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打法上,中醫就是醫界的樂視

本篇可看作上篇關於「阿膠事件」的後篇,關於中醫還是有些觀點,不吐不快。

先拋開中醫話題不談,從去年(也即2017年)的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談起。

這個獎頒給了三個美國科學家——傑弗里·霍爾(Jeffrey C. Hall),邁克爾·羅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邁克爾·楊(Michael W. Young)。

原因是:

他們發現了地球生命節律的分子機制,解釋了生命包括人類的內部「生物鐘」究竟如何工作,以預測和適應正常的生物節奏,使之與地球律動(每24小時一個周期的晝夜節律)保持同步。

一句話解釋他們的成果——使用果蠅作為示範生物,分離出一個控制日常生物節律的基因。

他們的研究表明,該基因編碼一種在夜間集聚在細胞中的蛋白質,然後在白天降解。隨後,他們發現了這種機制的其他蛋白質組分,揭示了細胞內自我保持的(可關注同名公眾號:商業哲學評論)生物鐘的控制機制。我們現在認識到,生物鐘在包括人類在內的多細胞生物中,以相同的機制起作用。

以下為專業表述,慎讀,可快進:

賽摩爾·本澤爾(Seymour Benzer)和他的學生證明了未知基因中的突變,能擾亂蒼蠅的晝夜節律時鐘,並將之命名為「周期基因」,但這種基因究竟如何影響了晝夜節律?

去年的諾獎得主通過果蠅了解了這種「周期基因」的實際運作。1984年,布蘭迪斯大學的傑弗里·霍爾和邁爾克·羅斯巴什,與洛克菲勒大學的邁克爾·楊密切合作,成功地分離出了「周期基因」。前兩人接著發現了晚上被編碼的PER蛋白質在白天會被降解。因此,與晝夜節律同步的PER蛋白水平在24小時周期內出現震蕩。

下一個關鍵目標是了解如何產生和維持了晝夜節律的震蕩。

傑弗里·霍爾和邁爾克·羅斯巴什假設PER蛋白阻斷了「周期基因」的活性,並認為通過抑制反饋迴路,PER蛋白可以阻止其自身的合成,從而已連續的循環節律調節自身的蛋白水平。

這個模型是誘人的,但幾塊「拼圖」失蹤了。為了阻止「周期基因」的活性,細胞質中產生的PER蛋白必須到達遺傳物質所在的細胞核。二人工作已經表明,PER蛋白在晚上建立在細胞核中,但到底怎麼到達的仍不得而知。

1994年,邁克爾·楊發現了第二個「周期基因」,它編碼正常晝夜節律所需的TIM蛋白。他的工作表明,當TIM結合PER時,兩種蛋白質進入細胞核,在那裡阻斷「周期基因」的活動以封閉抑制反饋環。

晝夜節律鍾分子成分的簡化說明

這種抑制反饋機制解釋了細胞蛋白水平如何出現震蕩,但是問題依然存在。

是什麼在控制震蕩的頻率?邁克爾·楊又確認了另一個基因,可以雙倍編碼DBT蛋白,延緩了PER蛋白的積累。這就提供了對調整震蕩頻率以匹配24小時周期的理解方向。

獲獎者的範式轉變重大發現為生物鐘建立了重要的機制,接下來的幾年中,科學家闡明了機制的其他分子成分,解釋了其穩定性和功能。例如,今年的獲(可關注同名公眾號:商業哲學評論)獎者確定了激活「周期基因」所需的其他蛋白質,以及光可以與生物鐘同步的機制。

生物鐘涉及複雜的生理學。我們現在知道,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細胞生物體,都是用類似的機制來控制晝夜節律。我們大部分基因也都收到生物鐘的調節。因此,精心校準的晝夜節律將我們的生理調整到一天的不同階段。

由於三維獲獎者的創新發現,晝夜節律生物學發展成為一個龐大而高度活躍的研究領域,對我們的健康和生命有著重大影響。

好了,言歸正傳。這個諾貝爾獎和今天要繼續討論的中醫,有什麼關係?先來貼個圖:

為了更便於理解,再給出簡化版的一個圖:

如果去年的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獲獎原因是找到「周期基因」及其工作原理,那中醫算什麼?

