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怎麼建?羅文副部長權威解答 #2017造奇回想#

【有態度 | 有深度 | 有力度的原創型產業新媒體】

造奇新媒體導讀】:臨近年底,除了日常工作之外,各家都陸續開始總結和年會啦~第三方機構也開始籌備年會和頒獎了。

作為第三方獨立的產業新媒體,我們認為還沒有到頒獎表彰的時候,更多的推進工作還在路上,更多的困難和挑戰隨時顯現,我們更多的將視線放在那些推進進程上,那些關鍵的人,關鍵的事件上……

年底,[造奇智能產業新媒體]獨家推出2017系列回顧——「造奇回想」,圍繞[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製造進程、工業互聯網國家行動、數字經濟在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人才培養、報告解讀、大咖觀點集錦、2017年度"關鍵詞"、2018年發展展望]等等主題展開,敬請關注。

今天推出年度回顧第一篇: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這個事關「中國製造2025」落地的關鍵舉措,事關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載體,超越數十年形成的產學研機制,更多隱形冠軍蓬勃而出,重塑行業格局和生態成長……

製造業創新中心: 中國製造2025的加速器 | 麥肯錫季刊

「數」說2017 | 這一年,我們走過的路,表達過的觀點和思想?

mp.weixin.qq.com

文 | 劉成軍,造奇智能產業新媒體創始人兼主編,智能產業深度觀察


2015年,《中國製造2025》戰略發布,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為五大工程之首,是創新驅動製造業競爭力的關鍵舉措,承載著「關鍵共性技術協同研發」、「實現首次商業化」和「產業孵化」的戰略任務。

為有效推進落地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2016年8月,工信部發布《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下稱《指南》)詳情:發布丨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

按照《中國製造2025》和《指南》總體部署和要求,圍繞重點行業轉型升級和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增材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創新發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建設一批製造業創新中心。

國家製造業創新平台包括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和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到2020年,形成15家左右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

[造奇智能產業新媒體]經過梳理髮現,截止目前,已有2家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獲得批複成立,3家創新中心正在公示期,預計年底前會明確是否進入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序列。也就是說,截止2017年底,創新中心數量會達到5家,完成2020年目標的三分之一。

作為推進和落實「中國製造2025」戰略和製造強國戰略的重大舉措,以創新驅動為主線,從國家層面來講,要重點抓關鍵措施「牛鼻子」。

這次推行的製造業創新中心,不同於以往的產學研的定位與運作模式——定位新、目標高、推進難,路徑依賴和機制僵化是難點。建設和推進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亟需新思路和新方法。

賽迪智庫曾對於創新中心建設發出警示,指出:我國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定位應以前沿技術、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供給、轉移擴散和首次商業化為重點,要與已有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側重研發的機構相區別,謹防在建設過程中重研究輕擴散,最終背離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的初衷。

製造業創新中心成為2017年度工信部的重點推動工作之一,經[造奇智能產業新媒體]獨家梳理,2017年下半年,羅文副部長行程密集,奔赴各區域工業重鎮,深入考察和了解各地推進創新中心建設與運行情況,既是對近三年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的推進情況的考察,也在不斷闡釋國家推進思路和明確要求。

9月7日,工信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羅文一行先後調研了廣東聚華印刷顯示技術有限公司(廣東省印刷及柔性顯示製造業創新中心)、金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輕量化高分子材料創新中心)以及廣州智能裝備研究院有限公司(廣東省機器人創新中心),實地了解創新中心建設情況。

9月24日,羅文副部長赴湖北省調研湖北省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情況。

10月23日,羅文副部長赴遼寧省瀋陽市調研機器人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情況。先後調研了瀋陽智能機器人國家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實地考察了解機器人創新中心建設情況,並與機器人創新中心14家股東單位相關負責人座談。

11月2日,羅文副部長赴浙江省調研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情況。羅文一行先後實地考察了浙江省燃氣渦輪機械製造業創新中心、浙江省智能診療設備製造業創新中心、江蘇省先進封裝與系統集成創新中心等省級創新中心。

11月3日至4日,羅文副部長在江蘇調研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情況。羅文一行實地考察了江蘇省先進封裝與系統集成創新中心,並在南京召開專題調研會,深入了解江蘇省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情況。

12月4日,羅文副部長來到上海智能網聯汽車試點示範區調研上海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作。

