胸有成竹的在學生做題前,就料到哪些地方有陷阱。

換句話說,「會說話的練習冊」其實是成語「照本宣科」的一個形象化描述。剛剛走入職場的老師,往往都處於這個階段:他們還沒有把自己所教學科、所教階段的內容完整講一輪,所以對知識的關聯性、知識點背後的結構並不全然了解,只能就題論題的講課。同時,這些老師還缺少對教學技巧的探究,更多精力還放在講授內容本身和適應「站在講台上」的感覺,無暇進行更多的思考。

其實從一個最簡單的外在表現就可以看出一個老師的經驗,比如擦黑板。講台上的「老油條」擦完黑板,會把板擦或者抹布隨意的往講台上一扔,而初出茅廬的老師,則會小心翼翼的放好,甚至還要把抹布整齊的疊起來。這是因為新老師還沒有適應「講台」這個新的領土,要去習慣這種感覺。

二、「好」老師

如果說「會說話的練習冊」是還沒有講過完整一輪的新老師,那麼「好」老師指的就是講過了一輪之後,對教學內容比較熟悉,對知識體系非常清楚的老師。請注意,這裡的「好」字我加了引號。形象的來講,家長給這個階段老師的評價通常是「嗯,這個老師挺好的」。他們在功底方面已經滿足了要求,在授課上也有了一定的技巧,並且開始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給這類老師一個知識點,他能夠順暢的說出知識點背後的原理和內容。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能把薄的書講厚」的老師。

此外,這類老師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的「好」很大程度是依靠教齡的成長。隨著教學時間的增長,老師在內容和教法方面有了一定的積累,逐漸地體現出了「權威性」,也就有了家長認可的「好老師」。但這也牽引出了另一個問題:教齡到底有多重要?是否教齡越長的老師講課就越好?我個人認為,在老師成長到一定程度後,教齡增長帶來的教學水平增長的邊際效應越來越小。在我個人看來,有很多個人介紹裡面寫著「教齡8年」「教齡10年」的老師,真實水平和「教齡3年」的老師也差不多。據此,給各位老師,尤其是培訓機構的老師提一個建議,個人介紹中的教齡,並不是你的優勢,但是如果教齡只有一年的話,倒一定是劣勢。至於老師的個人介紹如何寫才能新穎、精彩,我後面會專門來講解。同樣,也給選擇老師的家長一個建議,教齡和教學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並不是正相關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教齡歷史悠久的老師不如一些年輕老師受歡迎的原因。

而我接下來要講的下一個階層的老師了,他們的教齡當然足夠長,但是他們後期的成長並不是單純靠教齡的堆積實現的。

三、「這老師真棒!」

這個階層的名稱,我引用了一句家長的評價。如果說家長對「好」老師的評價為「嗯,這個老師挺好的」,那麼對「王牌老師」的評價應該是「這個老師真棒!」別小瞧這一個「真」字和後面的感嘆號。從這個語氣中你會發現,對「好」老師的評價只是一種客觀上業務能力的認可,而一旦加上了這個「真」字,就變成了一種情感融入的讚美,這就是過人之處。

這種讚美之情的源頭,主要包括業務層面和交流層面的。「好」老師在業務上做到了「能把薄的書講厚」,那麼「真棒」級別的老師就做到了「把厚的書講薄」。也就是說,備課、授課的時候不僅能夠把知識體系和要點講解到位、分析清楚,還很擅長總結,能夠用一種學生便於接受的方式進行分析概括。我們經常說好學生要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些老師正是教會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手。

舉一個教學的實例。在講等差數列的時候,「好」老師的水平會停留在給學生講清楚:等差數列是數列的基礎,其中包括公差、首項、末項、項數等概念,並講解相關公式。那麼「真棒」老師會怎麼講呢?他們會做出一些知識本質的歸納,例如:等差數列的本質是每次增加相同的量,所以重點要關注「增加了幾次」「每次增加幾」,當然減少也是一樣的道理。這樣的講法優勢在於,當學生遇到一些表面看似複雜,但實際數據結構是等差數列的難題時,可以「撥雲見日」,很有目的感的去找到計算的目標——增加了幾次、每次增加幾。而不是死板的套用公式解題,有的時候公式還用錯。

除了業務層面,「真棒」老師的優勢還在於交流上。再舉一個例子。有一次,我看到一個家長領著孩子和數學老師聊天,家長問:「張老師,我們家孩子數學不好,問題究竟出在哪裡了啊?」初出茅廬的老師因為缺少過硬的功底,經常不知道應該如何回答這類問題,常常顯得手足無措。而當時那個老師的回答是:「他的數學邏輯能力不太好,得加強一下。」家長也不好意思多問,但是從表情我能看出來家長心裡肯定在嘀咕:「數學邏輯能力到底是個什麼鬼啊!」但是礙於情面,她勉強地回答了一句:「好的,謝謝張老師,我下去讓他加強一下數學邏輯。」然後就領著孩子走了。從我身邊經過的時候,就聽見家長對孩子說:「聽見沒有,張老師說你數學邏輯能力不好,下去要好好練習一下。」這孩子也還算聽話,嘟囔了一句「好的」,敷衍了事。但我能看出來,孩子的內心也在想「數學邏輯能力到底是個什麼鬼啊!」根據這段對話,相信你可以看出這位老師交流能力的欠缺。如果是「真棒」級別的老師會怎麼說呢?首先一定會說出「數學邏輯」這個專業辭彙,來體現他的教學權威性。然後接下來,他需要生動形象的解釋出來,對於孩子來講,什麼是「數學邏輯」。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你的「因為」和「所以」是否對應,對應就是符合邏輯,不對應那就是「侏羅紀(豬邏輯)」(權當一個冷笑話)。進一步,還可以更加幽默的講解:比如外面下雨了,所以我要打傘,這就是符合邏輯;但是「因為我長得帥,所以我跑得快」,這就是荒唐的,沒有人用顏值在跑步。這樣講解之後,相信家長就會覺得你不僅專業,你還懂孩子、懂家長,自然會從客觀的認可,升級為主觀的讚美。

