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信用卡評測排名?結果,你別太當真

關注《卡研究資訊》infocard

前不久,有朋友轉來某評測機構做的所謂「年度最佳信用卡評測排名」,筆者曾早在2007年就發表過文章,對市場中的信用卡評測、評選類活動進行過評論,因此對這種結果沒什麼興趣,只是粗略地看了一下,當然也無權去評價這個評測是否公允。但是也重申一個問題:信用卡並不適合評測排名。

這些年,一些媒體或機構出於商業化需要,很熱衷搞信用卡評測排名活動,當然,這類評測排名結果並不具有什麼權威性,除了對持卡人略有一些辦卡的指導作用外,它的娛樂性效果大於功能性。信用卡產品都是根據不同的市場需求而獨立設計的,每張卡各有其針對的用戶群體、消費特點和功能長處。無論是卡面、權益、服務等都不具有橫向或縱向的可比性,很難用「好」或「不好」來決定排名先後。

信用卡級別按常規分類,分為普卡、金卡、白金卡及以上高端卡,從市場的實際情況來看,近幾年高端卡低端化現象日益明顯,為了爭奪市場份額,也為了滿足一部分用戶的「心態」,將一些原本收費的白金卡免費發行,其中的用戶權益也被適度地削減。但是這麼做的結果,很容易讓願意支付年費並得到更多服務權益的用戶感到不公,因此銀行在發行這類卡時都會推出收費版和免費版不同的權益服務項目。

類似這樣的產品要進行所謂的「評測」,其維度的制訂就是個大問題,是依據年費?還是權益?即便是考慮到年費、權益等因素,又有各家發卡銀行的營銷策略、市場定位等方面的差異所反映出來的問題,甚至卡面的設計都有可能影響到用戶的偏好。以筆者的消費習慣,服務和權益再多的卡,如果收取年費或高額積分兌換年費,都不在考慮範圍之內。有些產品被用戶不顧產品與自身條件肆意追捧,但是真正能用到的功能權益屈指可數;一家銀行推出的不同產品,一家卡組織在不同銀行推出的各類產品,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這麼多差異,又該如何在一次評測中比較客觀地對比出誰更「好」呢?

相信這樣的評測也會考慮到產品、品牌等維度對用戶的影響,比如申請慾望、用戶口碑等方面,但是作為所謂的「評測」,還應該多是從帶有一些行業研究的深度去做,目前市場上信用卡產品大部分還是具有同質性特點,功能上也都很接近或相似,差異較大的主要就是附加的權益。實際上,信用卡適合做一些「大眾喜愛的**卡」活動,讓持卡人依據對產品的直覺、口碑、卡面、特惠活動等綜合因素表達對某款產品的喜好,其結果代表了用戶對信用卡產品最直接的評判,既可以作為其它銀行可參考、學習的對象,也可以作為發卡銀行品牌營銷的一種手段。

即便是這樣的市場排名活動,也應該將信用卡進行分類,比如最受持卡人歡迎的「航空聯名卡」、「粉絲類主題卡」、「汽車類主題卡」、「女性信用卡」等等,讓某一同類產品參與評選。無論如何,收費卡與免費卡、航空聯名卡和汽車主題卡都無法放在一起「比較」,這樣評選的結果或多或少還有些許參考價值。

卡友讓我推薦一張信用卡的時候,一般都會問卡友有哪些需求或偏好,比如對年費、積分、里程、優惠、使用範圍(國內、國外)等有無要求,通過這樣的維度判斷,才可能推薦到比較適合對方的信用卡,而不是自己中意卻並不適合對方的產品。比如筆者喜歡卡面比較簡單的畫面,這就不適合一些年輕用戶的審美觀,一些高端卡也不適合年輕用戶。

信用卡的根本在於其服務的內涵,而對於服務的感受必須且只能由持卡人來評判,銀行的產品設計、營銷策略等無疑是要圍繞著提供什麼樣的服務來獲得持卡人的青睞。這類的評選排名結果,可以作為大眾選卡或推薦的依據,作為用卡生活和心情的調劑,自己的卡該怎麼用還怎麼用,絕沒有什麼好壞之分。至於社會上這類信用卡的評測排名結果,卡友們別太當真,就當個樂趣看看,僅此而已!


推薦閱讀:

去韓國旅遊,國內的銀聯卡可以用嗎?
工行5萬降額到3000,偷渡中歐卡是萬萬不能的...
我的負債率高怎麼辦?直接降低啊
用積分玩轉各大酒店集團
怎麼看待「攜程漏洞 導致大量用戶銀行卡信息泄露(包含持卡人姓名身份證、銀行卡號、卡CVV碼)」這一漏洞?

TAG:信用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