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你,像你也需要我一樣

一天,一個只見過幾次沒多交集的同事跑到我這裡,略帶試探和好奇的問到:「聽說你會解夢?」

我點點頭,又搖搖頭。幾斤幾兩,還是有自知自明。

他躊躇半晌,片刻開口:「我最近做了個夢,你能幫我解嗎?」

我笑眯眯:「你說。」解不解再議。

接著他便說了起來。

我這幾天感冒,身體一直不舒服,晚上睡覺迷迷糊糊。那天我夢到我帶我哥家孩子出去玩,我和我那小侄子關係一直很親近,夢裡,我帶他去玩了很多地方,突然,他掉在了一個下水道里,很危險,我緊緊地抓住他,可像是有人在下面拽著他一樣,我特別害怕,我拽著他不鬆手,最後終於把他拉了上來,我緊緊地抱住他。然後我就醒了。

他說完,便看著我。

夢乍一看,似乎很簡單,幾乎是很直譯的再現。

「夢裡的你是什麼感覺呢?」

「害怕,很害怕。」

這個感覺呈現的很明顯,聽他訴說時就可以清晰地感覺到。

我們都會做很多的夢,但讓我們印象深刻的,大多是喚起我們強烈情緒情感的夢,如恐懼、害怕、快樂等。

我是知道他有個女兒的,也並沒有和他繞圈子。

「你最近一次見你女兒是在什麼時候?」

「半個多月前吧,在老家。」

「她多大啦?」

「一歲多點。」

「我猜,最近幾次你們的見面,她應該有認不出你是誰的情況出現吧。」

說完這句,他便一臉震驚的看著我:「你怎麼會知道?」

說到這裡,已很明顯。

擔心失去女兒,這種擔心,具體一點,擔心與女兒間不夠親近、親密,擔心有隔閡疏離。而夢的最後,又表示著,他的願望。

這在隨後的談話里,得到驗證。

在心理學上,我們聽了太多,也告訴給了太多的人,孩子對父母的依戀類型,有安全型,迴避型,混亂型等等。誠然,這些很重要。

那,反過來呢?

每一個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某種程度上,會再現其與自己父母的關係。比如,一個在家暴里長大的孩子,TA家暴的機率,會比其他人大的多。一個從沒有從自己父母那裡得到長足的愛與陪伴的人,TA長大後也會愛他人愛孩子力不從心。

某種程度上,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決定著孩子的一生。

研究發現,被父母極度忽略的嬰兒,大部分伴有嚴重的親密關係問題,即,長大後,不知如何與他人建立親密的關係,迫於社會、生活壓力,結婚生子後,問題同樣也被帶入到婚姻家庭中,其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影響著孩子自我的發展,人格的形成。

有趣的是,長大後的孩子,總是在無意識里尋找著與童年經歷感受相似的另外一半。如被家暴(或情感暴力)長大的孩子,也許TA不會變成施暴者,但TA無意識里,可能會一直尋求著,被虐。

某種程度上。孩子與父母的關係,決定著父母的餘生。

有些父母,與孩子的互動形式,延續並重複了自己與自己父母之間的模式,而不自知。待孩子長大之後,責怪孩子與自己不夠親密,在精神上,格外孤獨。

似乎是一種魔咒,但真的無法打破嗎?當然是,不。只是對於後來長大的孩子來說,TA要去學著做自己的父母,學著一個人扛一些傷痛,為自己負責。

很難。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推薦閱讀:

14條女孩子會喜歡的約會前的準備
幾個很有意思的進化心理學
我特么真不想這麼持久
你認為《素媛》這部電影想表達什麼?
《天道》芮小丹化名成誰去做了什麼?

TAG:親子關係 | 心理學 | 個人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