這裡,我還有必要解釋一下什麼叫做「把厚的書講薄」。這裡的「薄」指的不是信息少,而是信息的切片足夠「薄」。好比上文中的「數學邏輯」就是一個很「厚」的詞,在信息量上是很大的。而你用一段話把這個詞講解清楚,每一句話都是「薄」的,都是易於理解和接收的,這就是「薄」「厚」之分。我還經常開玩笑說,傳說中,中國古代有一個特別「薄」的詩人,他每次把詩寫好之後,不會拿給專業的文人看,而是先給路邊的老奶奶們讀,老奶奶聽懂了,他就滿意;老奶奶聽不懂,他就回去修改——這個人就是白居易。所以老師無論是講課,還是溝通,如果都能像白居易一樣「薄薄」的講,那你離「真棒!」就不遠了。

四、王牌老師

看完上面的「真棒」老師,你可能已經覺得這樣的老師很難能可貴了,那麼「王牌老師」究竟「王」在哪裡呢?「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會發現,這些老師會有那麼一點點「魔性」。究竟如何才能讓自己「魔」起來呢?答案是:一定要有非常強烈的個人風格和獨到的見解。在上一個階段,個人風格已經初見端倪,但是到了王牌階段,一定要將其深化深化再深化,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愛」上你和你的課堂,這就是你的「個人魅力」。也就是說,前幾個階層,學生更多愛的是課程,是內容。但從上個階段開始逐漸轉移,到了王牌階段,學生愛的就是「你」,是「你」這個活生生的人。這個時候,內容已經開始不是最核心的競爭力了。

接下來我們就談談什麼是「愛」。如果你找不到清楚的答案的話,就想想你的「(前)男友」或者「(前)女友」。為什麼你們之間會有愛情?因為對方能夠讓你哭,能夠讓你笑,能夠讓你動真心,能夠干擾你的情緒。對於學生也一樣,如果這個學生在我的課堂上大笑過、哭泣過、憤怒過、悲傷過,那他對我的課堂和對我這個人一定是有感情的。而如果學生在你的課上毫無互動,你的一舉一動從來沒有觸動過他的神經,那就是無愛的。所以,老師的「魔性」一方面就體現在,可以激發學生情緒的波動,使學生和老師、課程有感情的互動。

說完了「愛的魔力」,再來談談另一個素質,就是個人風格。新老師一定要切記,個人風格一定是在較長的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性格中的一部分特質。你可以刻意的強化它,但很難刻意的創造它。所以我比較不贊成的是,有些教師培訓新人總會被教育「你要有自己的風格」。咬文嚼字的講,應該是「你要發掘自己的風格」。記得有一次新教師培訓,有一位女老師一上來自我介紹就說了一句「大家好,我是冰雪聰明型的某某老師」。我當時就愣了一下,說實話,除了語言上的「冰雪聰明」以外,我沒有感受到這位老師身上有任何可以和這四個字關聯起來的特質。這樣就導致弄巧成拙,對於挑剔的家長,反而容易引起反感。所以個人風格是需要自己周期性的進行總結、提煉,然後再強化的過程。你可以像周思成老師那樣「瘋瘋癲癲」,也可以像易中天老師那樣永遠「撲克臉」,也可以像張雪峰老師一樣有一種「蒙娜麗莎的微笑」。

此外,王牌老師除了修鍊自己的技能,還需要有一定的網路渠道幫助其擴大自身的產能。現在這樣的平台有很多,直播、錄播、雙師、公眾號、知乎、小程序,等等。需要在平台上深耕細作,保證自己能夠有持續產出優質課程的能力和狀態。王牌老師的一個很好的鑒別標誌,就是是否從線下轉到線上,並且能夠在線上的課程中佔有一席之地。大家不要小瞧這一個跨越,因為互聯網是一個高度透明化的平台,有一些小毛病小問題在線下課堂也許不足掛齒,但是一旦到了網路這個公開的平台上,老師就必須追求完美。例如你某講課程難度太大,在線下班可能並沒有太過激烈的反饋,稍微調整一下就可以解決問題,但是如果在線上,當幾十個甚至幾百個學生一起留言,抱怨「太難」「聽不懂」,那可就非常棘手了。所以,能否產出優秀的線上課程是一塊試金石。

五、魔王老師

好了,終於到了最後這個重量級的老師出場了。從王牌老師開始,教師和課程就轉到了線上,魔王老師也如此。但是魔王老師最大的進步,是自帶流量。也就是說,王牌老師只是在某個平台或者某個教學領域內部有較高的知名度,他的流量受平台和學生人群影響還很大。而魔王老師已經具備了教學圈之外,更大的社會認可和影響力,甚至除了課程,還可以參加節目、寫書等等,實現「多棲」發展。

誠實的講,對這個等級的老師,我目前還沒有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感悟,主要是因為我自己目前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等我能夠實現突破的時候,會進一步和大家分享的。

以上就是我評估的老師世界裡的教學階級分層,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想和你繼續「開眼界」,討論一些比較哲學的問題——我們到底在教什麼?


推薦閱讀:

TAG:教師技能 | 兒童教育 | 職場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