中醫可是將一天12時辰和身體各器官運轉對應起來,並且早已給人類寫出了一份「健康作息表」。而這個獎只不過找到個基因,連器官系統都沒對應上。這個獎應該給中醫才是呀?

此時,中醫的表情可能是這樣的:

開玩笑了,舉這個例子,絕非要揶揄中醫。咱們往下細談。

1、把中醫和西醫比作兩家企業……

很奇怪的類比不是?不過這個想法在研究樂視時,已經和中醫關聯起來了。

如果把中醫和西醫比作兩家企業,中醫就相當於樂視。西醫的話,隨便一家我們熟悉的巨頭吧,阿里或騰訊都行。

這裡只看打法,不看成敗,更無需代入情感偏好。

樂視打法:以構建頂層生態為戰略,向下俯衝。

騰訊打法(或是普遍打法):建立基業(即主營優勢),穩步多元化,最終是頂層生態。

沒錯,中醫是自上而下,西醫是自下而上。最終的結局,就是「會師」,大一統,因為都以人體為目標。

中醫一貫崇尚天地人的系統觀,儘管有玄學的成分,但不可否認,它把人體的心肝脾肺腎都關聯了起來,經脈、氣血、陰陽、虛實……這些都是出方的理論依據。

至於藥物的輸出,則依賴於古代典籍記錄的前人成果,藥材會依這套理論而歸入不同類別,附上不同標籤。

至於西醫,很不巧,其最早的雛形,是以哲學形式出現,也就是說,和中醫一樣,最早都是形而上的東西。百度百科是這麼寫的:

在人類歷史的早期,醫學是以哲學形式出現的。人類在對自身身體理解的基礎上,提出了各種各樣的醫學理論。

古代西方國家的醫學起源於古希臘,它的它奠基人是希波克拉底,古代西方國家的醫學的「四體液學說」認為人體是由血液、粘液、黃膽液、黑膽液組成的,而且各個部分是相互聯繫的,身體中充滿了各種液體,這些液體的平衡是機體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它們的平衡與否反映在氣色、氣質和性情上。

同時,古代西方國家的醫學還強調心與身、人體與自然的相互聯繫,並非常重視保持健康,認為健康主要取決於生活方式、心理和情緒狀態、環境、飲食、鍛煉、心態平和以及意志力等因素的影響。

古代西方國家的醫學體系要求醫生應當特別重視研究每個病人個體健康的特殊性和獨特性,所以它關注的是病人而不是疾病,強調的是病人和醫生之間的主動合作。

只是,近代以後,科學的進步使西方人認識到,大自然有著自己的運動規律,不能按人們的意願或者猜想來解釋,而是只能用機械理論並以幾何(可關注同名公眾號:商業哲學評論)和數學語言來表述清楚。於是,隨著系統生物學與系統生物技術的發展,21世紀伊始,西醫開始走向後基因組時代的系統醫學與個性化醫療衛生時代。

也就是說,從古代到現代,西醫其實是經歷過短暫的系統研究,而後又轉入局部與微觀研究,並且以此為主,比如,在19世紀,推動西醫發展的兩個方面,一個是外科,另一個是細胞學研究。

2、孰優孰劣?

有人會問,有沒有必要進行比較,雙方井水不犯河水,相安無事不行?

