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零一七年十月
封面圖是10月1日在江邊等待煙花時拍下的。
從9號回學校,正式進入學習的狀態。但前半月還是像剛來時候一樣自卑、焦慮,讀書也找不到感覺。一直到月底,才慢慢建立一些信心。
這個月讀的書主要是跟著「老舍研究」課老師的要求,逐部看作品,大部分是小說,包括長篇:《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小坡的生日》、《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正紅旗下》,短篇:《大悲寺外》、《開市大吉》、《柳家大院》、《抱孫》、《黑白李》(以上選自短篇小說集《趕集》),《月牙兒》(《櫻海集》)、《不成問題的問題》(《貧血集》)、《斷魂槍》(《蛤藻集》)、《我這一輩子》(《火車集》)、《新愛彌兒》(《集外》);以及老舍的創作經驗集《老牛破車》。
《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10.9-10.14):這三部長篇小說是老舍旅居英國期間完成的,也是老舍最早期的三部長篇。老舍對中國人國民性的批判從創作初期就顯現出來。
《老張的哲學》,考研時唯一看完的老舍作品,又重新看一遍。在作品中,老舍重點揭露、諷刺了老張「教書」、「營商」、「當兵」踐行的「錢本位而三位一體」的人生哲學。但有趣的是,最終獲得勝利的是老張、南飛生等,而作品中的「好人」:李靜、王德等全部失敗。結局是醜惡回歸醜惡,更變本加厲、肆無忌憚;而新的希望在舊勢力的壓迫下,還沒有發揮力量就被消滅,這也凸顯了老舍對於變革的悲觀態度。
《趙子曰》塑造了一群學生形象。主人公「趙子曰」學過「哲學、文學、化學、社會學。每科三個月」,每天的工作就是下館子、唱戲、打麻將。他也打校長、鬧學潮。然而在他這裡,這些行為都是毫無目的的,只是為了滿足虛榮。他自己實際毫無主見,故歐陽天風說什麼有好處讓他做什麼他便做什麼。雖然看起來是「新人」,但實際上趙子曰是「我們這老大民族裡不大愛睜眼的第一個」 。和趙子曰一起的武端、莫大年同樣無聊、虛弱,歐陽天風則更幾近無恥。而唯一一個理想形象「李景深」最後是要被作者「毀滅」掉的。除了上述老舍的悲觀態度之外,還可以看出老舍對學生及學運持的懷疑態度,這與「五四」時期主流立場是不同的。在官方長期以來宣揚的「五四」青年民主、科學、愛國、進步等的精神下,這對我們看清歷史的真像有重要的啟發。
《二馬》的視野則放得更開,從東西方文化的角度來窺探中國傳統文化觀念是如何讓這一古老民族逐漸在世界上落後的,從而達到反思的目的。我覺得這是老舍在英國創作的三部作品中最優秀的一部。他把人物活動放到了英國,以英國文化的進步性反襯中國文化的保守和落後。「馬則仁」是這一文化熏染下舊的中國人的典型。「馬則仁先生是一點不含糊的老民族裡的一個老分子」。他守舊、偏狹、不思進取,體現著中國文化積澱下的保守、怯懦。作品處處充斥著對比:新與舊的中國人--馬則仁、馬威、李子榮;中與西----中國人與英國人、中國與英國;英國人與英國人----溫度太太、瑪麗、凱瑟琳。老舍讚賞英國人的積極進取和實幹精神,但對英國人因國家文明進步而產生的優越感以致於對他國的傲慢、冷漠、鄙夷持否定態度。老舍把他把從英國人身上看到的民族變革的希望凝聚在「李子榮」這個形象上。李子榮的實幹精神就是老舍對國民性改革提供的一個藥方。作品的缺陷在於常常借人物止口,發表作者的意見,有時會直接訴諸議論文字。
《大悲寺外》、《柳家大院》、《開市大吉》(10.15):這三部短篇選自老舍短篇小說集《趕集》。《大悲寺外》其實可以分為兩部分,前半部主人公「黃學監」,後半部分主人公「丁庚」。通過「襲擊」事件將二者聯繫起來,前後部分得以統一。而「丁庚」形象更具藝術價值,有點「麥克白」式的悲劇色彩,並涉及到對「靈」的探討。《柳家大院》是一部現實的悲劇,而《開市大吉》是典型的幽默諷刺。
