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白貓咪的顏色分布規律及遺傳學原理

你好,我是亦凡,前天我們更新了一篇關於貓咪斑紋遺傳的文章,後台有粉絲留言想學習一下加白貓咪(雙色,或者三花貓咪)的顏色遺傳規律。今天撰文簡單談談這塊內容,其實這塊內容的理解也非常簡單,如果不深入研究,只需要研究明白一個修飾基因——雙色基因。即可完全理解其遺傳規律。但是本文還是建議,又一定基礎的粉絲閱讀,如果一點基礎沒有的話,還是建議先閱讀舊文《貓咪顏色遺傳學基礎》,下面開始正文。

雙色基因,遺傳符號(S),也被稱為雙色花斑基因。 正是這種基因促使貓的皮毛上產生了不同數量的白色補丁(加白)。

"帶白色"的彩色貓被稱為雙色貓,這也包括三花貓。

許多品種在它們的皮毛顏色譜中包括雙色基因。 但有些品種,如呵叻貓,俄羅斯藍貓,孟買貓和緬甸貓則不攜帶這個基因。

雙色基因的作用

受精卵開始分裂成細胞時,最初這些細胞都是相同的(未分化)。 隨著細胞繼續增殖,細胞開始在胚胎的神經嵴部分分化為更特化的細胞。 神經嵴沿著胚胎的頂部定位。

一些細胞分化為黑素細胞——賦予貓皮毛顏色的細胞。 這些顏色細胞從神經嵴遷移到胎兒身體的所有部位,使毛髮著色。

然而,如果色素細胞中至少有一個雙色基因的拷貝,它們從神經嵴向身體的遷移在它開始後的某個時刻就會停止——這樣,部分毛皮就沒有顏色了。 無色素的皮毛呈白色。 這隻貓生下來就是雙色的——一隻加白的貓。

不完全顯性(Incomplete Dominance)

雙色基因是顯性基因——但具有表達可變性(variable expression)

通常,當基因是顯性的時,對該基因雜合 (Ss) 的貓的視覺外觀與對該基因純合 (SS) 的貓相同。 雖然雙色基因是顯性的,但是在(Ss)的貓和(SS)的貓的外觀之間存在視覺差異。

如果貓是雜合的 (Ss) ——只有一個顯性雙色基因,貓的皮毛將少於50%白色。 如果貓是純合的 (SS) ——具有兩個雙色基因,它將具有大於50%的白色的皮毛,通常大部分的皮毛是白色的,顏色主要限於頭部和尾部。

這種基因表達的"加性"因素被稱為不完全顯性:特徵的表達是具有"劑量依賴性"的。 該基因的兩個拷貝產生完全表達,而該基因的一個拷貝則部分表達。

典型地,當一個基因是視覺顯性的並且你一起繁殖兩個雜合個體時,在統計學角度,將產生3個具有顯性可見表型的個體和一個具有隱性表型的個體。

如果基因是不完全顯性的,則通常預期的3 ∶ 1的比率變為1 ∶ 2 ∶ 1的比率。

1例完全表達,2例不完全表達,1例不表達。

各種圖案

通常加白斑點的分布是極度不同的,但是還是有一定的規律可以遵循。 斑點圖案顯示出有規律的進展的原因是由於顏色細胞從胚胎頂部的神經嵴開始遷移,這意味著貓的頂部、背部區域比底部和腳部先接收到毛皮顏色細胞。 這意味著胚胎首先從頭部、背部和尾部區域接受皮毛上的顏色。 腹部和足部的顏色是最後的。

插圖顯示雙色基因的白色圖案的量的增加的漸進性質

全彩貓(ss): 不加白的貓沒有顯性雙色基因,並且必須是隱性s/s純合的。

雙色基因(Ss)雜合: 這些貓有白色的皮毛覆蓋區域少於50%。

雙色基因(SS)純合: 白色皮毛覆蓋區域大於50%。

純白色貓(S/S):雖然很少見,但理論上有可能擁有一隻完全白色的貓,這是純合子(S/S)表達的結果。 實際上,貓的皮毛是一個很大的白點。

弱修飾基因、多基因性

由於白色斑點的多少是呈一定規律變化的,並且斑點分布的樣子不是完全隨機的,所以決定加白圖案最終樣式的基因,不太可能只有一個。 有證據表明,至少還有一個其他基因具有微弱的斑點效應。 它可以在喉嚨,乳房,或在腹部附近的後腿周圍產生非常小的白色斑點。 實際上,不同的加白圖案是多基因的共同作用下產生的結果。 但是這些弱修飾基因並沒有相關的機構做出更詳盡的研究。

上位性: 玳瑁與三花

上位性表示:一個基因干擾另外一個基因的表達,或者一個基因與另外一個基因相互作用相互表達。

玳瑁色,就是紅色基因和黑色基因的混合。 在玳瑁色的毛髮中我們通常看不到大的紅色或者黑色色塊。 玳瑁色沒有白色,不攜帶雙色基因,因此攜帶的基因型為(ss)

然而,如果玳瑁色的貓咪存在雙色基因,則對應的圖案會特別有意思。 如果玳瑁色的貓咪攜帶(SS)或者(Ss)基因的話,則玳瑁色中會產生白色斑點,於此同時,黑色和紅色也會以明顯色塊的樣式出現。這樣便形成了三花色

斑點基因改變了黑色毛髮和白色毛髮的分布。


推薦閱讀:

TAG:布偶貓 | 加菲貓動物 | 遺傳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