圖 | 羅文一行在江蘇考察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

圖 | 羅文參加江蘇省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座談會

在上海考察時,羅文副部長對製造業創新中心的主要定位、組建方式、運行機制、商業模式等四個關鍵方面進行了權威的闡述

  • 一、主要定位: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而不是單個企業能夠解決的技術難題。它是面向整個行業解決關鍵技術問題的研發機構與創新中心。明確的定位,有助於各地據此開展工作,少走彎路。
  • 二、組建方式:「公司+聯盟」的方式,即完全市場化的研發機構,這意味著要建立「獨立法人」等形式的機構。在股權設置上,實行股權多元化,既防止一股獨大,又能解決合力協作的問題。
  • 三、運行機制:以企業為主題,產學研融深度融合的協同創新機制。值得注意的是,這裡在傳統的產學研機制的基礎上,加入了[融]即金融機構的元素,主要考慮到創新中心建設後期,技術成果轉化孵化產業化時需要大量資金支持。
  • 四、商業模式:走出一條「自我造血、循環發展」的可持續發展模式,這裡面就涉及到了符合市場化需求的商業模式設計。商業收入一方面來自於創新成果轉化費用,包括專利授權、技術轉讓、技術入股等收入;另一方面來自創新中心公共服務的收入,如技術檢測、知識產權、運營費用收入等。

除了以上四個主要方面,還特別規定:每個領域布局一家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形成支撐國家製造業創新體系的核心節點。


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推進進度

自2015年開始,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已經三年時間,那建設情況如何呢?

已建設

  • 1、第一家:2016年6月30日,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這標誌著我國首個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建立。

據了解,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由國聯汽車動力電池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組建。該機構是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倡導和組織、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牽頭髮起,彙集天津力神、一汽、東風、長安、上汽、北汽、華晨、廣汽等共同組建的產業技術協同創新平台。

  • 2、第二家:2017年1月8日,經國家工信部批複同意,我國第二家國家級製造業創新平台新年前夕正式落戶陝西。該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由西安增材製造研究院有限公司籌建。(詳情: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成立 | 第二家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落戶陝西
  • 3、其他:2017年27日,上海證券報報道,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是全國正式批複建設的第三家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同時也是湖北省首個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據了解,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實行現代化的企業法人制度管理,該中心共有三個分布區域,分別為創新中心總部、晶元技術部、器件技術部和集成光電部。

正在公示:

謀劃建設

  • 1、 上海:上海市製造業創新中心(智能網聯汽車)嘉定揭牌,目標是到202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
  • 2、 重慶:推出《重慶市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實施方案》,計划到2020年培育10-15個市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在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等領域創建1-2個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

重慶將圍繞新能源汽車及智能網聯汽車、物聯網、生物醫藥等創新領域,以及企業綠色化、智能化、服務化、高端化轉型發展的技術領域進行布局。

  • 3、 浙江:出台《浙江省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實施方案》。2017年12月8日,浙江省石墨烯製造業創新中心在寧波鎮海區正式揭牌。
  • 4、 深圳:9月18日,深圳市3D列印製造業創新中心正式掛牌成立。深圳市政府在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在3D列印、石墨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領域規劃建設10個創新中心,並積極創建「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
  • 5、 河南:10月20日,省工業和信息化委、財政廳、科技廳、發改委等四部門聯合公布了首批河南省製造業創新中心培育名單,河南省智能農機創新中心等11個單位被確定為首批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培育單位。到2020年,建成15家左右省級創新中心,爭創1—2家國家級創新中心。
  • 6、 安徽:10月25日,省經信委發布8家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名單及3家重點培育的省製造業創新中心。

…………

創新中心建設要求,在國家的指導文件下,各地根據產業實際和資源稟賦,制定差異化的推進策略和具體數字化要求。比如,重慶方面要求創新中心的硬指標有:

須設置固定的研發隊伍,其占企業職工總數比例不得低於30%;

中心年度研發費用額度,占企業成本支出總額的比例不得低於30%;

對於哪些領域會更容易贏得國家的肯定,率先成立領域內製造業創新中心,也具有明顯的導向性。7月25日,在南京召開的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作座談會上,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長范書建表態說,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領域總體布局主要集中在22個領域,並表示這些領域的發布是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及技術發展動態刪減調整的。

由於國家明確規定,每個領域只允許布局一家創新中心,存在排他性,這意味著雖然多個地區對於同一主題的創新中心存在著「競爭關係」。那到底如何評價哪個公司法人牽頭的創新中心能夠勝出呢?目前主要採取的方式是,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發布2017年工業轉型升級(中國製造2025)資金(部門預算)項目指南的通知》要求,通過第三方評審的方式對候選機構進行遴選,並將遴選結果公示。

由於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的要求很高,在產業協同、股東安排及區域資源優勢方面設置一些門檻,很多地方的創新中心(產學研機構)一下子很難達到這個標準,所以,在策略上,工信部在推動並遴選國家級中心時,還一直鼓勵各省市建設省市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在條件成熟後,再升級為國家級,相得益彰。


美國製造業創新中心運作機制的借鑒

2012年3月,美國總統奧巴馬提議建立「美國國家製造業創新網路」(NNMI),通過組建各領域的製造業創新研究所(簡稱IMIs),從而建立起全國性的製造業領域的政產學研協同創新網路。賽迪智庫裝備工業研究所冷單、王影兩位研究員對此進行了專門研究,摘錄主要內容如下:

組織結構:創新綜合體。美國製造業創新中心由美國高端製造業國家項目辦公室(AMNPO)全權負責,美國商務部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T)先進位造項目辦公室負責協調管理。每個製造業創新研究所都必須通過美國國防部(DOD)和能源部(DOE)開放、競爭程序招標,經過跨部門技術專家審查後公布中標團隊的程序建立。在具體的運作中,創新研究所採用政府、產業界(製造業企業、行業聯盟與協會)、學術界(高等院校、社區學院、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非營利組織聯合治理模式,以董事會的形式進行管理。該董事會由業界代表組成,創新研究所領導作為執行董事,負責研究所的日常運作。

項目運營:項目申報在細分領域採取公開招標模式開展,項目招標周期大致為6—9個月。項目評選主要依據評分標準和分值區間對項目申報書進行打分,評分標準更加關注關鍵技術開發、應用和示範,同時強調項目對美國製造業競爭力提升的作用以及中小型製造業企業能否從中受益。項目評審組會將針對問題闡述、研究方法、創新性、項目管理計劃、團隊資質、成本費用等方面對申報書進行打分。

經費來源:多元化。每個製造業創新研究所在最初的5—7年內都會分別獲得0.7億—1.2億美元的聯邦國家製造業創新研究資金,加上研究機構、製造業企業等非聯邦成員按照1∶1比例的配比投資,總資本一共為1.4億—2.4億美元。在設立的前3年,聯邦政府資金按照設備、基礎項目資助和啟動資金的類別投入;第4年以後聯邦政府會取消啟動資金投入,並開始增加競爭項目資助;第5年及以後取消設備投入,並以基礎資助和競爭項目資助方式投入。隨著運轉成熟,製造業創新研究所可通過收取會員費、收費服務活動、知識產權使用許可、合同研究或產品試製等多種靈活的方式實現財務獨立,並逐步實現自負盈虧。

專題鏈接:

美國「國家製造業創新網路」運行機制與經驗啟示 | 他山之石

國研丨美國製造業創新中心的運作模式與啟示(上)

國研丨美國製造業創新中心的運作模式與啟示(下)

美國製造創新中心怎麼選 | NNMI尼米系列解讀(4)

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之路,任重而道遠。

——————————

[工業互聯網]專題系列文章

[1]、獨家 | 安筱鵬之問:中國消費互聯網優勢能否自然遷移到工業互聯網?

[2]、深度 | 中美德20多家工業互聯網平台大比拼,得出了這5點結論

[3]、亂花漸欲迷人眼,滿天飛的工業互聯網平台,真的?假的?

[4]、可喜可賀!工業互聯網躍升為「中國製造2025」的主攻方向之一

[5]、安筱鵬:從工業雲到工業互聯網平台演進的五個階段 | 深度

[6]、什麼才是整個GE Predix的核心?關於Predix的五大誤解

[7]、深度剖析Predix最新玩法 | GE全球2017年度大會Minds+Machines現場見聞

[8]、深度 | 向左走?向右走?打造工業互聯網平台的七種路徑

[9]、曾鳴 | 平台型企業從0到0.1的三大原則與四大核心決策

[10]、重讀曾鳴教授平台企業從0到0.1孕育歷程,為工業互聯網平台把脈

[11]、獨家 | 安筱鵬之問:中國消費互聯網優勢能否自然遷移到工業互聯網?

[12]、航天科工董事長高紅衛:「中國有可能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雲製造』之路」

[13]、「社交大王」騰訊,在產業互聯網生態里扮演什麼角色?| 獨家深度

[14]、林詩萬演講PPT:工業互聯網與工業大數據分析的應用

[15]、演講 | 周宏仁:工業互聯網系統的基本思想,應用超越製造業

[16]、富士康「變臉」:郭台銘的工業互聯網戰略觀及其野心

[17]、重磅 | AI為製造業打call!吳恩達已經與富士康「牽手」了

[18]、中控、中興通訊接連發布工業互聯網平台,ABB、騰訊、阿里動作頻頻

[19]、演講 | 林詩萬:工業互聯網戰線廣闊,要以業務價值驅動,避免打造面面俱到系統


【造奇智能】產業新媒體國內第一家正式成立並開展運營的智能製造產業新媒體機構,聚焦新工業革命與智能時代的價值創造,以「深度影響智能製造進程,守望智能製造產業成長」為使命,聚焦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工業4.0、數字化轉型及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在產業領域的應用。

聯接產業企業、大學、研究機構、政府、資本等產業核心力量,通過創新和融合力量,打造深度觀察、行業洞見、豐富資訊於一體的原創型、產業新媒體平台。

推薦閱讀:

《新型顯示產業超越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即將發布

TAG:工業和信息化部 | 製造業轉型 | 智能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