《小坡的生日》(10.16-10.17):這是老舍從英國回來,途徑新加坡停留時期寫的一部作品。作品可以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以兒童的視角描繪南洋華人的生活,頗有兒童文學的意味。後半部分藉助主人公「小坡」的夢境,對現實做了具有隱射性的揭露和諷刺。作品前後割裂比較明顯。
《貓城記》(10.18-10.20):據說老舍正是憑藉這部作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江青也正是因為看了這部作品而大斥老舍「反革命」。在這部作品有太多血淋淋的現實隱晦其間,同時也有大段文字顯露老舍對於無產階級主義、政黨、革命以及後續建立起來的社會的質疑,這部作品的敏感性也即在此。作品中寫的是三十年代的中國,也是現在的中國。作品是超越了那個時代的(但私心希望不是超越一切時代的)。但老舍自己認為這部作品是一部失敗的作品。
《離婚》(10.21-10.23):《離婚》是老舍臨時抱佛腳寫成的。他在《我怎樣寫<離婚>》中說:我求救於北平,北平是我的老家,一想起這兩個字就立刻有幾百尺「故都景象」在心中開映。於是老舍這一次回歸了「幽默」,但他覺得《離婚》的笑聲太弱了。在這裡,他對「含淚的微笑」是不以為然的。他說:「我真希望我能寫出些震天響的笑聲,使人們真痛快一番,雖然我一點也不反對哭聲震天的東西。說真的,哭與笑原是一事的兩頭兒;而含淚微笑卻兩頭兒都不站。」
《牛天賜傳》(10.24-10.25):趕進度,囫圇吞棗地看,沒有太多想法。(待更)
《不成問題的問題》(10.27):舊戰勝新,落後戰勝進步的又一次顯現,是老舍理想的實幹精神在現實中的失敗。(待更)
《我這一輩子》(10.28):又是一個「祥子」式的悲劇,凝聚著老舍對社會的控訴。(待更)
《抱孫》、《黑白李》、《月牙兒》、《斷魂槍》(穿插看):老舍的部分短篇小說寫得很好,這幾篇都是。老舍一開始是有些看不上短篇的,心中也沒有想到要練習短篇,僅僅是為了「湊字兒」。那時他還有點看不起短篇,所以就寫了《抱孫》等,並把它們作為笑話。老舍那時候的觀念還是:隨便寫些笑話就是短篇。當然也由此可見老舍短篇創作上的天賦。老舍原本是有些武俠小說的計劃的,《斷魂槍》原本就是其中的一個片段。老舍單獨把它拿出來形成一篇獨立的短篇。而《黑白李》中也能見出一種「俠義」精神。
《正紅旗下》(10.29-10.31):老舍的一部未完成的作品,也是一部(遇見中)史詩性的作品。它的遺憾就像《紅樓夢》一樣。
《老牛破車》(穿插):老舍前期作品的創作經驗集。通過這部集子,可以了解一些作品的創作背景、創作意圖、寫作手法等等。比如:《二馬》的結構、結局設置;《小坡的生日》前半部分寫實,後半部分寫夢境,老舍為什麼要寫這樣一部具有「童真」的小說;「馬威」這個人物原本還有後續故事,但為什麼作家沒有寫成等等。這些都可以在這本經驗集中有所了解,作為理解作家創作的輔助性材料。
本月還穿插看了周作人《兒童文學小論》、錢理群《心靈的探尋》、徐蘭君編兒童文學論文集《兒童的發現》,沒看完。十一月會把前兩個看完,最後一個可能要放一放。
講座:
10.19湖南大學「嶽麓講堂」----王向遠:日本文學之美與日本美學
10.20長沙師範學院「兒童文學年會」學術講座----王泉根「兒童文學的十個關鍵詞」、朱自強;
10.29湖南大學「嶽麓講堂」----曾艷兵:卡夫卡與中國當代文化
推薦閱讀:
※如何解讀老舍的小說《離婚》?
※百字說古迹 之 北京 老舍故居
※《不成問題的問題》,或許並不是這幾個人的問題
※老舍筆下的老北京吃喝,地道正宗!!
※老舍 | 人活著,要麼有趣,要麼死去