不行,前文說了,最後的醫學,會是大一統的結局,就如每一塊市場競爭領域,最終會有處於主導地位的霸主,而其餘的,唯有附庸稱臣。

所以,這必然是一場爭奪話語權的戰爭,哪怕在我們有生之年沒決出勝負,我們的後代也必受其影響。

我們看市場搏殺,兩個巨頭之爭,是戰略重要,還是執行力重要?沒前提條件時,當然兩者都重要。但當把這個問題聚集到中西醫之爭時,恐怕戰略因素就得忽略了。因為它們沒有總體戰略,只有執行戰略,一個是自上而下,一個是自下而上,無需判別對錯。剩下的只有執行力因素。

單是對比執行力,這場戰爭無不為每個國人擔憂。西醫隸屬科學學科,它能通過與科學無縫接軌,獲得各綜合學科的巨大支持。哪怕是與之稍遠的科技領域,摩爾定律也在間接影響它的步伐。

中醫呢?我們不僅面臨著一個很可笑的局面——反中醫言論,也受到來自中醫行業本身的阻力——只怪別人不懂他,另外,上歲數的中醫大家所剩無幾,而更多的中醫只是照本宣科,執醫而已——頂層理論是在丟失中。

中醫理論有沒有必要現代化?當然有,誰都想。能不能現代化?恐怕不是能不能,而是能現代化幾成。二元的思維模式,在這根子上的問題上,就必須打破。

中醫理論的現代化,意味著這一輸出要經得起科學的考驗,從具體醫學的角度,經得起科學考驗的,必然一直下探到微觀領域的成果。就如開篇的例子,微觀到基因層面。

如果換個角度,把這個例子這麼看:諾獎成果部分(可關注同名公眾號:商業哲學評論)是實證,而中醫理論部分是猜想,那麼,二者相加起來,就是人體微觀到宏觀的完整運轉切片之一。

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當西方醫學研究到某個層面,中醫將為其提供很好的指引,這叫中為洋用。並且,完全免費,因為你不是科學領域的,沒有專利可言。

反過來呢?不好意思,有錢才有專利授權。

或許,在久遠或不久遠的未來,國人也只有包裝自我的偉岸,標榜為全球醫學貢獻了諸多智慧,僅此而已。

是中醫拋棄了時代,還是時代拋棄了中醫?

似乎,十個中醫裡面,八個是前者心態。而十個消費者裡面,八個是後者心態。

3、路長且阻

轉型自下而上,那是追隨,中國沒有基礎優勢。完全自上而下,此路不通,就如樂視。

中醫必然需要採取雙向策略,一是繼續理論的現代化轉換,與科學無限接近,這才會對具體醫學研究有更明確的指導意義,也才能在國際醫學領域擴大影響,樹立話語權;二是強化基礎研究,藥理、臨床、分子、基因……一個也不能少,不斷向上,以科學角度,求證古人智慧。

我們已經有了屠呦呦的青蒿素獲得諾獎,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不是中醫範疇,但至少說明我們的科研底子,並不落後太多。

雙向策略中,恐怕難點還在其一,只因裡面可能包含諸多猜想,就如高難度數獨,要求證板塊,先得猜想子板塊,層層而下,似有先爆破(可關注同名公眾號:商業哲學評論)中間層之意。但這中間層,哪怕西方現代醫學,恐怕也還未探出碩果。就如上述生物鐘基因,也只是發現而已,它的上溯如何對人體局部乃至整體形成作用,這一路徑或系統,仍尚待還原。

所以,中醫的現代化,一言蔽之,就是在前人的系統「猜想」指引下,層層往下猜想,直至接軌科學基礎研究成果,而基礎研究則按圖索驥,結合洋為中用,微觀爆破,層層上溯,最終會師。

備註:關於諾獎的內容引述自《科技日報》

推薦閱讀:

中醫是科學?哲學?還是宗教?——《中醫的真相之二》
中醫的五臟六腑和現代醫學的器官有啥不同?——《中醫騙術之神奇的五臟六腑》
中藥可以不經過臨床試驗驗證就上市——《荒唐的中藥「經典名方」》
中醫院的尷尬困境 : 中醫治療率逐年下降——《中醫現狀調查(二)》
中醫醫院治未病科——中醫四診儀

TAG:中醫 | 現代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