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聊一聊中國古代的3分練和7分食

音頻鏈接

說到中國的健身文化,數千年來已經滲入了我們民族的基因,至今影響著每個中國人。相比西方運動的奔放外向,中國更加強調動靜結合,既有跑跳縱躍,又有含蓄內斂的太極、氣功、樁功等。

這還要從著名的科舉制度開始說起在封建時代,科舉的創立大大影響了中國社會,給底層人民以上升的渠道。除了皓首窮經、寒窗苦讀考文舉人之外,武高力大者還可以通過武舉考試成為武官。提起武科舉,很多人會想起黃飛鴻電影中里的高手「擂台決生死」,然而這與實際的武舉考試相差甚遠。

最早科舉制度只針對文官,此後武則天下令開設武科舉,考試科目包括馬射、步射、平射、馬槍、負重摔跤等。宋朝後,武科舉除了武力之外,加入兵法書籍的筆試,宋神宗欽點《六韜》《孫子兵法》《李衛公問對》等七部兵書作為武學教材,稱為「武經七書」。武舉考試主要集中在兩個環節:第一是射箭,第二是力量,各設標準,合格者才考筆試。1166年武舉進士也仿效文科,有第一、二、三名的排名,這也是「武狀元」的由來。

1898中了武狀元的張三甲也就是蘇乞兒,是中國科舉史上最後一位武狀元。張三甲自幼練武,騎射純熟練,尤以大刀功夫見長,能將一把100斤的練武刀,耍的盤龍翻舞。一次他騎馬舞刀,一擊斬斷一顆大柳樹。馬馱不動柳樹,張三甲肩扛柳樹在徒步走了3里地,面不改色,可見力量之大。22歲時張三甲赴大名府參加鄉試得中武舉,會試時,張三甲弓、筒、刀、石樣樣精熟,技壓群雄,名列榜首。殿試時,張三甲舞動180斤重的大刀,翻飛於考場上,有萬夫不當之勇。光緒帝龍顏大悅,欽點他為狀元。

狀元也需要吃飯,根據《黃帝內經》中提到了,古人吃飯,是「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這裡面的所謂「五穀為養」,是穀物和豆類作為主食,將碳水化合物作為熱量的主要來源,成為中華飲食結構中的主體。

「五果為助」是指水果富含維生素、纖維素有機酸等物質,是平衡飲食中不可缺少的輔助食品。

「五畜為益」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的肉類,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是人體正常生理代謝及增強機體免疫力的重要營養物質,適量食用有益於人體營養的增加。

「五菜為充」指各種蔬菜含有多種維生素、纖維素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可以作為飲食結構的補充。

「氣味合而服之」是指中醫將食物分為「四氣」、「五味」,即寒、熱、溫、涼和辛、甘、酸、苦、咸。

所以從古代開始,華夏民族就已經開始講究食物的味道和性能的搭配,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地進食了。

所以啊,好的訓練既離不開好的訓練方式,也離不開好的飲食。

二者兼備,才能鍛鍊出好的身體。

最後,如果你有什麼健康小問題,歡迎在微信公眾號後台留言或微博私信。我們會根據大家提出的問題制定新的音頻節目來解答,太子爺在後台等著你~

文:太子爺

微信ID:titaifm


推薦閱讀:

春季養生常識
養生黑豆漿怎麼做?
肝膽排毒不好,吃什麼促進排毒?
中醫推拿師說腰痛
中醫和現代醫學的差別,看完你就知道了。

TAG:中國歷史 | 運動 | 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